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焦兵
1 问题背景
人教版高中生物学课标教材必修1第22页写道: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COOH)和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NH2)相连接,同时脱去一分子水,这种结合方式叫做脱水缩合。并给出了氨基酸脱水缩合示意图,旁栏中还有“n个氨基酸形成一条肽链,脱掉几个水分子?”这样的思考题。氨基酸缩合直接脱水吗?怎样进行缩合?下面拟对此进行探讨。
2 氨基酸缩合作用解析
生物体内蛋白质合成时氨基酸首先要被ATP活化,再与tRNA连接后被运到核糖体上才能相互间形成肽键。实际上,此阶段只是“缩合”并不“脱水”,其步骤简析如下:
第1步,氨基酸的活化:氨基酸+ATP→氨酰-AMP+PPi。
第2步,氨基酸与tRNA的连接:氨酰-AMP+tRNA→氨酰-tRNA+AMP。
第3步,肽键的形成:氨酰-tRNA+氨酰-tRNA→肽酰-tRNA+tRNA。
以上3步均无水生成,核糖体上相邻氨基酸(实际是氨酰-tRNA或肽酰-tRNA)形成肽键时脱下的是“tRNA”而不是“水”!如图1所示。一个氨基酸的羧基脱下的-OH在上述第1步中与ATP中焦磷酸基团(-PPi)结合形成PPi,另一氨基酸的氨基脱下的-H在第3步中与-tRNA结合形成tRNA,而tRNA在第2步中脱下的-H与-AMP结合形成AMP。
第3步脱下的tRNA可继续转运氨基酸。第1步和第2步产生的PPi和AMP分别在焦磷酸酶和AMP激酶的作用下发生反应:PPi+H2O→2Pi,AMP +ATP→2ADP,产生的Pi和ADP吸收能量,在ATP合酶催化下,生成ATP和H2O。至此,所谓“氨基酸脱水缩合”才生成水,但场所已然不是核糖体。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并不产生水!
3 教学启示与建议
高中教材“氨基酸脱水缩合”的说法,显然是考虑到高中生的知识基础和学习的实际需要,力求将复杂知识介绍得通俗易懂。学生的学习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同样的知识内容在不同学段其教学要求自然不同,侧重点也不一样。“氨基酸缩合作用”的重点在于肽键的形成,而非脱下的-H和-OH的去向。教师教学时,当然不必讲解氨基酸缩合作用的具体生化过程,但也不宜将氨基酸脱下的-H和-OH写成H2O,以免造成氨基酸缩合直接脱水的误解。为此,笔者建议将教材中图2修改为图3,删除旁栏思考题中“脱掉几个水分子”的提问,文字叙述和图题名称作相应调整。这样处理既不失知识的通俗性,也保证了其科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