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画我心——最灵动的心灵成长课程

2012-04-29 04:18全铭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12年4期
关键词:小老虎心灵绘画

全铭

人类是先有图画后有文字,儿童也是先学绘画再学文字。一幅图画胜过千言万语,美术课程有着语言、文字无可比拟的优势。美术教育应抓住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的黄金时期,通过发掘美术课的心理教育功能,及时呵护学生稚嫩的心灵,透过一张张作品去体验学生的成长历程,帮助学生诉说出心灵的故事,聆听学生的内心世界,使他们以健康的心态投入到生活学习中。

以“心”审视小学美术教育

美术作为美育的主要途径,对培养学生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增进心理健康、完善个性品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通过绘画走近孩子的内心世界

绘画作为儿童最普遍、最喜爱的活动,他们从中会不自觉地流露潜意识的情感。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通过分析他们的作品,教师总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图1名为《全家福》,画面中妈妈的形象高大,宝宝就像是妈妈的小型翻版,而爸爸个头很小,位于宝宝和妈妈中间。从作品中不难看出妈妈是孩子模仿的对象,在家庭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而头戴蓝色王冠的爸爸位于母子俩中间,显示出他是家庭必不可少的成员,爸爸头顶上的小伞,更是把潜藏在孩子心中的爱表现了出来。正如孩子说的那样:“我喜欢和爸爸玩,我和爸爸都听妈妈的话。”

小学阶段,孩子很容易受自身发展与周围环境的影响,出现心理与行为的偏差。当家庭生活中缺乏愉悦和谐的体验时,孩子情感会日渐漠然。美术作为一种途径,为我们搭建了走进孩子内心世界的平台。

2.让艺术创作塑造美好的心灵

当儿童自由自在地作画时,一般并不是复制身边的事物。他们感兴趣的是通过这种绘画想象,满足在实际中的某种愿望。在绘画活动中,儿童一旦掌握了一套描画某一种事物的能力时,一种更有趣的现象便出现了,他们会兴高采烈地到处涂画,并凑到他们喜爱的大人面前,不厌其烦地重复显示这种能力。正是这样,使儿童突然具备了某种新的力量——自信、自尊和从事有目的的活动的愿望。

■ 探索心理辅导融入美术教育的途径

1.用画笔解放心灵的束缚

普通的美术课堂以绘画知识和技法作为学生创作的支柱,时刻渗透强化,这会让学生很难体验到创作的自由,心灵上受到束缚,失去创作兴趣,最后往往连幼儿时期涂鸦的勇气都丢失了,声称自己没有艺术细胞,再也不肯作画了。

随着社会的进步,成人世界的一些压力已经对少年儿童的心理健康产生影响,其中最为突出的儿童心理问题包括焦虑、自责和恐惧等倾向。在美术教学上,笔者会联系课堂内容设计一些绘画游戏,让学生无拘无束地表达和宣泄自己的感情。这种宣泄方法对于那些性格孤僻和内向的学生尤为重要。

《照镜子》是一个绘画游戏,图2-图4系列作品记录了一个二年级女生的心情变化,她利用色彩来表达自己的情绪。从画面内容上,我们可以明显地感受到孩子无论是悲伤还是高兴,都与考核评价密切相关,各种评价对她的情绪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从侧面反映出了学业带给学生的压力。

2.在画中读懂生命的美丽

在《民间玩具》一课上,出现了一幅作品《生病的老虎》。课上,坐在后排的学生嘴巴咧得大大地冲老师喊道:“老师,你快来看看张xx的画,咦!太恶心了……”安静的教室顿时炸开了锅,看到孩子捂在手底的画,笔者惊呆了,刚才还好好的布老虎,现在身上已布满了紫色黑色的麻点,小家伙摇晃着脑袋说:“这只老虎有艾滋病,它全身上下都是病……”、“它就快死了!”孩子对死亡话题的执着引起了笔者的注意。课下笔者从多方途径了解,孩子家中并没有病人,只是由于家长总是认为孩子脑子慢,容易受欺负,所以,总是会流露出失望的情绪。

课下,笔者将孩子的画还原成铅笔稿,仔细观察,画面构图与笔者的示范截然不同,两只老虎紧紧地靠在一起,首尾相依,老虎互相抓着对方的尾巴,两只老虎盘踞在一个狭小的圆形中,四周一片空白。从构图上不难感受到被孤立的气氛,孩子前期对画面色彩的处理较理性,棕色和黄色的使用使人感到安全而亲切,而后期画面上跳跃的黑与紫的斑点则更多是对内心的宣泄,映射出放弃和失望的情绪。

笔者把孩子的画用故事的形式演绎出来:一只小老虎太调皮了,伙伴们都害怕它,就在它又生气又孤单地在原地打转时,它发现了另一只小老虎,于是它追呀赶呀,拉住对方的尾巴想让伙伴停下来,可是对方就是不理它,小老虎又失望又着急,身上被自己抓出一道道伤痕,这回真的病倒了。

“如果你和小老虎住在一个森林里,你会因为它生病,讨厌它吗?”“如果小老虎还淘气,你会丢下它,不理它吗?”教室里鸦雀无声,孩子们都猜到了作品的主人是谁,通过对画的解读,唤起了孩子们深埋在心底的美好情感。

3.用内容和构图讲述自己的故事

孩子内心世界的各种情感均来自与他们息息相关的生活环境,因此美术课程应以孩子的生活经验为线索,从他们的生活中提取教学的素材,这样更有利于唤醒他们潜藏的智慧,使表达变得生动有力、无限愉悦。

《你就不能小心点》是笔者设计的一个绘画命题,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和情感需要。一个学生画了一幅《喝了刷牙水》,他在画面下方写道:“妈妈,你能不说我笨吗?”

在没有信心的孩子身上,永远没有小事。一件不好的小事可能会对孩子的成长造成极大的障碍;而一件好的小事可能会帮助孩子健康地面对世界。笔者要做的就是让孩子把各种各样的情感,借助美术的形式宣泄出来,彼此走进对方的内心,一起分担,一起成长。

除内容外,绘画作品中的构图也具有情感意义,特别是画面中事物的大小、位置,如果孩子作画的画面比例小而且有偏下方的倾向,则很可能表示这个孩子缺乏安全感,同时也带点忧郁的个性,对于环境的适应能力不强。

4.让表述与交流成为连接心与心的桥梁

怎样让美术成为连接心与心的桥梁?

“我想说”是一个生生、师生、亲子之间的交流活动,交流的语言就是美术作品,作品有的来自课堂,也有即兴的涂鸦之作,如前面提到的《你就不能小心点》等。学生将作品送给想送的人看,利用绘画这一特殊的语言,滋养我们相互间的情感,树立自信,消除隔阂。

鹏在班中是一个很特殊的男孩子,他总是用语言攻击坐在他四周的同学。我不断鼓励他参与到美术创作中来,但他始终不理不睬,在我的印象中他似乎没画过任何画,而且情况越来越糟糕。但奇迹就是在这种状态下发生了:在我讲厨房一角时,他居然有一瞬间抬起头来关注我,一只蜘蛛跃然出现在我挂的彩图上。“厨房有只大蜘蛛!”“老师送你张纸,把你心中的厨房画出来好吗?”沉默,“厨房里其他人都在干什么?”“没人,我把门锁上,他们都进不来!”在孩子的创作中,蜘蛛挂在厨房的右上角,造型精巧细致,通体用铅笔涂成黑色,没有丝网,空旷和孤寂充斥在画中。

课下,我找到了经常被他语言攻击的同学,鼓励他主动伸出友谊之手。两个孩子最初的交流不顺利,用来联系感情的小画片,大多变成了纸屑。就在我要放弃这种方法的时候,这两个孩子的关系产生了微妙的变化,下课时,鹏总是保持着一定的距离跟在这个同学身后,尽管缺少正常孩子间的语言交流,但他显然不再以折磨这个同学为乐,小画片成了他和几个较亲近同学的交流工具。我让“心灵便利贴”成为了他的第二语言,引导他向外界伸出了交流的触角,抑制了孩子的攻击行为。

孩子的心灵就像一架多弦琴,其中有一根是和弦,只要弹一下它,就会使其他弦一起振动,发生共鸣,协奏出美妙的音乐,笔者希望“心育”在美术教育中就如同那一根琴弦。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用自己的画笔描绘出美好的人生,在不断地创作中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编辑王宇华

猜你喜欢
小老虎心灵绘画
一只小老虎住在书里
小老虎
心灵真正的荒凉来自太多的快感
离家出走的小老虎
扩充心灵的“兼容性”
唤醒心灵
小老虎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