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两件馆藏青铜剑

2012-04-29 02:30邵凤芝
文物春秋 2012年4期
关键词:光素短剑佩剑

邵凤芝

青铜器的产生是古代中国从野蛮时代走向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之一,留存至今的青铜器是我们研究古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重要资料。河北大学博物馆收藏有许多铜器,这里介绍其中的两件青铜剑。

一件是春秋中晚期的镂空圆首扁茎一字形格短剑,长27厘米,宽4.7厘米,重183.3克,有残。剑身修长,从格到前锋渐收,前端的尖锋锐利,剑身的中央有一条突起的棱脊,剑把为镂空方格纹扁茎,使用时需夹以木片,并缠绕上绳子,圆首镂空,一字形剑格。通体光素无纹饰。

另一件是战国早期的圆首圆茎剑,长44.4厘米,宽4.6厘米,重420克,1954年购自北京琉璃厂,保存完好。剑身狭长,两从保持平行,到前锋处尖削,中脊呈直线状隆起,圆首,锥形圆茎从首到格渐收,使用时一般也要缠绕上绳子,圆首和剑身间有一字形的格。通体光素无纹饰。

剑创始自轩辕黄帝时代,《管子·地数》云:“教十年,而葛卢之山发而出水,金从之,蚩尤受而制之,以为剑、铠、矛、载。” 从历史记载的蚩尤采葛卢山之铜铸剑算起,我国制造剑的历史已有近5000年。目前考古发掘中发现最早的青铜剑是山西省保德和柳林出土的铃首短剑,属于商代晚期。剑作为古代贵族和战士随身佩带的兵器,用以自卫防身进行格斗,可斩可刺。春秋战国时期,佩剑还是等级身份的象征,《周礼·考工记·桃氏》记载,不同阶层的人所佩剑的长短、重量是不同的,分为上制、中制、下制三个等级,剑主人对应的身份也分别为上士、中士和下士。

青铜剑是我国古代战争中经常使用的一种兵器,主要由剑身与剑茎两部分组成,在西周早期已经开始流行,其变化特点是剑体越来越长。春秋晚期到战国时期是青铜剑最盛行的时代,汉代铁剑流行后,青铜剑逐渐衰落。

————————

[1]《管子校注》,中华书局,2006年,第1355页。

[2]王宁:《评析本白话三礼》,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3年,第151页。

〔责任编辑:许潞梅〕

猜你喜欢
光素短剑佩剑
朝阳县博物馆藏青铜短剑简述与认识
论紫砂壶“福圆”的艺术审美和美好祝福
俄海军退役军官可终身佩戴短剑
论紫砂壶“虚扁”的工艺技巧和光素之美
Unsteady flow structures in centrifugal pump under two types of stall conditions *
Investigation of rotating stall for a centrifugal pump impeller using various SGS models*
师古法道 简约之风
寻找魔法短剑
我国男子佩剑运动员比赛中进攻技术统计分析
论紫砂光素器之“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