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月霞
摘要:伴随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生存与发展有着许多有利的条件,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这要求我们必须做出相应的对策,明确培养目标,转变办学观念,抓好师资队伍和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以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高职教育在“十一五”期间取得较大的发展,但在“十二五”时期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推动新一轮又好有快发展。
关键词:职业教育机遇挑战十二五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2(a)-0203-02
科教兴国战略措施和十二五规划的逐步实施,给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事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提出了严峻挑战。怎样认清和把握机遇,联系职业技术院校的实际情况,正确应对挑战,做出切实可行的发展战略措施和政策,是职教工作者所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将就此问题,谈一点粗浅认识。
1当前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的机遇
(1)党和国家科教兴国战略措施和加快高职教育发展的方针政策,给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创造了良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环境。中央对高职教育给予了足够的重视,十二五规划也明确了发展方向。要求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扩大应用型、复合犁、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重视和支持民族教育发展,推进“双语教学”;关心和支持特殊教育;加快发展继续教育,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各省、市、自治区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政策和措施,投入了很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充分利用现有教育资源,组建了很多所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现在职业技术教育已初具规模,初中、高中教育与中职、高职教育,高职专科教育与高等本科教育进行了有效的联通。职教体系已基本形成,而且它与普通教育的内在联系也找到了载体。
(2)加入世贸组织和国家一系列战略措施的实施,在筹措资金、借鉴经验、提高质量等方面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成为了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点。入世以来,国外工商企业和教育部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进入我国,在我国合资或独资办企业、办学校,我们通过吸引国外工商企业投资或与国外教育部门联合办学等形式,筹集高职教育发展资金;同时,国家加大力度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与措施,十二五指出,要进一步明确中央和地方责任,加强省级政府教育統筹。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兴办教育,规范办学秩序。扩大教育开放,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和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健全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集教育经费的体制,2012年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达到4%。国家把大量的资金投入职业技术教育,这为我们高职技术教育筹资创造了有利条件。
外国教育部门的快速进入,使我们通过与外国学校联合办学、共同研究、互派访问学者等国际协作方式,学习和借鉴国外职业技术教育的先进技术和学校先进管理经验,从而提高了我们的高职教育教学质量。
我国的经济建设一直处于快速发展阶段,经济建设对人才的需求量大规模的增加,特别是对生产、经营和管理等第一线人才的需求量空前加大,这使得职业教育特别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与国民经济的关系更加密切起来,成为国民经济发展必不可少的支点。
(3)对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给职业技术院校毕业生的就业创造了有利条件。就业难一直是低层次专业院校的“瓶颈”,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很好地解决了职业技术教育的“出口”问题,经济大发展需要大量高素质的劳动者。十二五指出,要实现人才数量充足、结构合理、整体素质和创新能力显著提升,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多样化需求。这就给职业技术院校毕业生就业提供了根本保证,使职业技术教育形成良性循环。
2我国高职教育发展面临的挑战
面临转变办学观念的挑战。目前我们许多高等职业院校的教育理念、办学形式、培养目标和教学方法等方面已经滞后于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人才培养模式不适应国际国内社会经济发展需要,面临着转变办学观念的挑战。
面临提高教学质量的挑战。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和我国社会生产的快速发展,必然对生产和社会经济管理技术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从而对我们过去长期滞后的科学技术教育教学质量,提出严峻挑战。这需要我们职业技术院校快速提高教学质量以适应市场需求。
面临提高教师素质的挑战。经济发展要求职教快速发展,从而对从事我国职业技术教育的教师素质提出了严峻挑战。我国当前的职教师资主要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由中专学校兼并改制的教师,一部分则是过去长期在大专院校从事理论教学的教师。前者既存在理论修养的不足,又没有足够的高等教育经验,后者在生产经营第一线的操作技能和经验方面又显得欠缺,加上过去在教学工作中长期重理论而轻技能。因此,职教师资队伍的质量明显不适应当前职业技术教育的要求,这需要我们培养一批既懂理论又注重实际操作技能的“双师”。
面临基础设施建设的挑战。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对教学质量的要求提高,从而对我国职业技术院校相对落后的基础设施建设提出了严峻挑战。因而,职教设施现代化建设成了当务之急。其中,尤其突出的是技能训练设施和实习实验基地建设。
3当前我国高职教育应采取的对策
(1)按照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切实转变办学观念,使我们在教育理念、办学形式、培养目标和教学方法等方面,要快速适应新形势新要求。
在办学理念上,要重视提高民族文化素质,既不能忽视教给学生谋生的手段,又应注重教给学生学习、创新的方法和社会生活知识。
在办学形式上,要从学历教育为主转向学历教育和培训并重,从一次性的就业准备转向可持续发展的人力资源开发。要形成适应终身学习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和培训体系,以满足知识经济和学习型社会的需要。打破培养对象主要以应届高、初中毕业生为主进行学历教育的模式.形成针对毕业后学生和社会从业人员的培训体制。要针对社会对理论、学历、技能、发展、岗前准备等多方面的需要,采取多种办学体制和机制,使职业技术教育既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大量需求,又能满足教育对象个人全面发展的需要。
在培养目标上,要从狭窄的职业技能教育转向综合素质教育.企业要创新.人才是关键,把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作为高职教育的终极目标,培养生产、管理第一线的,能上能下、能文能武,既能动手操作又能设计研究的复合型人才。
在教学方法上,重视理论性、强调实践性,通过理论基础教育,让学生掌握再深造所必需的理论知识,同时要把实验、实习和操作技能作为重点,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十二五指出,
要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职业教育培养模式,提高学生就业的技能和本领。
在学籍管理制度方面,要积极推行学分制。高职教育不仅要从事学历教育而且要从事非学历教育。如进行岗前培训、在岗培训、转岗培训等企业需要的多种培训形式。根据被教育对象的实际需要,在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时间安排上采取更加灵活的方式,通过完全实施学分制,上述要求才能得到实现。
(2)根据职教发展需要,抓好师资队伍的建设。十二五提出,严格教师资质,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校长和教师专业化水平,鼓励优秀人才终身从教。师资队伍建设的重点是更新教学观念,提高职业技能及基础理论。通过国际交流、理论培训、实践锻练、广聘国内外专家学者等措施尽快建立一支适应职业技术教育需要的教师队伍。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提高教师的基本技能,强化教师新技术新科学的应用能力。在用人制度上,要改革人员聘用机制,开展以培训全体教师为目标,骨干教师为重点的继续教育,以实现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的目标要求;推行稳定与流动相结合的用人机制,特别要注意吸收具有专业特长的优秀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到职业学校任教,建立和完善人才流动和社会服务体系。
(3)深入调查研究,了解社会需求,把握我国特别是各相应地区经济发展对人才需求,有针对性的进行专业设置和培养目标确立。专业设置和培养目标的确立,应当紧贴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需求,要充分考虑全球化的技术迅速进步和不明确的经济前景,根据当前形势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需求,重点建设特色专业、国家经济建设需求量大及急需专业、待业群体岗前强化技能训练所需专业,创建新的专业,改造保留专业,淘汰落后专业,以保证能够充分满足所有社会成员就业和再就业的多种需求。例如,对包头地区来说,汽车与机械加工、冶金和化工、市场营销、经济管理、现代农妆业、农产品深度开发、现代信息技术、建筑工程等专业,应当作为重点建设与发展的专业。另外,环境保护是关系到人类可持續发展的重大问题,我们可以考虑设置与环保有关的专业,增加环境教育模块,渗透环境教育因素。
(4)依据专业设置和培养目标,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设施的建设。例如像现代教学手段、现代通讯设施、实习实验基地等方面的建设。由于职业技术教育重在培养生产经营第一线的管理人员和劳动者,教学过程与生产经营活动有着十分密切的内在联系。因此,硬件设施建设重点在于建立一个与社会实践密切联系的教学机制,通过这个机制把拥有最先进生产经营技术的工厂、农场、经济管理部门,纳入职业技术院校的实验实习场所。如包钢职业技术学院与包钢生产单位和科研机构联合建立实习基地,从根本上实行产学研三结合。
(5)提高教学质量,强化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是职业技术院校的主要课题,是工作的重点,已成为关系学校生存的大问题。因此,必须作为职业技术院校的重要工作来抓。建立科学的、切实可行的质量标准,建立健全教学质量管理机构与考核办法,把学校的教学质量搞上来,培养出合格的人才以适应市场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曾令奇.高职教育专业设置如何适应社会需求[J].中国高教研究,2007(1)
[2]彭陵飞.论高职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办学特色[J]新课程研究(职业教育),2008(8)
[3]周桂瑾.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A]:2008无锡职教教师论坛论文集[C],2008
[4]刘世刚.高职教育产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初探[A].云南省高等教育学会高职高专教育分会2008年优秀论文集[C],2008
[5]朱振国.高职教育“软件”需要“硬”建设[N].光明日报,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