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课堂“问题情境”的巧设

2012-04-29 00:44徐晓娟
中国市场 2012年32期
关键词:问题意识问题情境思维能力

[摘 要]在信息技术课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开拓学生思维和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问题教学是教师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手段。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进入“情境”,让学生在发现问题、明确问题、阐述问题、组织问题和输出解决问题方案的过程中,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教师要根据反馈信息,不断调整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

[关键词]问题情境;问题意识;思维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2)32-0059-03

现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在学习活动中最有效的时刻就是各种学习因素处在最和谐状态的时刻。在信息技术课教学过程中,创设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学习情境,引导学习者带着真实的“任务”进入学习情境,使学生的学习直观性和形象化,对于学生来说,可以实现积极的意义建构。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观点来看,学习总是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的,因为在“情境”的媒介作用下,那些生动直观的形象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联想,唤起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有关的知识、经验及表象,从而使学生利用有关知识与经验去“同化”或“顺应”学习到的新知识。因此,在信息技术课的“任务”设计中,要充分发挥多媒体计算机具有综合处理图形、图像、动画、视频以及声音、文字和语言、符号等多种信息的功能,从声音、色彩、形象、情节、过程等方面,设计出具有某种“情境”的学习“任务”,使学生在这种“情境”中探索实践,激发学生联想、判断,从而加深对问题的理解,培养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因此,在每节课开始的时候,教师通过演示一个小动画、一段有趣的小影片、一些有交互性的CAI多媒体课件,当学生被那些有趣的画面所吸引,为美妙的音乐而着迷,更为能控制里面的动画而惊叹的时候,不失时机地揭示出本节课的学习任务,这时候学生的兴趣与动手欲望是非常强烈的,产生了跃跃欲试的情感。

问题教学是教师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手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进入“情境”,让学生在发现问题、明确问题、阐述问题、组织问题和输出解决问题方案的过程中,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教师要根据反馈信息,不断调整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笔者在信息技术课教学中应用了“问题情境”教学方式,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1 创设阶梯型问题情境,激活学生思维

设置问题情境时,要引起学生心理上的悬念,从而唤起学生求知欲望,激活其思维,把他带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中去,就必须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与将要学的知识联系起来。问题必须难易适度。问题过于简单,学生不需思考就能得到答案,这样容易使学生形成一种不爱深入思考问题和不善于从复杂的联系中思考问题的不良习惯;问题过于深奥,在学生的知识水平上不能解决,容易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也不利。对某些综合性的问题情境,教师可将其分解成一系列小的问题情境,为学生铺路搭桥,促使学生真正进入大的问题情境之中。

例如:我在平面设计Illustrator课程中,为调动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我这样做的导入:用Illustrator软件广泛应用于工艺印刷排版设计等,功能非常强大。通过这段时间的初步学习,我们已经学会一些比较复杂的矢量图形的绘制。大家观看屏幕上的这把折扇,你打算怎样设计它的制作流程呢?先做扇骨还是先做扇柄呢?下面我们解剖它的流程:①扇子分为哪几个部分?(扇面、扇骨、扇柄)②你个人觉得我们先做什么,后做什么?③在这些制作过程中,哪个流程更快捷更方便?

如此设下“问题”,把大问题化成小问题,一步步分解,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也能快速进入课堂教学的过程中。

2 教学材料的精心选择,是问题情境创设的基础

问题情境的创设应当有充分、丰富的课堂教学材料为铺垫,使学生的思维在广度、深度上有一个充分的、自由发挥的空间和余地。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上课时,精心筛选材料,紧扣教材而又不拘泥于教材,围绕教学目标和学习目的,而又应有所拓展和延伸。问题情境可用于新授课,从一开始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使课堂气氛很快进入高潮。

例如,在学习《Flash 8动漫设计》时,因为学生都有过看动画片的经历,所以在学习动漫设计的开始,我引导学生去观察事先准备好的许多优秀的动画,而不是仅仅局限于教材上提供的资料。通过教师精心选择的资料,使学生进行一个美好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有针对性的学习解决问题。多次对学生进行引导启发,学生就逐渐养成了通过查找观察优秀动画——思考分┪觥—发现、提出想要解决的问题——解决问题这样的方式进行学习。当然在解决问题这一环节中,还会遇到很多具体的问题,引导学生再通过不断的观察——将问题分解细化——逐一解决,从而达到自己的目标。在这样交替循环的学习过程中,使学生不断进步提高的起点是观察,发现问题是关键。

例如,在讲授Word文字处理软件中,查找与替换这个操作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先手工查找并替换文章中出现较多的同一关键词,由于替换次数较多,操作起来麻烦且重复,学生自己就要向老师提出问题,有没有简单的操作方法,能够预先设置好查找和替换内容,一次性全部替换完成了,教师此时再引出新课讲授的内容——查找与替换操作。这样做的效果明显要比教师直接提出查找与替换操作要好。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常会受到原有的知识经验或思维定式的影响,对遇到的新问题时“想当然”地进行分析,从而出现错误的结果。

教师在选择教学素材时应针对三维目标、重、难点,强化学生问题意识,促使学生不断思考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同时,创设问题情境时,应选择生活实际中富有情趣和吸引力的案例,切忌那种空洞、说教式的材料只能抑制学生的思维,引起学生反感甚至排斥。能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在愉悦的状态中焕发出强烈的求知欲,促使学生在生疑、解疑的过程中获得新的知识和能力的教学素材。

3 教学结构的巧妙安排,为问题情境创设选择良好的时机

课堂教学结构是否优化直接关系到一节课的教学目标能否完成以及能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设问题情境是课堂教学整体结构中的重要一环,教师一方面在教学中要完成预定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点、难点,另一方面又要创设问题情境,沟通师生关系,进行双边活动,激发学生思维,诱导学生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因此要巧妙安排课堂教学结构,不失时机地创设问题情境。

例如,我在利用“PowerPoint”进行多媒体作品的制作教学时,让学生制作一个介绍自己的学校的多媒体作品,以达到学生熟练应用“PowerPoint”的基本功能的目的。在这过程中,我为学生搜集了大量的多媒体素材,学生要思考用什么素材表现自己的学校,素材应该怎样组织,界面如何安排,颜色如何设计,大家纷纷出主意,想办法,等到任务完成时,学生对所学的知识点也就自然而然掌握了。在“任务”的设计中,要充分发挥多媒体计算机具有综合处理图形、图像、动画、视频以及声音、文字和语言、符号等多种信息的功能,设计出具有某种“情境”的学习“任务”,把“要我学”变为“我要学”,使学生在这种“情境”中探索实践,激发学生联想、判断,从而加深对问题的理解。如果教师再抓住时机对学生加以指导,效果会更好。

再如,展示以前学生用Word、Power point制作的送给自己老师的贺卡:感人的图片、发自肺腑的文字、恰到好处的边框及背景的修饰,配以优美的背景音乐,加上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一下子把学生带入到对老师的感恩之中,任务成功展示。

教师创设情境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学生原有认知水平和学生无意识的心理特征,采用适当“任务”进行驱动,主要目的是诱发学生探索求知的动机。问题情境的创设应尽可能集中到教学的关键点上,以此关键点为中心。整体性与关键性要统一,可行性与灵活性要统一。

例如,在《平面设计》课制作一把折扇,我先引入了这把折扇,吸引学生的兴趣,然后提出问题,带着这个问题进一步深入学习有关本节的内容,最后利用所学的内容解决扇子的制作,从而又拓展利用本节所学的内容还能制作什么图形?组成一连串问题,构成一个指向明确、思路清晰,具有内在逻辑关系的“问题链”,通过“问题链”实现课堂教学整体性与关键性的统一。

因此,教师要抓住时机,依据情境所提供的各种线索,引导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地分析处理。在新旧知识点间产生接触点,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增强进一步探索的信心和毅力。根据教学反馈信息,开阔学生思路,培养创造性思维,掀起学习高潮,设法形成情境交融的课堂氛围,培养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激发学生探求新知识,发现新问题的积极性。

4 合理设计教学过程,营造良好教学氛围

问题情境创设,其最终目的是实现教学目标,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因此,要使问题情境的创设收到良好教学效果,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时,必须科学、合理设计教学过程,营造良好教学氛围,改革教学方法,优化师生关系。

例如,在我讲授《平面设计》课程时,在课前充分利用多媒体这个教学手段,伴随着轻松舒缓的一、二分钟的背景音乐,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和谐、安全的心理环境,消除学生的紧张感、压抑感和焦虑感。

学生缺乏思考,形成思维惰性,往往与教师教学方法简单、机械,教学手段落后,学习思路狭隘有紧密联系。例如,在讲授《计算机组成原理》时,由于本课程理论性强,在学习CPU、存储器及外围设备时,不便于理解,我在制作课件时,把本节的重点内容和我们人的身体部位进行紧密联系,增强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新颖性、形象性,为学生呈现一个五彩缤纷的教学环境,以拓宽教学空间,丰富教学内涵,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

注意“存疑”,设置“空白”,培养问题意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巧妙“存疑”,将“问号”蕴藏在情境中,让学生惊喜地发现问题,进而让思想在学生的头脑中产生出来。在《Visul Basic6.0》中我在讲解IF语句时,首先提出了一个问题,然后引导学生用什么方法能解决它?怎样设问存疑?如何把你的构思用计算机语言表达出来?带着好奇疑问,教师不会独占课堂,也不会从头讲到尾,面面俱到,让学生不假思索而应留下一段“空白”,让学生自己去思索,进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

联系生活和生产实际,创设问题情境。创设问题情境是模拟生活情境使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更接近于现实生活使学生身临生活情境加强感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激发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更应创设各种生活情境引导每一个学生都参与进来,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展开联想拓展思维空间。如在讲授《信息技术基础》中《表格数据的处理》一课时我利用“全球气候变暖”现象的一些材料、数据表让学生去分析、求和、汇总、排序、筛选所选取的例子比书本更贴近学生的生活。选取学生能够感知的例子。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真实性和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发挥。

如在讲《网络技术应用》中《数据的传输过程》一课时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给学生创设这样的情境数据从协议层的顶层开始向下传动。每经过一层就在数据动画上添加上协议信息简写字母再传到接收方,每经过一层就剥掉对应层的协议控制信息字母。这种情境突破了课堂纯理论讲授枯燥的限制,淡化了知识的灌输,不需要多讲就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学是一门艺术,正因为是“艺术”,教师在教学中,由具体知识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来创设情境尤为重要,让我们在教与学的过程中,通过情境创设,演奏出引发学生共鸣的动人乐章。要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开拓思维,活跃思想,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实现课堂教学的优化和教学效益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郭印.中学计算机教学之我见 [J].安徽教育,2006(2).

[2]魏小梅.计算机教学中的能力培养 [J].中国科技信息,2006(4).

[3]韦伟,陈华.浅谈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 [J].中国科技信息,2006(4).

[作者简介]徐晓娟(1969—),女,河北唐山人,唐山市古冶职教中心副教授。

猜你喜欢
问题意识问题情境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浅议中学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浅谈中职语文课堂教学问题情境的创设
问题意识与专题化教学研究
浅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问题意识,个性化阅读的原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