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艳辉
[摘要]发展农村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基层民主政治的重要基础,是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保持农村政治稳定和社会安定的基本途径。
[关键词]农村民主;现状;原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D66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2)04 — 0109 — 02
一、我国农村民主发展的现状分析
(一)农村民主建设的制度化、法律化水平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首先是农村民主的法律体系有待于进一步完善;目前,国家己经制定了基层政权和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的法律法规,特别是又完成了《村委会组织法》的修订,为农村基层民主建设与发展奠定了良好的法律基础。但这些法律法规却普遍缺乏与它们配套的实施细则地方上与它们配套的相关法规的制定也不尽人意。因此,在具体实施上还有一定难度,与实现基层民主还有一定差距。
其次是农村民主的法治水平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当前,农村重大事务的决策主要是由村民自治委员会讨论决定,强化了民主决策机制,消除了决策监督的盲点,有效地防范了决策腐败、决策失误的发生。但是一些地方存在村委会个别干部把持一方的现象,妨碍了村规民约的制定、村务公开、村民监督、村民有序自觉参与政治生活的正常运行。
(二)农村民主发展水平的平衡性问题有待于进一步改善
首先是全国总体发展不平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都有了长足的发展,由于我国各地农村的经济发展不平衡,从而决定了我国各地农村的民主发展不平衡,各地存在很大差距。
其实是一个地区发展不平衡;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东部沿海开放地区得到优先开放的政策,凭借区位优势和国家的扶持以及西部中部地区的支持发展很快,从而推动农村基层民主的很大发展。而我国的中西部地区由于自身的区位优势不及东部,加上政策原因,中西部的经济发展速度远远落后于东部,因此,在民主政治的发展上我国的东中西存在很大的差异。
(三)农村的村委会选举中违法违纪行为的存在
当前我国农村的基层民主建设总体上发展态势良好,对促进农村公平正义和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发挥着重大作用。但是还存在着一定的瑕疵,一些地方还存在许多贿选、逼选等金钱交易和暴力行为。某行政村在一次村民选举中,某某怕自己当选不了村主任,组织了几十个人手持利器,威胁逼迫村民选举,扭曲了村民自主选择的意愿,破坏了正常民主选举,造成的影响极为恶劣。个别人拉帮结派,用金钱购买选票,出现谁花的钱多谁能当选的现象。一些地方的村民自治在一定程度上还处于“村干部”自治的局面。
二、当前我国农村民主发展水平较低的原因研究
我国农村民主发展不平衡以及发展水平较低,原因是多方面的,我国社会生产力整体水平不高而且发展不平衡是我国农村民主发展不平衡以及发展水平较低的根本原因。具体原因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
一定的民主政治发展水平是与一定得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政治民主化发展的程度、方式,总是要受当时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城乡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总体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民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不断得到提高和改善。但是总体上讲,我国农村经济发展还很不平衡,水平还不高。当今农村,由于劳动力的相对过剩,纯农业收入相对过低,利用农闲时间外出打工是现在大多数农民的选择。这样就加速了农民的流动性、不稳定性,使这部分农民成为流动人口。而这些农民最关心的是如何挣钱、怎样致富的问题,他们既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参与基层民主政治活动。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现状是我国农村基层民主发展的最主要制约因素。
(二)传统落后思想观念的影响
农村基层的守旧的传统思想观念总体上讲还比较浓重,这种守旧的思想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指宗族思想。认为“自家人”当选总比“外姓人”好,家庭声望高,而且日后办事较为方便。因此,对候选人的资历、素质、能力等方面不加以考虑,只管候选人的姓氏、亲疏关系,缺乏理性的根据来进行选择。这样,选进村委会“当官”的都是充满血缘、亲缘色彩的“自家人”。这不仅严重影响了选举的公平性,而且影响到村委会开展各项工作的能力。
其次是官本位思想。农村基层党支部和村委会缺乏民主思想。部分基层干部封建老化思想严重,把自己看成“土皇帝”、“官老爷”,遇事拍桌子、捶板凳,一个人说了算。不注意按民主程序办事,不把群众意见放在心上,“权大于法”、“人治大于法治”等落后守旧思想观念根深蒂固。一旦当选村民委员会主任,他们就会认为自己已经是“官”了,没有形成民主作风,没有营造出一定的民主氛围。
再次是忠君思想。封建的忠君思想还或多或少的影响着人们。基层群众虽然表示强烈不满,但多采取“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等的息事宁人、忍气吞声的态度。广大农民的民主法律意识淡薄,许多农民对政治不感兴趣,没有注意到时时刻刻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这一切都严重的阻碍着基层民主的正常发展。
农村人口结构变化导致留守农民政治素养较低的制约
长期的城乡二元结构,导致了农村许多有远见志向青壮年、文化层次较高者外出打工,向城市转移,减弱了农村民主政治建设的主力。长期留守农村的是老幼病残妇,习惯的传统农业生活生产方式,接受新科学技术、新知识文化、新理念、新信息有一定的障碍,成为“现代文盲”;民主知识和意识让位于对温饱的思考。可见,我国农村具有现代民主意识的人才大多脱离了农村,这远远满足不了农村基层民主建设所需要有现代理论知识和现代意识的人才结构支撑。村民自治则要求农民具有相应的科学知识文化。在行使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民主决策等权利时,村民要独立思考、独力判断、独立发表意见;要参与集体讨论,提出建设性的批评和建议。由于这些老幼病残妇缺乏一定科学文化知识,民主意识淡薄,不能理解民主的内涵与作用,进而也无法正确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也达不到理想的效果。
(三)农村基层民主制度建设不完善
制度重于技术,基层民主制度机制体制重于其本身的发展程度,发展农村基层民主,制度机制体制更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的功能。邓小平当年非常明确地提出:“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目前虽然《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为农村基层民主制订了法律法规,但是村委会在具体的决策、执行、监督方面还不完善,普遍缺乏与它们配套的实施细则,可操作性不强,民主监督还不到位,人民群众意见与建议,很难得到有效的疏导和解决。因此,没有制度机制体制的保障,基层民主是不可靠的。
三、 提高我国乡村民主发展水平的对策研究
(一)大力发展我国农村经济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决定政治。只有大力发展我国农村经济,才能为我国农村基层民主的发展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只有农民收入增加了,富裕了,广大农民才有时间和精力来投入基层民主政治生活中,基层民主政治的进步又能促进农村经济快速有序发展,农村经济发展与基层政治进步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统一体。所以,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加快转变农业经济发展方式,面向市场,大力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加长农业产业链条,积极提倡农业合作社,实现农业产业化、特色化经营。积极拓宽农民增收领域,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力度,切实减轻农民负担,想方设法提高农民收入,实现农民收入的持续增长。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力度。适度的提高粮食价格,加大种粮补贴力度,积极培育农村市场体系,活跃农村市场,鼓励农户参与市场竞争。实践告诉我们,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最浑厚的物质基础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以,大力繁荣农村市场,发展农村经济,不断提高农业生产的社会化、现代化水平是推动农村基层民主建设发展的前提基础。
(二)提高农民的素质,特别是留守农民素质
教育、科技和人才,是国家强盛、民族振兴的基石,也是综合国力的核心。目前,我国的总体经济实力还远落后于西方国家,国际竞争日趋激烈,而综合国力的竞争实质是科技的竞争、人才的竞争、教育的竞争。而我国目前教育的薄弱环节在基层、在农村,要实现我国农村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就要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和提升我国总体文化软实力,必须大力发展基层教育,着力提升农村教育水平。使我国农民成为“有知识、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着力增强广大农民政治参与意识,发挥民主主体作用。要制定有针对性、灵活性的措施来提高留守农民的参政议政水平,培育留守村民的民主意识,提高留守村民的政治参与热情。加强舆论教育宣传引导,让群众知道如何正确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政府和社会还应加大反对封建残余的宣传力度,从舆论上引导农民摆脱各种封建残余,尤其是宗族思想的束缚,走向自主、自立、自强。增强农民的认知能力,从而取代村民的以血缘为纽带、家族为组织形式的生活模式,让他们逐步摒弃狭隘的家族观念。着眼于提高人的综合素质,从农村实际出发,对村民进行适当的民主理论普及教育,培育与基层民主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平等、公平、竞争等民主意识。所以,我们应该努力提升我国总体文化实力,为农村民主政治健康、有序、平衡发展提供思想动力和内在支撑。
(三)完善我国农村民主制度
农村基层民主政治的健康发展,必须有详细全面的民主机制体制来加以规范。不断完善村委会在具体的决策、执行、监督方面的细则,增强可操作性,保证村民的民主监督权利,重视村民群众意见与建议。从体制上建立农村宣传教育保障机制,利用乡镇综合文化站和农村的农家书屋,全面提高留守村民的文化政治素质。历史的经验教训说明,与基层各项民主制度的规范越细越全面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实际效果就越好。因此,要发展基层民主,就要用制度机制体制来保证民主的实现,我们要站在新的高度,因地制宜,加强政策法律的针对性、有效性。努力实现基层民主选举以及基层民主政治发展法律化、制度化、有序化,用制度来保证民主渠道畅通。民主和法制是互相统一的,民主的实行要求有完善的法治环境和健全的法律制度。从人治到法治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政治文明建设不可或缺的内容。
〔参考文献〕
〔1〕徐勇,徐增阳.乡村民主的成长——村民自治20年研究集萃〔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6.
〔2〕邓斌.健全与完善:和谐社会视野中的村民自治走向——以重庆农村调查为例〔M〕.北京:群众出版社,2006.
〔3〕刘丹.乡村民主之路:中国农村基层直接民主的发展及其法制化〔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6:7.
〔4〕戴玉琴.村民自治的政治文化基础——苏北农村个案分析〔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7.
〔5〕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中国新农村建设:乡村治理与乡镇政府改革〔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8
〔6〕张云飞.科学发展观与全面小康〔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6
〔7〕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
〔责任编辑:侯庆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