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中特殊群体学生关怀问题初探

2012-04-29 00:16:38周平丁芝娟
课程教育研究 2012年4期
关键词:特殊群体关怀高校

周平 丁芝娟

【摘要】近年来,高校中突发事件时有发生,他们的主体多数是特殊群体学生,因此对他们的关怀是学生工作新的着眼点。本文从特殊群体学生发现、关怀切入,从特殊群体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取心的树立、自信心的形成和多方的关心等四个方面进行论述,对特殊群体学生教育提出了自己的思考和建议。

【关键词】高校 特殊群体 关怀

【中图分类号】G6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4-0012-01

高校中特殊群体是一个相对性概念,他们是相对大学生正常群体而言的。本文所指的高校中特殊群体是在当前的形势下与其他学生相比,由于在经济、身体、心理、交际、适应能力等方面处于困难或较差境地的学生群体。笔者结合多年的工作经验,认为这部分群体大致可以分为:经济困难类、身体残疾类、交际自闭型、心理薄弱类、沉迷网络类、厌倦学习类学生等六种类型。

1.及时发现学校中存在的特殊群体学生

国家教育部在《关于新时期加强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中提出,到2005年使高校师生平均比例达到1:14。但是由于高校扩招后,学生数量增加较快,目前很多高校基本上都达不到这个比例,因此高校中有很多特殊群体学生不能及时发现。在很多高校中,在班级设置有心理发展委员这个班干部,辅导员在日常工作中要经常召集他们开会,了解班上同学在心理、生活、学习中的相关信息,做到能及时了解所有学生的基本情况,尽早发现学校中存在的特殊学生。

2.尽早、尽快实行特殊学生群体关怀

心理学认为,防止感情势能的形成和积累最好的方法就是把不良的情绪及时排解和释放出去,防止负面情绪的零存整取。

(1)实行动态的思想政治教育措施,努力践行过程关怀。对待大一新生,要夯实基础,紧抓新生教育工作。特殊群体新生对于新的环境,比普通学生更容易表现出失落感、自卑感,以及各种不适应的状况。因此,在入学初期,做好特殊群体新生的入学教育工作至关重要。特殊群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能仅仅依靠举办几场讲座和咨询来解决问题,也不能仅仅只在新生时做好关怀,我们应该有重点,有过程的实施关怀。例如,对特殊群体新生要进行适应性教育,使他们完成从高中生向大学生的转变,使他们重新确立正确观念,重新评价自己,在大一整年中多加关注,完成新生教育工程;对面临毕业的特殊群体学生要进行求职、择业心理教育。我们还应该把把特殊教育和普遍教育结合起来,把握好大学生整体与特殊学生局部的关系,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全程化、全员化,是特殊群体学生在心理上感觉不孤立,能融入到大学生整体之中。

(2)赋予机会,给予信任,激发潜在特殊学生的进取心。从心理学中我们了解到,所有学生都有赢得肯定、获得赞扬、得到鼓励的强烈愿望,而这其实就是进取心的一种表现形式。因此我们在日常工作中,一定要适时激发和强化特殊群体学生这种潜在的进取心和上进心,逐步对特殊学生群体形成“赋予机会——给予信任——及时肯定——提出表扬”的良性教育程序。在每年的新生入学以后,辅导员应根据开学的心理调查情况,联系各班班干部逐步建立特殊群体学生档案,了解他们的基本情况,进行跟踪调查,适时做好他们的谈心教育工作,学院要给贫困学生安排勤工俭学等工作岗位,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困难,各班的班长、团支书等学生干部要和心理薄弱学生谈心,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障碍。同时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要注意发现特殊学生的特长,如舞蹈、唱歌、绘画、体育等才艺,在文艺晚会、体育比赛中在对他们委以重任,使之重新建立自尊心、自信心、自强心,从而激发潜在他们进取心,使他们转变为正常群体学生。

(3)积极引导特殊学生进行自我教育, 努力培养特殊学生的自信心。高校中,大学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提高当代大学生的自我调适能力是学生工作的重要方面。对于特殊群体学生,我们更应该引导他们进行自我教育、自我指导,教育他们要正确认识自我、有效控制自我,主动正视现实、客观分析自己的不足和缺点,积极悦纳自我,促使特殊群体学生自知、自觉、自省,然后让他们逐步树立自尊、自立、自强的品格。辅导员、班干部要引导他们能够正确对待周围的人和事,积极找他们谈心,让他们能够正视成功与失败,要学会控制和调节自己的心理和行为,并在生活实践中不断磨炼自己的品质,培养坚韧不拔的意志,提高应对挫折的能力。要经常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学校各项活动和班级的团日活动,教导他们掌握人际交往的基本技能,使扩大自己的交际圈,逐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并且学会在友好、真诚、尊重的基础上主动互相沟通,增进和宿舍、班级同学彼此的信任感,消除彼此间的隔阂。

(4)加强班干部、辅导员与家长的沟通,为特殊学生提供良好的生活、学习环境。当代大学生的培养是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他们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学校、教师、家长三者的相互配合、相互影响。学校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大学生在校四年期间,学校承担了对他们教育的主要作用,因此学校各个部门,包括学工部、心理咨询中心、资助服务部等部门应主动做到关心特殊群体大学生成长;特殊群体学生所在学院的辅导员老师、任课教师要积极创造条件,加强与他们的交流,了解他们在生活、学习上的情况;辅导员老师和班干部要及时与特殊群体学生家长沟通,全面反馈学生状态,共同商讨学生成长计划,特别是对有心理疾病的学生应加大关注力度,及时与家长共同采取有效干预措施,避免辍学、自杀、他杀等严重问题的发生。在多方面沟通中,高校的辅导员和班导师起到的是主动作用,班干部起的是辅助作用。

总之,在日常工作中,要通过专业思想教育、班导师指导、同学经验交流、创建优良学风等方式,帮助特殊群体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通过助学贷款、绿色通道、勤工助学、奖助学金、困难补助、学费减免等措施,帮助特殊群体学生解决经济困难;通过开设职业指导系列课程、开展就业指导专题活动、完善就业信息发布平台、举办专场供需见面会等措施,为特殊群体学生就业创造条件、拓宽途径;通过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展学生心理普查、举办心理健康教育专题活动、建立和培训心理辅导员队伍等措施,引导和帮助特殊群体学生走出心理困惑。我们要采取多种措施,关心和帮助特殊群体学生正确认识大学生活,从而促使他们向正常群体学生转变,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参考文献:

[1]黄希庭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1版。

[2]张旭东、车文博 《挫折应对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科学出版社,2005年第1版。

[3]中国大学毕业生求职与就业研究课题组编著 《决战大学生就业(卓越职场人生系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1版。

猜你喜欢
特殊群体关怀高校
现代就是细枝末节的关怀
中国公路(2017年8期)2017-07-21 14:26:20
公共图书馆对特殊群体开展文献服务的创新思考
中文信息(2016年10期)2016-12-12 10:22:03
情倾赣鄱 殷殷关怀
老区建设(2016年7期)2016-12-06 11:16:54
高等院校特殊群体教育研究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08:28:06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07:49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0:56:58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2:14:21
迟开的花朵也能飘香
考试周刊(2016年69期)2016-09-21 21:53:50
普通高中特殊群体学生体育教学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13期)2016-06-18 10:4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