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苏格拉底“助产术”对现代教育的意义

2012-04-29 00:44程燕霞
科教导刊 2012年4期
关键词:现代苏格拉底教育

程燕霞

摘 要 苏格拉底把自己创制的教育法称之为“助产术”,也被称为“辩证法”,他以问答法的方式,通过发问与回答,运用比喻、启示等手段使对方所讨论之问题的认识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普遍,步步深入,最后得出正确认识,但这种方法如果运用不当就会起到相反的效果。对于“助产术的讨论对于我们当代教育具有巨大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苏格拉底 助产术 现代 教育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Talking about the Significance of Socratic "Midwifery" to Modern Education

CHENG Yanxia

(School of Politics and Administration,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Guilin, Guangxi 541006)

Abstract Socrates create in education law known as the "midwifery", also known as the "dialectics", by questions and answers, a question and answer method, the use of analogy, revelation means that the other side of the discussionthe problem of understanding from concrete to abstract from the particular to the universal, step by step in depth, and finally arrive at a correct understanding, but this method, if used improperly will have the opposite effect. It has a great reference for discussion of midwifery for our contemporary education.

Key words Socrates; midwifery; modern; education

苏格拉底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学家,他与释迦摩尼、孔子和耶稣等并称为人类的导师,在西方哲学史乃至整个人类思想史上都具有及其重要的历史地位。他一生大部分时间在做哲学思考,他用自己的生命表明自己的观点,且形成了自己独有的教育方法“助产术”,这种教育方法对于西方的各种属性的教育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本文主要阐述他对于当代中国的教育的借鉴意义。

1 苏格拉底教育法的特征

在苏格拉底看来,自然哲学家们在哲学对象、目标、途径、方法等问题上的看法都是错误的,自然万物真正的主宰和原因并不是物质性的本源,而是它的内在目的,亦即“善”。由于认识自然的本性为我们的能力所不及,因而哲学的真正对象不是自然而是人自己,即认识人自身中的善。另一个方面,智者们虽注重社会和人生问题,扭转了哲学研究方向,但却高扬个体,推崇感觉,导致了对普遍、理性和确定性的贬低或否定,走向了诡辩或怀疑。所以苏格拉底以“认识你自己”为其哲学的座右铭,寻找自己心目中固有的知识和灵魂。①他认为真理潜存在于我们每个人的心目中,但真理不能靠单个人的力量来完成而是需要外界的力量来实现,这被称为教育的唤醒。教育目的是通过“认识你自己”从而获得知识。

苏格拉底的哲学命题和伦理学思想的重要命题是“美德即知识”,也是他教育思想的主题。美德即知识的定义是:知识贯穿于一切美德之中;美德不是孤立存在的一些观念和准则,任何美德都须具备相应的知识,无知的人不会真正有美德,无知便是无德的。有知识的人会变得智慧,智慧即美德,但智慧要善于思考,而思考离不开知识,人应该有自己的知识,人应该承认自己的无知,苏格拉底就声称自己是无知的人。于是苏格拉底提出了德行即知识的主张。②他承认人的天赋是不一样的,但无所谓好与坏,但是德性是通过教育从而获得的。德性论是对于当时古希腊盛行的天赋观念的否定,肯定了知识与传授的之间的关系。并且,由于他“追求一种绝对的、永恒的共性、追求最高的德性—善的最终把握,并把它看做是个别的,特殊的东西更加真实的存在,为柏拉图的理念说奠定了基础。在西方哲学史上苏格拉底是最早提出知识与德性之间关系及教育在德性培养中作用的哲学家。为了实现上述的教育理想,他创制了一门独特的教育方法—助产术。声称与他交往的人,都会取得令人吃惊的进步,而他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始终只是助产婆的角色。③他的“助产术”也被他称为“辩证法”,每一个人都凭着它的帮助,就会成为有才干的人。④后人把他的方法称为“苏格拉底法”,后来的启发式教育法就是从“苏格拉底法”的教育方法当中发展而来的,这是西方教育史上最早的启发式教育方法。

2 “助产术”过程分析

苏格拉底在实行助产术时所采用的方式是问答法,这种方法,一般被总结为四个环节:反讥、归纳、诱导和定义。

“反讥”是助产术的第一步。通过反问揭露对方谈话中的矛盾和漏洞,以便帮助对方澄清自己所想要表达的观点和内容。从而为得出令苏格拉底认为满意的答案打下良好的基础。反讥是为了打掉对方自以为是的傲气,迫使他承认对原以为十分熟悉的东西实际上是什么也不懂的,因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接受手术。“归纳”是助产术中引导方向的重要步骤。它通过对答问者具体而全面意见的否定,循循善诱的将其导向普遍的、一般的,确定的、真实的知识,从个别事物中找出共性,通过对个别的分析比较来寻找一般规律。“诱导”是助产术的核心,也可以被俗称为狭义的助产术。通过比喻、启发等方式,发散学生的思维,帮助对方说出蕴藏在其头脑中的思想,进而考察其是真的还是假的。这体现了苏格拉底的教学模式是建立在师生人格平等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模式。应该是早起人文主义在教学中使用的大胆尝试。“定义”是助产术系统的最终目的,通过前面几个环节准确,帮助学习者获得确切的概念性认识,即把单一的概念归到一般中去,并且要求其能够牢牢的掌握住它。⑤苏格拉底运用助产术帮学习者说出自己的想法,但是自己却未曾下过一个决定的定义。由此可以看出他的教育法是注重过程的教育方法,而非像我们传统的教育理念一样是注重结果的教育方法。这也隐约预示着比教育方法更高层次的哲学是没有终点,是无始无终的学问。

3 苏格拉底助产术对于现代教育的意义

助产术的理论不足。(1)源自当时社会发展的局限性,苏格拉底认为知识存在于人们心中。对有基础知识的学生通过一问一答的教学方式,是可以对简单事物得出定义,但如果要步步深入,似乎有一定的难度,尤其是对于伦理和政治问题的回答。那就需要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应该根据学生的掌握知识水平,创设一定必要的条件进行教学。(2)苏格拉底认为知识是源自人的内心世界的,即我们平常说的关于我们人类自己的知识,但他没有意识到不以我们与否的客观世界的知识。所以他的“助产术”是有限的知识。(3)“助产术”是以讽刺作为整个教学过程的起点。但是“反讽”在合理使用时是教育学生进行科学有意的反思,人是一个“知”、“情”、“意”、“行”的有机体,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使用不当,就会成为讽刺和挖苦,对于心理承受力较低的学生,就会为学生形成心理疾病种下祸根,从而也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和未来的发展,所以反讽一定要有“度”,要因材施教。(4)现代教育制度是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快节奏的工作生活方式要求不断提高办事效率。虽然苏格拉底的“助产术”向学生提出的问题是经过设计的,但时间是人存在的内在维度,而答案是多种多样需要整理的,这种教育虽是逻辑的,但缺乏组织性。

苏格拉斯对于“助产术”对教育的意义是很大的,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采用提问的教学方法。苏格拉底在对学生进行提问时,把需要问的问题进行一系列有机的设计。这种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促进学生在认识外部世界的同时,达到对学生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分析、归纳、比较、抽象等智力发展,促进了学生对自己的认识。(2)注重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的学习是在建立在教师主导地位的前提下的同时,还要受到学生自己的兴趣、需要、原有的知识水平、原有认知等多方面的影响。苏格拉底采用这种有意设计的诱因,诱发学生自己说出对于世界、对于自己的理解。不是灌输式或注入式的,而是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使原有的思维更加清晰,应该说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是作为这种教育方法的得意成功的因素之一。⑥(3)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拓展。现在社会是个多元的社会,伴随科学技术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知识的数量正以数的N次方增加,所以未来的教学应该不仅仅是知识的传输,而应该是能力的培养和态度的形成为教育的目标。而苏氏的“助产术”,通过“反讥”,“ 归纳”,“诱导”,“定义”这个过程正是对于学生思维能力,尤其是逻辑思维能力的拓展。(4)创造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在现代教育理论中西方罗杰斯的“非指导”式学习中指出民主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让学生感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让学生那个能够充分的发挥自己的潜力和施展自己的自由的个性,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⑦

尽管这种教育理念有诸多不足,但古今中外教育家认为这是“启发式”教育的源头,是教育的一次飞跃。它真正有利于学生主体性、能动性等潜力的发挥,有利于学生个性解放,实现了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形成。

注释

① 哲学学科综合水平.高等教育出版社[C].2005.1.

②③张志伟.西方哲学史[M].中国人大出版社,1999.3.

④ 北京大学哲学系编.西方哲学原著选读上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

⑤ 李霞.论苏格拉底教育方法的当代教育的意义[J].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07.6.

⑥ 陆文文.试析苏格拉底“精神助产术”及其教育启示[J].2003.9.

⑦ 教育心理学大纲[C].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1.

猜你喜欢
现代苏格拉底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苏格拉底的信仰
苏格拉底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现代教育技术在体育院校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现代烟草工业发展趋势及降焦减害技术应用研究
谈森林管理管理体制的创新
解放军,在“现代”与“后现代”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