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文超
摘 要 本文从课程资源开发利用、师资队伍建设和主体意识的激发等几个方面探索实现校园科学化管理的途径,从而有效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关键词 校园 资源整合 管理 研究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识码:A
Integration of Educational Resources, Adhere to Scientific Management
FU Wenchao
(Nan'an Chenggong Junior Middle School, Nan'an, Fujian 362312)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curriculum resources, the faculty building and the excitation of the subjective consciousness to explore ways to achieve campus scientific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ffectively enhance the quality of school education.
Key words campus; integration of resource; management; research
1 学校要重视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
目前可以利用的课程资源主要有三部分:一是校内的课程资源,如实验室、图书馆及各类教学设备和实践基地;二是校外的课程资源,包括博物馆、展览馆、工厂等广泛的社会资源及丰富的自然资源;三是信息化课程资源,如校内信息技术的开发利用、校内外的网络资源等。学校要改变过于注重教科书、机械训练的倾向,着力加强课程内容与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开发利用一切校内外课程资源。
1.1 重视社会资源在课程中的运用
新课程改革对课程结构进行了调整,规定综合实践活动成为中小学必修课,在综合实践活动里面又设置了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内容。这一举措的目的就是让学生走出学校、接触社会,了解当前社会上存在的一些问题,增强他们的公民责任感和公德心。这就要求学校与社区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充分利用周边环境文化来给本校的办学增添亮色。这种做法在西方的学校中早有先例,他们的中小学生会定期到社区参加各种活动、劳动,学校还会请当地的名人到校与学生交流。此外,美国的小学还有一年一次“带孩子上班日”,每年的这一日凡是6到16岁的孩子都可以随父母上班,其目的是为了让孩子了解和学习父母的生存之道。作为我们农村中学,周边有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可以开发利用,要让学生走出校门,接受中华民族的革命传统教育,接受身边的历史、民族文化的熏陶,明理启智,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
1.2 重视信息资源在课程中的利用
网络提供了资源共享和管理上的便捷,对于学校来说,网络的推广可以为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两方带来新的校园生活方式。如:高速的多媒体资料共享,让所有的课堂和学生彼此间不再孤立,用外部世界变化的信息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学生在网络上锻炼、发现和分析信息的能力;师生以及生生之间建立起彼此协作的关系,学生随时能够通过点播或者实时交互式视频连接学习别人的优秀课程;因故缺勤的学生也可以通过网络补足课程;教师有了更多和学生以及同事交流的机会,方便于进一步合作探究课程教学新方法,使教育教学质量与效率得到更快的提升。
2 校本课程给学校管理带来了机会和挑战
校本课程是学校根据课程计划、课程标准,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为实现学校的培养目标而进行的课程设计、实施与评价。开发校本课程,其意义在于建立一种以学校教育的直接实施者(教师)和受教育者(学生)为本位、为主体的课程开发决策机制,使课程具有多层次满足学生发展和需求的能力。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较以往赋予了学校更大的自主性,此次课程改革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政策,既体现国家对学生的基本要求,又为各地发展留有时间和空间。同时,这也对学校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家在课程管理方面行使制定总体规划、确定课程门类和课时、制定国家课程标准、宏观指导基础教育课程实施的职责,由教育行政部门负责规划符合不同地区需要的课程实话方案。学校在执行国家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可以开发和选用适合本校特点的课程。
我校根据自身少数民族学生较多的区域特点,成立少数民族教学班,在校本课程的开发上做过一些尝试,通过课堂这一主渠道,调研、宣传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组织学生到少数民族村参观、了解少数民族文化。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加深了对我国的国情、时政及我国优良的传统文化的了解,使民族精神和传统美德得以弘扬。
3 重视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
目前,一部分教师还存在着“铁饭碗”、“吃皇粮”的观念,竞争意识、责任意识、效益意识不强。另外,教师队伍结构不够合理的矛盾也十分突出。主要表现为队伍年龄结构、学科结构、校际结构的不合理。特别是加强对青年教师的管理和培养,意义深远。学校可以为经验不丰富的青年教师配备导师,有效整合资源,优势互补。鼓励青年教师加强业务进修,开展教改实践与研究,制定相应的奖励措施。加强横向联系,鼓励青年教师外出听课和参加教研活动,充分利用教育教学资源来丰富、提高自己。积极开展如三项基本功竞赛、评优课、论文比赛活动等,重视培养教师的创新意识和开发能力,使之不仅能教书,还会编书,成为有独立见解,有理论修养的教师,以适应未来综合化、灵活化的教学工作。
4 激发自主意识,以人为本促进和谐发展
学校的管理最重要的核心是对人心的管理。《孙子兵法》中讲到,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怠,必须在对教师和学生的正确认识前提下,激发自主意识,以人为本科学管理,和谐发展,方能实现学校管理达到预期目标。
(1)在教师的需要构成中,精神需要占主导地位,它的内容极为丰富。首先,教师对所从事的工作产生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并追求对事业的贡献和成就;其次,教师具有自尊感、自重感和荣誉感;再者,教师对科学知识表现出广泛的兴趣和深深的渴求。为此,要积极培养敬业精神,充分激发自主意识,定其心,培其智:①提高教师的思想认识:作为管理者,特别是普通农村学校的管理者,组织教师学习先进教师的典型事例,培养其积极投身教育的奉献精神。②对教师广施情感:学校管理者要主动维护教师的合法权益,妥善解决好教师的工资福利待遇问题,时时处处表现出对他们的关心、爱心、热心和诚心,经常与教师互相沟通、理解和信任;关心教师业余生活,组织开展有益于身心健康的各种活动。③创建和谐的校园人际环境:和谐的、没有杂音的、积极向上的校园人际氛围亦是稳定人心的条件之一。在校园内,提倡以“爱”为主导,人与人之间互敬互助,相互学习,彼此体谅,使全体员工心情舒畅地投入工作。④加强师能师风建设:学校除了大力鼓励教师参加各种进修班外,还主动向内挖潜力,制定教师自修规划,搞基本功训练。培养教师无私、善良、言行一致、诚实、正直、宽宏、守秩序、胸怀磊落、顽强、不屈不挠、坚忍不拔等品质。
(2)对学生的管理主要是通过教师和班主任实现的,包括学习管理和班级管理两方面。中学生处于身心发展的迅速时期,在他们身上潜藏着各方面发展的可能性。若教育得法,顺势而为,可以使其身心获得最佳的发展,即使他们因接受了某些不良因素的影响而出现某种身心不足之处,也较容易矫正,因而学生是发展的,不能用静止的观点来看待他们,要以一种积极培养、深切关怀的意识对待学生,发挥教育和管理的作用。
要管理好学生,首先应制定班级管理目标,这是管理的行为依据,是管理的灵魂;其次,培养班级管理干部,班干部是班级管理的核心,他们参与班集体的决策过程,培养他们服务意识和奉献精神,使之成为班主任的得力助手。再次,充分挖掘周边德育资源,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机结合,营造正确的集体舆论,鼓励学生自我管理,引导学生在知、情、意、行等方面实现自觉、自立、自强、自理。
总之,我们要勇于正视现实,大胆抛弃一些落后陈旧的管理思路模式,无论是学校内部体制改革,还是校园文化建设,都要注重教育教学资源的优化整合,以人为本,建立先进的学校管理体系,促进学校和谐、健康、科学发展,为推动我国基础教育事业向前发展献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