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建美
传统的教学一切都是预设好的。如有教学目标,每个教学环节需要几分钟,突破重点、解决难点要设置几个问题,每个问题需要几个学生回答,如果学生答不上来如何引导到设置好的答案上来。这种教学形式都是围绕如何教而展开的,很少涉及学生如何学的问题。由于过于强调书本知识的权威性和绝对性,过分强调教学的预设性,使教学变成了知识灌输的过程。生成式课堂的特点在于在教学中,随着教学的深入,学生会形成新的想法和各种要求。在生成式的课堂上,教师根据学生的情况,理清学生的思想脉络,看准学生思想的症结和可能的走向随时调整教学过程,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中心。动态生成式教学不图省事和形式,追求真实自然,敢于“暴露”意料之外的情况,让学生能想、能干、能看、能谈。动态生成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和课堂的真实性,它追求课堂的真实、自然、和谐,从而达到师生共识、共享、共进的教学高境界,实现师生生命价值的不断超越。
由于对生成式课堂,一些教师片面地认为生成就不需要预设,课堂教学应让教围着学转,一切跟着学生走,学生想学什么就教什么,学生想怎样学就怎样学,如果这样一味跟着学生走,学生将可能变成散沙一团,会使课堂纪律松懈,甚至知识掌握和基本技能水平下降。
那么,在课堂中教师如何进行预设与生成呢?
1 精心预设,有效预约生成
教师要预想到课堂上可能出现的情况和对策。教师对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方案预设得越周密,考虑得越详尽,则转换为有效课堂教学的可能性就越强,生成就越精彩。
例如一次公开课“植物的呼吸作用”,当教师借助多媒体手段创设了一个情境:植物进行呼吸作用产生哪些物质呢?有一学生站起来说:“植物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和水。”这样一来,教师预先精心设计的精彩教学环节与预设的精心提问全被打乱,怎么办?
教师A:一带而过,继续按原来的教学预设组织教学。
教师B:因为有了课前预设,便不慌不忙地进行了下面的教学。
教师C:“你是怎么知道的?”
学生:“我是从书上看来的。”
教师C:“知道植物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和水的同学请对老师点点头。”结果有一半以上的学生点头了。
教师C:“那么你们知道如何用实验证明植物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呢?”
学生:“不知道。”许多学生边摇头边回答。
好一个“不知道”,这不正是本节课需要着力解决的问题吗?于是教师首先肯定了学生们主动学习的态度,同时指出:这节课就是研究如何用实验证明植物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和水,比一比哪个同学、哪个小组能利用提供的实验器材最先得到验证。由于在教学中抓住了“不知道如何证明”这个有利于动态生成的问题,学生学得非常主动,有时独立操作,有时合作探究,有时讨论交流,学生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聪明才智,大大地超出了教师的预想。
2 准确把握,及时捕捉生成
课堂中学生的回答往往会不经意地出现一些亮点。这些亮点是学生学习的顿悟、灵感的萌发、瞬间的创造,这些精彩稍纵即逝。教师必须用心倾听、及时捕捉和充分肯定,让学生的智慧闪耀光芒。例如笔者在教学“植物细胞的失水和吸水”时,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过程,得出结论:当土壤溶液浓度小于根细胞液浓度的情况下,根细胞吸水;相反,当土壤溶液浓度大于根细胞液浓度的情况下,根细胞失水。正在这时,平时学习成绩不是很好的小明同学私下嘀咕:“搞也搞不清楚,还是我的方法好。”教师用鼓励的目光看着他,笑着说:“你是怎样记的,能把你的方法告诉大家吗?”也许是受到了教师的鼓励,他站起来大声说:“哪儿浓度高,水就往哪儿走。”其他同学思考了一下,确实是这样。多好的回答啊,教师带头为他的精彩发言而鼓掌,并郑重其事地把他的这种记忆方法命名为“小明方法”,小明的脸上洋溢着骄傲和自豪。课堂上可能发生的一切,不是都能在备课时预测到的,教学过程的最终结果,更多的是由课堂的推进状态以及教师的处理方式决定的。在这节课上学生及时生成的思维亮点点燃了师生创新的火花,使教学获得了精彩生成,使课堂焕发了生机。这节课的闪光点在于:教师及时地捕捉住了课堂上学生的思维亮点,鼓励了一个学生,激发了一批学生,生成了满堂精彩。
所以,课堂教学中,促进学生动态生成的关键是教师,教师的教学情感、教学态度、教学机智都影响着学生的生成。这就要求教师做到以下几点。
(1) 做生成信息的鉴别者:教师要对课堂上随机生成的即时信心做出迅速反应,鉴别出生成信息的应用价值,做到有价值的为我所用。
(2) 做生成信息的重组者:教师要善于捕捉课堂上的生成信息,并将之合理重组,提炼出有助于课堂教学的、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有价值信息,从而将学生的学习探究活动引向深入。学生动起来了,绝对不是意味着教师无事可做了,而是意味着教师要在收集处理这些信息的基础上形成新的、又具有连续性的兴奋点和教学步骤。
(3) 做生成信息的促进者:课堂上的生成不是随意的生成。教师要充分了解学情,把握新知的切入点和生长点;教师要把握好课堂的组织权,给学生充分的思考、讨论的时间;要把握好教学的节奏,在舒缓中思考,在灵动处生成;教师要控制好生成的空间,问题的呈现要灵活多样,在情境中提问,在关键处激活;教师要鼓励学生争论质疑,在思维碰撞中闪现智慧的火花。
总之,预设与生成,都要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的自主意识,张扬学生的个性,用心捕捉和筛选学习活动中反馈出来的生成性教学资源,让智慧的火花绽放出生命的活力,让生物课堂因预设而精彩,因生成而绮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