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静珊
摘 要 通过对331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运用结构方程建模探讨主观压力在成人依恋与心理健康之间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主观压力在成人依恋和心理健康之间起着完全中介作用,即随着不安全依恋(依恋焦虑和依恋回避)水平的增加,大学生的主观压力感会逐步增加,从而导致心理健康水平的降低。
关键词 成人依恋 心理健康 主观压力 完全中介作用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How Students' Attachment Relationship Affects Mental Health
WU Jingshan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Hanshan Normal University, Chaozhou, Guangdong 521041)
Abstract Conducted a questionnaire survey of 331 college students, using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to explore the intermediary role of the subjective pressure between adult attachment and mental health.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subjective stress plays the role of the fully mediated between adult attachment and mental health with the increased levels of insecure attachment (attachment anxiety and attachment avoidance), college students subjective feeling of pressure will gradually increase, leading to mental health reduction.
Key words adult attachment; mental health; subjective stress; fully mediated
1 问题提出
依恋是个体一种稳定的倾向,去靠近他主观认为能满足其生理、心理安全感的特定对象,维持和寻求接近的实质努力。Bowlby认为,如果婴儿的依恋需要没得到满足,他会形成一个不良的印象,认为自己不仅不受父母喜欢,也得不到别人的欢迎。在这种互动经验中所形成对依恋对象和自己以及两者关系的内在表征,会逐步整合到自己的认知系统中,成为自我和他人的认知图式,这就是内部工作模式。依恋最初多指母婴依恋,但Hazan &Shaver认为,成人同伴间出现的情感纽带(成人依恋),与婴儿和其照看者之间出现的情感纽带具有相似性,都受到内部工作模式指导。个体在早期依恋关系中形成的认知图式,在生活经验中不断顺应和同化,最后形成新的成人依恋图式。这种认知图式会通过潜意识对个体的产生影响,决定个体的行为方向和成为人际关系的参照体系。
以往实证研究发现成人依恋与心理健康的多个指标有关。如与安全依恋相比,依恋焦虑与回避越高,个体的一般心理健康水平越低,负性情绪、抑郁、人际困扰等水平越高。成人依恋是怎样影响个体的心理健康的?研究发现,情绪智力、自尊、完美主义、情绪调节策略、应付方式等变量在成人依恋对心理健康相关变量的影响中起着中介作用。不过,这些变量都被证明为部分中介变量,并且中介效应都比较小,这提示可能存在一个汇聚所有这些变量的影响并完全中介于成人依恋和心理健康的变量。本研究试图找出这样的完全中介变量。
Lazarus认为,当个体认为他们没有足够的资源去应付外在挑战时,会感到威胁,从而产生压力感。长期处于应激反应会使个体心理资源衰竭,从而引发各种与情绪有关的心理问题,降低个体心理健康水平。研究发现,压力感会使个体产生抑郁、焦虑、负性情绪、身心不健康等问题。
本研究认为,主观压力可能在成人依恋与心理健康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研究发现,依恋焦虑个体由于具有消极的自我模型,对自身的压力应对能力比较悲观,会对压力威胁性作出较高的评估,由此会引发较高的主观压力感。依恋回避个体由于具有消极的他人模型,在遇到问题时较少采用求助的策略,同时由于其过高的自我模型,当遇到挫折时,会引发较高的压力感。在压力反应上,Feeney等发现在面对压力时,安全型的个体比非安全型的个体具有更弱的生理反应,并且应付方式更积极,能够更加关注情境的积极方面,更能识别、承受和调节消极情绪。这表明,不同依恋类型的个体面对应激事件时,由于具有不同的自我和他人模型,会产生不同的主观压力水平。并且当面对压力时,不同依恋类型个体由于应付方式、情绪调节策略的不同,会产生不同的压力反应,从而影响到个体的心理健康。根据这些理论和相关研究,本研究认为主观压力很可能在成人依恋对心理健康之间充当“桥梁”的作用。因此本研究假设:主观压力在成人依恋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中起着完全中介作用。
2 方法
2.1 研究对象
本研究在广州三所高校中选取35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331份,有效率达94.57%。其中男生164人,女生167人。一年级大学生95人,二年级82人,三年级110人,四年级44人。
2.2 研究工具
(1)亲密关系体验问卷(Experiences Close Relationships Inventory,ECR)。采用李同归(2006)年修订的由Brennan等人编制的亲密关系体验问卷来测量成人依恋。共36道题,采用利克特7点量表。包括依恋回避和依恋焦虑两个分量表。问卷得分越高,表示不安全依恋水平越高。在本研究中,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84。
(2)主观压力问卷(Perceived Stress Scale,PSS-14)。由 Cohen & Williamson(1988)修订的由 Cohen、Kamarck & Mermelstein编制的问卷。共14道题,采用利克特5点量表。在本研究中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72。
(3)一般健康问卷(General Health Questionnaire,GHQ-12)。由美国学者Goldberg编制。李虹、梅锦荣等在中国大学生中进行修订,证明其具有较高的信效度。共12道题,量表总分越高表明心理健康状况越差。该问卷在本研究中的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74。
2.3 数据分析
本研究采用SPSS 15. 0软件对变量间进行皮尔逊相关分析,采用LISREL 8. 51软件构建一个中介模型验证中介作用。
3 结果
3.1 各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本研究使用相关分析对变量间的关系做了初步的描述。由表1可以看出,各变量间均相关显著。这为后面的中介分析提供必要的前提。
表1 各研究变量的平均数、标准差及相关矩阵
注:**p<0. 01 *p<0. 05
3.2 主观压力的中介作用的分析
为了检验主观压力在成人依恋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中的中介作用,本研究构建了一个中介模型。为了使得测量模型更为简洁和优化,本研究采用组合观测变量的形式,对问卷进行项目包裹(item parceling)处理,根据领域代表法划分题目小组。每个潜变量包含3个指标。
图1 主观压力在成人依恋对心理健康作用中的完全中介作用路径图
表2 中介模型的拟合指数值
注:**表示P<0.01,*表示P<0.05,虚线表示该路径不显著
该模型的主要拟和指数如表2所示, 2/df<5, RMSEA<0.08,NNFI与CFI均大于0.9,SRMR<0.08,说明该模型拟和非常好。通过依次检验发现,该模型中除了成人依恋对心理健康的直接路径是不显著的,其它路径均达到显著水平,这表明该模型是一个完全中介模型。假设得到了验证。该模型的各路径系数的标准估计值如图1所示,依恋水平对心理健康的总效应为0.39,中介效应为0.27。
4 讨论
本研究发现,大学生成人依恋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完全通过主观压力的产生来传递。当面对应激事件时,不安全依恋的大学生会产生高于常人的主观压力感,这种长期的压力感,会降低其心理健康水平。本研究结果支持了以往其它变量在成人依恋与心理健康相关变量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的结论。因为低自尊、完美主义过高、消极应付方式和消极的情绪调节策略都会提高个人的主观压力感。这也说明主观压力这一完全中介变量汇聚了所有其它部分中介变量的影响。本研究启示,在成人依恋引发的心理问题干预中,要采取措施矫正个体对压力事件的评估,提高个体自我信念,致力于降低个体的主观压力。
参考文献
[1] Bowlby. Attachment and Loss: Vol.1.Attaehtnent. New York. Basic Books, 1969/1997.
[2] Hazan C, & Shaver P. Conceptualizing romantic love as an attachment process.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Relationships.1987.52:511-524.
[3] 李同归,李嘉,秦和平等.大学生依恋类型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学校心理卫生, 2008.10(l22):740-743.
[4] Spada M M, Nik?evi? A V, Moneta G B, et al. Metacognition, perceived stress, and negative emotion. 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2008.44:1172–1181.
[5] 竺培梁.大学生成人依恋、应对方式与负性情绪的关系研究.心理科学,2007.30(5):1087-1090.
[6] Tran S, & Carol L W. Adult Attachment, the Transition to Parenthood, and Depressive Symptoms.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2003, 84(6): 1172–1187.
[7] 王金奎.大学生成人依恋的调查及其与情绪调节、人际关系困扰的关系.苏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7.
[8] 苏逸珊.大学生依附风格、情绪智力与人际关系之相关研究.屏东师范学院教育心理与辅导研究所, 2002.
[9] Roberts J E, Gotlib I H , Kassel J D. Adult attachment security and symptoms of depression: The mediating roles of dysfunctional attitudes and low self-esteem.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Psychology, 1996,70: 310-320.
[10] Dietrich M, Abbott K V, Schmidt J G, et al. The Frequency of Perceived Stress, Anxiety, and Depression in Patients with Common Pathologies Affecting Voice. Journal of Voice, 2008, 22(4): 472-488.
[11] 耿静怡、周婵、贾晴等.大学生依恋模式与生活压力感、应对方式和负性情绪的关系.学校心理卫生.2008.5(22):348-352.
[12] Gehring T M, Aubert L, Padlina O, et al. Perceived stress and health-related outcomes in a Swiss population sample. Swiss Journal of Psychology, 2001, 60(1): 27-34.
[13] Feeney J A. Adult attachment, emotional control, and marital satisfaction. Personal Relationships, 1999, 6(2):169-185.
[14] 李同归,加藤和生. 成人依恋的测量:亲密关系经历量表 ( ECR)中文版. 心理学报, 2006, 38 (3): 399-406.
[15] Cohen, S, Kamarck, T, Mermelstein, R. A global measure of perceived stress. Journal of Health and Social Behavior,1983, 24, 385–396.
[16] 李虹,梅锦荣.测量大学生的心理问题: GHQ-20的结构及其信度和效度.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2.1(15):75-78.
[17] 卞冉,车宏生,阳辉.项目组合在结构方程模型中的应用.心理科学进展,2007.15(3):567-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