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生活相遇:课外阅读指导的审美之旅

2012-04-29 17:46卞志娟
江苏教育研究 2012年33期
关键词:课外阅读美丽文本

语文课程从固定的教材文本走向专家、教师、学生,走向广阔的生活时,语文教学就成了师生共同成长的一种生活。新课程改革以来,课外阅读得到加强,不仅因为学生能从课外阅读中获得知识和技能,尝到阅读的成功和喜悦,更因为广大语文老师已经自觉走进语文课程,将教学内容置于课程的视域,充分挖掘更加充满活力的课程资源,形成更加多姿多彩的教学内容。与此同时,课外阅读指导课风生水起,一度几乎成为一种潮流和趋势。寇阳老师在2009年度全省实验小学教育科研协进会暨“师陶杯”活动颁奖仪式上的展示课,是她本人一次基于语文课程认识的教学拓展和尝试,也是践行语文新课标的一次有益的探索。

这节课,学生与生活相遇,与美相遇,在积极愉悦的阅读中,获得语文素养和能力的提高,成就了一次难得的阅读的“审美之旅”。

一、关注和挖掘课程中蕴涵的美好人性

帕克·帕默尔在《教学勇气》一书中指出:“所有真实的生活在于相遇,教学就是无止境的相遇。”语文恰恰是学生生命相遇、心灵相约的栖息地。这种相遇和相约发生在师生之间,也发生在人与文本之间。作为高年级的课外阅读课,寇阳老师将视角转向文学,定格在台湾著名作家张晓风的作品《有些人》,应该说是别有深意的。

《有些人》是张晓风颇具特色的散文佳作,被录入华东师大版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材。整篇文章写了四件小事:第一件是作者小时候的经历,女老师的“不耻下问”及适时鼓励,使得作者这个小女孩儿的自信心被激发起来。第二件事是和米店老板的一次交易,从而提出了人们对诚信行为的信仰。第三件事是说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作者漠视了一个痛苦的、需要帮助的、衣衫褴褛的人,从而引起作者无限的自责。最后一件是在一次重要的考试之前,在考场外面,代数老师耐心地给作者讲解行列式的故事。这些不经意的小事,在娓娓道来中让人感动,在不温不火的叙事中让人体味人生的况味,在琐碎的小事中让人明白为人处世的大道理,让读者在她的散文里看到了自己的影子,莫名地感动、甚至流泪。

语文教育的本质意义在于阅读,丰富而广泛的阅读既是母语学习的核心环节,也是提高学生言语能力的重要抓手,还是促进学生精神成长的基本途径。语文教学应确立“超文本”理念与“大阅读”策略,让阅读成为伴随学生终生学习的生活习惯,成为学生人生旅途所必经的精神跋涉。当然,课外阅读的选择,只有基于课程标准,教学才能学有所导,教有所依,从而促进学生学习品质与精神品质的同步提升。“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是语文课标总目标,“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是小学高年级学段的具体要求。阅读教学应该致力于挖掘人的潜能,在课堂中聆听生命成长的声音,处处洋溢生命的活力。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需要文学阅读意义的“深阅读”的指导。对于目前孩子海量猎捕式、消遣为主的流行阅读,教学文本的选择首先是十分重要的。

《有些人》的叙事结构、生活场景、思想感情,对于高年级的孩子来说,是一次难得的与生活接通,与“美好”相遇的经历。寇阳老师的阅读教学领着学生走进这个文质兼美的文本,经历了一次与生命相遇的美丽瞬间,也经历了一次“深阅读”的愉悦体验。寇老师以文化的视野和底蕴、良好的文学修养,为学生打开一扇文学的窗口、文明的窗口、文化的窗口……整节课的教学,学生都在感受着人性的美好,体会生活中点滴的美丽,获得一次美妙的精神跋涉。

二、领略和欣赏语言深处的美好意蕴

“阅读是精神的游历,只有在慢慢欣赏中才能在心灵深处留下足迹。”《有些人》的字里行间潜藏着一种忧伤着的美丽、平静,能让读者感受生命里自然单纯的富有和充实,触摸到世间的一切生命的美丽。但是,这些文学作品语言深处的美丽,如何让学生领略到?寇老师深知对话对于课堂的意义。课堂一开始,就自然而然地以一个共读者的身份,与学生交流,打开学生阅读的情感和思绪。紧接着,生生之间通过敞开、接纳、沟通、交流、回应、碰撞、合作、共享、互动等,实现视界的融合、情感的交流、经验的互通等一系列阅读的精神相遇。在对话的过程中,学生交流出自己独特的观点和思想,在彼此真诚的倾听与表达中,获得自我价值的实现、个体生命的更新和生命本质的升华。

整节课,结构清晰,扶放自如,点拨及时到位。女教师的故事,是教师进行阅读引路,进行阅读方法指导的教学例举。简单的故事本身,带给学生丰富的感受,但还需要将感受的源头从故事的整体深入具体的语言之中——“读文章时让你感受强烈的,往往就是那一个字、一个词或者一个句子”。寇老师一句话,就将学生的阅读指向具体语言,关注和感受字里行间传递的思想感情,体味作家清丽温婉的语言上来,避免阅读流于故事情节的清浅意义或语言表层的浮光掠影。读书卡的填写交流,也紧紧围绕语言的品鉴来展开,这种聚焦语言的阅读导向,使学生能够沉入语言的深处,感受文学语言的美好意蕴,实现“深阅读”。比如,教师敏锐地抓住“虽然满街的人潮流动,美丽的皮鞋行过美丽的人行道,但是没有人伫足望他一眼”一句中的两个“美丽”,引导学生揣摩。简单的词语,简单的重复,表达的意思却耐人寻味,“入妙文章本平淡,等闲言语变瑰奇”——这就是语言的魅力。

三、在对照和模仿中习得言语表达的韵律

新课标的教学理念表明,阅读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让学生在阅读中有收获,还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情感表达能力、语言运用能力,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学会思考,并且产生自己新的感悟,激发倾诉的欲望,形成语文的综合素养和能力。

课外阅读指导课,重在方法的引导,因此,课外阅读指导课是“点”,目的是将阅读引向更加广阔的“面”。“点”上功夫做足,“面”上才能收获较大的效益。本节课,以《有些人》文本阅读为重点,带出另一篇《美丽的心》,以两篇文章内容和结构的关联,形成文本教学内容的结构、梯度,引导学生在对照中发现,在发现中顿悟。《美丽的心》中点明中心的句子恰恰是《有些人》阅读的思想情感的提升;而《有些人》中的表达留白恰好是《美丽的心》的表达迁移实践的落脚点。两篇文章互为补充,使学生在阅读、咀嚼中情感能力和思维能力得到提升、锻炼。课的结尾,寇老师引导学生:“将每个小组同学的故事组合、串联起来,形成我们班的集体创作文章,题目就叫‘有些人……。希望你的语言也能有张晓风的温情、柔婉,或者张丽钧的朴素、真挚,在娓娓道来中给人温暖的感动。”这样,在具体的语言表达实践中,学生逐渐把握两篇文章的表达形式,领略语言的形式和韵味,并不自觉地模仿和迁移,语言能力得到实实在在的培养。

“教学勇气”是什么?教学需要怎样的勇气?帕克·帕默尔给了我们这样的理解:超越职业中的恐惧、困惑,重拾对教育的敬畏,点燃教学的激情。寇阳老师工作十年了,正是专业成长的瓶颈期。难能可贵的是,她以这样超越的勇气,以对教育的敬畏和教学的激情,让我们感受到她对于教育教学的理解和实践,向着更高的教学境界探寻。当然,还有她本人教学专业水平实实在在的成长。

(卞志娟,淮安市实验小学,江苏省特级教师,223002)

猜你喜欢
课外阅读美丽文本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做好课外阅读指导之我见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我们创造美丽
平凡又美丽
谁是最美丽的虫(三)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不可错过的美丽配饰们
实践语文课外阅读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