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美健 苏禄煊
【关键词】清代;保定;莲池书院;首任院长;张鳞甲
【摘要】 保定莲池书院创办于清雍正十一年,由于历史资料毁于兵燹,其第一任院长是何人,一直令研究者困惑。本文通过查阅清宫档案和有关资料,从所发现的几条信息和线索中考证出首任院长是直隶新安县人张鳞甲,并勾勒出其家世与生平,补充了莲池书院史研究中的一个缺项。
保定莲池书院创立于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经历170多年后停办。它是一座省立书院,是当时全直隶省唯一的高等学府,先后有孙家淦、鲁之裕、章学诚、邵瑛、汪师韩、祁韵士、何秋涛、黄彭年、张裕钊、吴汝纶等名家教授于此,也曾有毕沅(乾隆二十五年状元,学者)、冯国璋(民国代理总统,北洋直系军阀首领)、贺涛(北方桐城文派主要代表人物)、王树楠(近代学者)、张继(国民党元老)、刘春霖(光绪三十年状元,书法家)、傅增湘(近代收藏家,版本学家)、高步瀛(北京师大教授)、王瑚(爱国民主人士,政治家)、尚秉和(教授,尚氏易学创始人)、邢赞亭(爱国民主人士,实业家)等各界名人和一批北方桐城文派作家深造于此。新中国的缔造者毛泽东主席1952年视察莲池时称赞说:莲池有名是因为有莲池书院,莲池书院当时在全国是很著名的。
对于这么著名的一座书院,由于战乱和其他原因,史料缺失很多。1998年出版的《莲池书院》一书,简括地反映了她的历史面貌,但仍有许多不足,其中之一是首任院长阙如,这是一个很大的遗憾。近几年来,我们通过查阅清宫档案和有关资料,从5份历史文献和材料的只言片语中发现了信息和线索,经过连缀,对莲池书院首任院长有了一个轮廓性的了解。
第一份材料是藏于北京故宫的“宫中朱批奏折”直隶布政使张鸣钧乾隆元年(1736年)的《莲池书院人文日盛请添膏火之资以裨教育折》。该奏折写道:“窃查,雍正十一年正月内,接准部文:‘钦奉谕旨:行令省会建立书院,准动帑银一千两以资膏火,其不足者在于存公银内支用,钦此。钦遵。仰见世宗宪皇帝培养人材,振兴文教,九州士庶莫不欢腾奋励,争自濯磨矣。查保定省城书院,督臣李卫度地于古莲池之旧址,庀材鸠工,创建一新。敬将恩赐帑金一千两给发清苑县,置买学田八顷九十七亩四分零,经理收租以供膏火。延请本省原任御史张鳞甲教授生徒。两年以来,负书担囊,接踵而至,会萃肄业几及百人。上年秋闱中式十名,彬彬郁郁,号称极盛。”
此奏折道出了一个与莲池书院有关的人“原任御史张鳞甲”。张鳞甲“教授生徒”的时间是雍正十一年(1733年)莲池书院甫建之时,是受直隶总督李卫邀请而出任的。张鳞甲是“本省”人,但不详何府何县;他“教授生徒”,只是说他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并没说他是院长。他的工作很有成效,“两年以来,负书担囊,接踵而至,会萃肄业几及百人。上年秋闱中式十名,彬彬郁郁,号称极盛。”
第二份材料是直隶总督李卫的《重修新安学宫碑记》[1]。该碑记写道:“丙辰春,予奉命兼理河工。孟秋巡视河道,经新邑,望见东城雉堞有楼巍然,问之,则新修学宫之奎楼也。已而巡工事竣,复过其邑,询学宫,知其修者修矣而废者如故,盖其鸠工庀材皆出于铢积寸累,故历久而未成也。莲池书院掌教张侍御天池,新安人也。予归而与之言,且嘱令勤勉以赞襄其事。不逾年而工告成。丁巳夏五,天池复予曰:‘新安之学宫成矣!”
这里说的丙辰年和丁巳年,分别指乾隆元年和二年,与张鸣钧上奏折的时间同。由此可知:第一,“莲池书院掌教张侍御天池”与“原任御史张鳞甲”是同一个人(奏折中称其名,碑记中称其字);第二,张鳞甲是直隶省新安人;第三,至乾隆二年(1737年)张鳞甲还在院长任上,属于连任(清代书院的院长任期,乾隆三十年以前是三年一任,此后是六年一任)。
第三份材料是《保定府志》[2]。它提供了三项重要内容:其一,卷12“选举表五”云:“张鳞甲,康熙五十四年进士,新安人。”其二,卷16“封荫表”云:“张梦兰,以子鳞甲贵,赠翰林院编修。”其三,卷62“孝义”云:“张梦兰,字石公,号畹滋,新安人。……(康熙)四十八年卒,年五十四。陈仪张公墓志铭。”
它提供了两条信息和一条线索。两条信息是:张鳞甲是康熙五十四年进士;他官翰林院编修(封建时代推恩臣下,将子孙官职虚授给其三代内先人,生前称封,死后称赠),当属二甲进士。一条线索是:其父名为张梦兰,陈仪曾为张梦兰写过墓志铭。按墓志铭撰写的常例,会提及志主的世系和家庭成员,尤其是其优秀者的情况。
第四份材料就是陈仪的《赠翰林院编修畹滋张公暨配王氏孺人墓志铭》[3]。该文记述了张梦兰的家世与生平事迹,多处说明撰者与张鳞甲的亲密关系。由此我们知道:张鳞甲与陈仪“齐年”(年龄相同),二人是“同年生”(科举同榜考中者),“相友善”。通过查《清史稿》,我们了解到,陈仪卒于乾隆七年(1742年),享年73岁。古人按虚岁计算年龄,由此推知陈仪出生于康熙九年(1670年),这也是张鳞甲的出生年份。
第五份材料是《河北历代地方志总目》[4]。其记述:“[乾隆]新安县志,八卷,(清)高景原本,孙孝芬增修,张鳞甲增纂,清乾隆八年(1743)增刻本。”这就告诉我们:张鳞甲曾为增修本县的方志出过大力,至少在乾隆八年他还健在。
根据以上材料,我们可以为张鳞甲的生平勾勒出一个轮廓:
张鳞甲,字天池,直隶新安(今河北安新县)人。先世为小兴州(今属河北滦平县)人,明永乐间徙居新安。曾祖张纯儒,为临城县(今属河北省)教谕,于崇祯戊寅兵变(1638年清多尔衮等攻入长城,陷真定、广平、顺德、大名等地)时殉于其城。祖父张所养,以积学高行隐没于乡。父梦兰,武举人,性正直,曾只身入白洋淀说服土匪改邪归正;又助修新安河堤,工竣而坚辞受上赏。母王氏,温惠淑慎,以力学勖其子。张鳞甲于康熙九年(1670年)出生,有弟四人,依次名为凤翼、凤
——————————
[1]清·高景原本,孙孝芬增修,张鳞甲增纂:《新安县志》卷8《艺文志》,乾隆八年刻本。
[2]清光绪李培祜、朱靖旬修,张豫垲等纂:《保定府志》,光绪十二年刻本。
[3]见《陈学士文集》第5册,商务印书馆,1936年。
[4]河北大学地方志研究室:《河北历代地方志总目·府州县志·保定地区·安新县》,河北人民出版社,1989年,第115页。
〔责任编辑:许潞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