焦银龙
《全日制九年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认为,面向全体学生创新教学思维模式,让学生能够在各自发展区域内得到自由快乐的发展和提高,是课程教学的终极目标。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以生本主义理念为前提,关注学生的个体学习差异,注重“因材施教、全面发展”,最大限度激活学生的学习潜能,增强其内驱动力,提高自我效能感。以分层教学为契机,就是要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和作用,让学生能够在各自的接受理解范围内“跳一跳,摘果子”,满足他们的学习发展需要。
1.营造和谐人文学习环境,激活学生的学习激情
在分层教学中,学困生的语言学习激情和潜能是最重要的核心要素。他们满怀激情地学习,就不仅能够消除学习的紧张心理,而且能够增强学习的自信心。这就要求教师营造和谐的人文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
这种人文和谐学习环境,要在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和作用的基础上,让学困生积极主动参与,中等学生乐于参与,优秀学生愿意参与。教师应在关注学生语言学习认知需要的前提下营造互相尊重和信任的学习氛围,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主人翁的意识,营造民主、自由、平等的和谐语言学习氛围。同时,要为学生创造宽松自由的语言表达时间和空间,让他们能够畅所欲言;要营造自由表达交流的环境,让他们能够大胆表达和畅所欲言,更好运用语言知识技能。
学生在和谐学习氛围中自由学习,能够更好地释放自身的学习激情。例如,在《牛津初中英语·Fun with English》(下同)8A Unit1 Friend“Reading A Best friend”的教学过程中,可通过营造“友谊天长地久”的良好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语言学习激情。可选择不同类型的学生,围绕“What do you want to say to your friend?”和“What do you learn from your friend?”要求学生能够进行表达交流。同时,可要求学生能够针对文章中的表达词汇和句型进行灵活运用,让学生有目标地学习运用。
2.注重以任务优化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学生在和谐的学习环境中更能够积极主动地学习交流。这与新课程英语教学所倡导的“运用任务型教学原则优化教学过程和方法”相一致。学生尽管在学习和接受能力上有所差异,但需要一定的学习体验增强自身的语言运用能力是一样的。
以任务形式优化教学过程,能够让学生在彼此探究交流的过程中不断合作,一方面,能够更好地深化对语言文本知识的理解感悟,加深记忆。另一方面,能够培养合作学习精神,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在探究过程中,可建议不同类型学生以同桌、小组、角色等形式发挥自身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以互助提高的学习精神深入探究,最大限度发挥资源与学生的能动作用。这样的方法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更加适应课程教学发展的需要。
学生在合作探究过程中能够深化理解、感悟思维,进一步增强学习情感体验。如在8A Unit 5 Birdwatchers“Reading Birds in Zhalong”的教学中,可要求学生就“What do you know about Zhalong from the article?”通读全文,在自主阅读理解基础上画出自己的疑难之处,并运用学习探究的形式分别就“Why do the birds like to live in Zhalong?”和“How to protect the birds ?”等进行小组合作交流,以此增强学习体验,满足学习发展需要。
3.突出形成激励评价引导,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
对课程教学进行反思评价是对教学的延伸和补充。运用形成激励评价引导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不仅能够满足学生语言学习认知心理的需要,而且能够增强其自我学习效能感。这不仅仅是学困生的渴望,学优生也需要激励引导。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妨运用赏识的教学评级方式发现学生的进步,尊重学生的语言学习需要权利。多运用激励评价引导的方式鼓励学生增强语言学习动力,运用欣赏话语发现学生的学习闪光点;通过发放小奖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发现自身的学习价值地位。激励评价能够拉近师生距离,便于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综上所述,分层教学应该在关注学生语言学习发展需要的基础上,从学生的学习情感态度、技能发展、学习自信等方面出发,优化教学过程和方法,让不同层次和类型的学生都能体味学习主人翁的感觉。分层教学应围绕多元教学目标、语言技能学习过程、增强学习内驱动力等方面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语言的自觉能动性,满自其语言学习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九年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7,(第1版).
[2]马爱贞,王兆红.谈英语中的分层教学[J].中小学教学与研究,2000,(10).
[3]佟海岩.初中英语教学中因材施教与面向全体学生的尝试[J].吉林教育,2011,(14).
[4]侯金兰.初中英语分层教学尝试[J].青海教育,2004,(06).
[5]刘万鹏.转化英语“学困生”之我见[J].中学生英语(初中版),20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