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俊华 李业明 陈婷
摘 要 中等职业层次的护理学校对“双师型”教师的需求十分迫切。2011年3月至7月,笔者对贵州省内的6所护理类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情况进行了调查。本文主要依据调查的材料对贵州省护理类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途径提出一些看法。
关键词 贵州省 护理类中职学校 “双师型”教师 途径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Exploration on the Ways of "Double Teachers"
Construction in Guizhou Nursing School
LI Junhua, LI Yeming, CHEN Ting
(Nursing School of Guizhou People's Hospital, Guiyang, Guizhou 550001)
Abstract Secondary vocational level nursing schools urgently needed "double type" teachers. March 2011 to July, the author of Guizhou province in six nursing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double type"teachers of the investigation. In this paper, made some comments based on survey material on the way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of nursing class "double type" teachers in Guizhou Province.
Key words Guizhou Province; nursing school; "double type"; teacher; way
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在教学中对“双师型”教师素质具有比其它学科更高的要求。中等职业层次的护理学校由于教学对象的原因对“双师型”教师的需求更加迫切。由于贵州省整体经济社会发展条件和职业教育发展水平的限制,各护理类中等职业学校依然面临“双师型”教师来源途径单一,教师队伍青黄不接,教师数量少,现有“双师”教师素质偏低,结构不合理,培训不到位,“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政策措施出台缓慢等一系列问题。本文主要对贵州省护理类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途径提出一些看法。
1 立足长远,制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规划
目前,贵州省各护理类中等职业学校都比较重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并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发展的措施。但绝大多数学校只是为了评估的需要,仅仅满足于“双师型”教师数量和比例的达标,很少有学校真正建立起“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长远规划。“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中职学校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关键,对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应该把“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纳入学校发展总体规划,加紧建立“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政策规定,提出明确的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的目标、任务、实施方案和措施。在这个方面,贵州省人民医院护士学校的做法对我们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他们充分利用背靠贵州省人民医院的有利条件,把“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纳入学校发展总体规划,明确“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标准,建立各种形式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培训、认定和引进制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 内部挖潜,加强对现有专业课教师的培训
受政策和制度等条件所限,从学校外部引进“双师型”教师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改变我省护理类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现状。故我省护理类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主要还是从各学校内部入手,加强对现有专业课教师培养和培训力度,使他们迅速成长为既精于教学和又精于操作的“双师型”教师。
(1)校本培训是“双师型”教师培训的最直接方式。校本培训是指以学校为基本培训单位,面向教师的学习方式。内容以学校的需求和教学方针为中心,能够实现培训的经常化和长期化。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第一,岗前培训。我省护理类中等职业学校每年都引进一定数量的新教师。他们大多刚从学校毕业,缺乏教学经验。在他们上岗之前,我们需要利用校内的教学资源对其进行培训,使他们了解学校以及学科教学、实验教学和实习教学的特点,了解所承担教学工作的具体要求。贵州省人民医院护士学校的“新教师成长计划”涵盖新教师从进校起5年内的成长计划,有利新教师的较快成长,是其中比较成熟的做法。第二,对于刚走上讲台的新教师,岗前培训不是唯一的培训内容,岗前培训的结束也并不意味培训终点的到来。随着其走向具体的工作岗位,我们还应对其跟踪培训,令其尽快成长。贵州省人民医院护士学校的“拜师学艺制度”就是由一名老教师与新任教师结成师徒关系,定期听、评课,互相交流探讨。通过老教师的示范、点拨,为新教师架起成长的桥梁。第三,就教学中遇到的比较普遍的问题定期和不定期举行培训,参加的不仅是新走上工作岗位的新教师。我们可利用本校有实践经验的教师对专业理论课和专业课教师进行实际操作的培训,也可利用理论课较强的教师对实践指导课教师进行专业理论的培训,还可定期聘请医院专业技术人员到学校对教师进行专项技术培训等,形式比较灵活,离教学实践最近。
(2)除了校本培训外,学校还可以积极有效利用社会资源,对教师进行培训。一是学校与学校之间的合作、学习和交流。贵州省护理类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学历层次不高,学历提高的潜力巨大。我们应积极鼓励青年教师提高学历水平、专业理论水平和实践技术水平,组织专业教师到有关学校去进修提高,还可组织教师到先进地区院校甚至国外去参观考察、学习交流,创造条件让更多的老师可以参加国内较高水平的学术会议、专家论坛进行学术研讨和教育教学经验的交流。二是利用学校与医院的合作关系进行专业实践。第一,委派专业教师到医院进行短期实践。通过专项的专业实践,教师可以了解、熟悉自己所从事专业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自觉地按照行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另外,教师也可以带着教学中碰到的实际问题,向有丰富临床经验的临床医护人员请教,从而在教学中有效地提高所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第二,专业教师到医院挂职顶岗。学校可以与医院签订合作协议,每年选派一部分专业教师到医院挂职工作,进行临床锻炼,更新自身知识结构,提高实践能力,再用于专业课的教学。教师通过顶岗实习还可以获得大量临床和科学研究方面的第一手材料,为教学和科研提供素材。贵州省人民医院护士学校在这方面已经形成相当成熟的制度。为了让大量从学校毕业后直接走上讲台的青年教师迅速成长,该校利用与贵州省人民医院的隶属关系,制定出详细的中青年教师到省医轮岗实习的计划,规定凡教龄不满5年或尚未获得中级职称的教师到省医各科室轮岗时间每年不得少于两个月,轮转期内轮转科室不得少于5个。每年寒暑假,大量青年教师深入临床护理一线,参加临床实践,进行职业调查和职业分析,获取临床第一手资料,为专业建设和专业改造提供依据,以加强专业理论教学的针对性,提高实践教学的实用性。第三,院校合作建立的校外实训基地也是“双师型”教师建设与培养的基地。目前,我省所有护理类中等职业学校都建有校外实训基地,基地用以承担学生的临床护理实习、护理实训等教学任务的同时,还可承担培养“双师型”教师的任务。学校每年选派教师到实习基地培训,让教师既承担理论教学,又承担部分临床护理工作,以提高他们技能水平。第四,鼓励专业教师走出学校,面向医院,面向临床,主动开展科技服务,承担科研项目。通过为医院提供技术咨询,转化科研成果,让他们得到进一步的锻炼和提高。贵州省人民医院护士学校就充分利用学校的技术、设备和场地资源开展对社区医院及社会福利院的服务,提高了教师和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利于“双师”教师的培养,同时也提高了学校的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三是依靠教师培训基地进行培训。贵州省教育厅每年都聘请发达地区的专家到我省讲学,组织各职业院校教师参加培训。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这种机会,组织教师参加,吸收最新最成熟的执教理念。
3 外部引进,拓宽“双师”教师来源渠道
积极引进已具有“双师型”条件的人才,是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有效辅助途径。一是加强与各职业院校的协作,从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或其他高职院校聘请高素质“双师型”教师来校任教,也可引进其他高校优秀教师投身到护理教育,促进贵州省护理类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二是对于一些专业操作性强,紧缺专业的教师,我们可以从医院引进,让那些专业理论扎实,实践经验丰富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充实到护理教育教师队伍中来。三是建设一支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建立健全兼职教师聘用与管理的规章制度,增加兼职教师的比例。我们还可通过院校合作,与医院合建实验室、实训基地、“订单式培养”等方式,由医院有关专家到学校充当“兼职教师”,独立承担某一门专业课教学或实践教学任务,通过相互学习、交流和研讨,促进学校教师向“双师型”转化。
4 政策引导,建立“双师型”教师建设激励机制
“双师型”教师队伍的质量提高,除了依靠证书和资格等来规范和要求,通过各种途径培训外,还应该通过激励将提高“双师型”教师质量水平转化为其本人的内在需求。借鉴外省经验,我们可从以下方面入手:一是对取得“双师素质”的教师给予外出培训、进修等相关待遇;二是对参加“双师素质”的考试、培训、职称评定提供必要条件,对取得“双师型”资格证书的教师,学校根据不同类型给予一定的奖励;三是对取得“双师素质”的教师,在职称评聘、评优、提拔使用等方面给予优先,初步建立教师“双师型”职务评聘制度等;四是建立专业教师技能考核制度,建立“双师素质”教师认定办法;五是设立“双师素质”教师特聘教学岗位,最大限度地调动和保护双师素质教师的积极性。
总之,各学校只要从实际出发,充分认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制定严格执行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规划,加强对校内专业课教师的培训力度,拓宽双师教师的外引渠道,完善“双师型”教师建设保障和激励制度,必定能够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专兼结合又相对稳定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提高贵州省护理类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质量,促进贵州省护理职业教育的长期稳定健康发展。
中国职教学会2010-2011年度科研规划项目《贵州省护理类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阶段性成果(代码编号:850833)
参考文献
[1] 贺文瑾.略论职技高师“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J].职业技术教育(教科版),2002(4).
[2] 徐莉,魏素珍.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有效途径[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3).
[3] 李细平.发达国家“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机制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当代教育论坛,2008(4).
[4] 王洪昌.关于技工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职业教育研究,2009(2).
[5] 张卫平.高职会计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途径[J].财会教育,2009(10).
[6] 赵炳东.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途径[J].宁夏教育,2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