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有效性反思

2012-04-29 18:56:10丁美华
江苏教育研究 2012年33期
关键词:作文生活教师

作文教学历来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综观当下的作文教学,还存在着一些比较普遍的现象,导致了作文教学的低效甚至无效:

1.随意。“写作不是学校里教出来的”,这种观点差不多成为了教师和社会的共识。因此,多写几次、少教几次作文都无妨,作文教学有意无意就成了可有可无的“软任务”。作文教学无计划无教案等现象并不鲜见,一般都是教师布置了就写,学生写了就交,教师写个评语、打个分数就完事。这种随意的作文教学一方面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另一方面也不利于系统地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2.功利。在很多人看来,作文训练就是用来应付考试的,所以,在作文教学中存在着各种急功近利的行为:有的让学生背、抄优秀作文,考试时好拿来模仿;有的进行模式化作文训练,规定作文开头、结尾的方法,甚至点题的次数……这种功利的教学行为,把学生引向了被动作文的境地,磨灭了学生的作文兴趣,学生在无奈、压抑、无趣的心理状态下写作,写不出富有灵性的文字也就理所当然了。

3.造假。在作文课上,很多教师大谈特谈写作技巧、流行文风,不少学生逐渐产生了一个共同的认识误区:写作文就是要学会作文方法,懂得写作技巧,迎合流行文风。至于内容是否真实,感情是否真挚,想象是否丰富,论证是否充分,就管不了那么多了。这样写出来的作文,要么情感泛滥,要么理据空乏;要么罗列事例,要么堆砌辞藻;要么忧国忧民,要么沉湎自我……显出一种和考生年龄不相符的文风,作文假、空、虚、俗现象严重。

针对以上种种现象,依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发展规律,笔者尝试强化作文教学的有效性,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具体策略如下:

第一,目标成系统。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的提升并非一蹴而就的事,它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在写作难度上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在写作内容上由简单到复杂,在写作方式上由模仿范文到独立写作再到尝试创新。布鲁姆说:“教学的艺术在于,把一个复杂的产物分解为必须分别并按某种顺序达到的组成部分。”每学期,教师要对本学期的作文教学目标和任务进行规划,结合整册教材对写作的要求,制定一个纵向的目标。明确细化作文教学整体要达到什么目标,每一单元具体目标是什么。而每一次作文教学,都要拟定横向目标,在总体目标之下确定训练侧重点。比如,同样写人,这一次作文训练点是外貌描写,下一次训练点就是细节描写,再下一次外貌与细节描写的结合……点点相连,环环相扣,形成完整的作文训练系统。

第二,积累奠底蕴。积累包括日常生活和书本阅读两个方面。叶圣陶曾说:“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活泼流个不息。”在作文教学中,笔者通常通过以下两种方式来增加学生的生活积累:一是开展活动,丰富生活。语文老师无法改变学生“三点一线”式的生活,但可以开展各种活动,让学生的学习、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学生关注活动,参与活动,生活的面拓展了,写作素材就多了。二是走出校门,观察感受。笔者经常创造机会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门,走进自然,走进社会,指导孩子细致观察,深入感悟。苏霍姆林斯基说:“观察是智慧的最重要的能源。”观察生活是写好作文的前提,生活再丰富,如果缺乏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和一颗敏感的心,它也是一潭死水。教师要引导学生捕捉生命中最细微而又最真切的情感体验,用心去触摸身边的人和眼前的事,思考社会生活的美丑善恶,让学生心有所思、情有所动,从而激发写作的灵感和激情。

第三,过程有对话。在作文教学中,笔者注意引导学生开展交流和对话,在相互合作中提高作文的质量和效率。吴效刚教授说:“叙述的语言操作之前,作者必然要展开构思活动,形成观念形态的作品样式,包括立意和结构以及表达的基本思路。”在作文教学中,笔者让学生四人一组,就选材、构思、立意、详略安排乃至于遣词造句、过渡照应等展开相互交流。经过沟通和交流,学生的构思更加成熟,为写好作文奠定了基础。作文写好后,小组之间互换作文,讨论每篇作文的优劣得失,并从完善主旨、丰富材料、调整结构、润色语言、检查文面等方面提出具体的修改意见,最后再由小组指派一人与写作者交流意见。在学生与学生对话之外,教师与学生的对话也很重要。在写作之前,教师应与学生进行充分沟通,在遵循训练目标的同时,尽量满足学生的写作喜好,命题时注意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思维水平。在课堂写作的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巡视,随时就学生作文过程存在的问题进行指导,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在作文誊清上交之后,教师在批改时不应用千篇一律的模式化评语,而应该根据学生个性和作文特点进行具有针对性的批改,进行恰如其分的指点和激励。

第四,指导重个性。浓郁的主体色彩和鲜明的个性特征,是一切佳作美文的灵魂和生命。“慢工出细活”,一篇作文在师生的反复打磨之下,才能真正做到“有创意的表达”,学生的作文水平才会越来越高。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还要根据学生的作文水平进行个性化指导:对于写作水平高的学生,教师应鼓励他们走出校门,参加各种写作比赛,向校内外刊物投稿;对于作文水平中等的学生,教师应要求他们认真修改,多读多悟,逐步提高作文水平;而对作文有困难的学生,应该让他们从写好每一句话开始,坚持读写结合,多写多练,学会文从字顺地表达。总之,在作文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个体特征,从激发和强化学生作文成就感出发,千方百计帮助学生在作文的每一阶段都能看到自己的进步,从而在写作中不断地获得动力。

(丁美华,如皋市丁堰镇初级中学,226521)

猜你喜欢
作文生活教师
最美教师
快乐语文(2021年27期)2021-11-24 01:29:04
教师如何说课
甘肃教育(2020年22期)2020-04-13 08:11:16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红批有声作文
红批有声作文
红批作文
红批作文
漫生活?阅快乐
生活感悟
特别文摘(2016年19期)2016-10-24 18:38:15
无厘头生活
37°女人(2016年5期)2016-05-06 19:4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