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浩鹏
也许人们听谷歌“不作恶”的口号久了,真把它当成了做好事不留名的活雷锋吧。但说白了,谷歌一直做的就是依靠用户信息来卖广告的生意。
谷歌最近决定,从3月1日起,旗下所有产品之间搜集的用户数据将被整合,以利于该公司的广告投放能够更加精准有效。此打算一经公布,果然招来无数口水。微软公司迅速制作了一条新广告来讽刺谷歌的新政策,并且强调产品应该以人为本(跟诺基亚合作了,口号都共享了?)。欧盟一些组织也给谷歌发去警告,称该决定会侵犯用户隐私权。美国一些律师也纷纷指出,谷歌此举违反了去年达成的一项协定。总之,谷歌的这项决定遭到了竞争对手和致力于保护用户隐私权的各方人士的纷纷指责。现在谷歌就成了千夫所指。 一向宣称不作恶的谷歌,难道一下子从谦谦君子变成了猥亵的偷窥狂吗?其实不然。谷歌从做搜索引擎起步发家,然后一步步发展壮大,已变成了一个提供超过60项以上服务的综合型互联网公司。可其最主要的收入还是来自广告,包括用户搜索时提供和搜索关键词相关的广告,以及在给其他网站提供的或根据网页内容或根据浏览者类型的广告。说白了,谷歌一直做的就是依靠用户信息来卖广告的生意。这次隐私政策调整并没有实质性改变。只是原来各部门各自为战,盲人摸象一样获得用户部分信息,例如地图服务获得位置信息,购物搜索获得购买兴趣等,现在拼凑起来,使得广告能够更加精准,进而提高自己的广告收入。 在商言商,谷歌不是公益组织,努力提高自己的利润没有错。回头想想谷歌的使命:就是整合全球信息,使人人皆可访问并从中受益。是不是觉得没那么宏伟了?也许把其中的一些词稍加修改调整会更加准确:整合人人的信息,使全球广告主皆可访问并从中收益。 话说回来,既然有利于提高广告的精准度,为什么谷歌以前没有这么干而最近才意识到呢?因为以前没有像樣的竞争对手来提供质量超过谷歌的广告,谷歌一家独大,所以它根本不用发愁提高市场份额,更不必去冒激怒用户的危险。可是,现在谷歌的竞争对手正在浮出水面,这就是即将上市的社交网站Facebook。Facebook的杀手锏就是掌握了每个用户的大量信息,并可以基于这些信息提供精准的广告投放。尽管Facebook的广告业务量对谷歌还造不成多大影响,但谷歌显然是未雨绸缪,因为等对手逼近了再做反应恐怕就来不及了。 其实,谷歌早就在想办法对付Facebook了,Wave、Buzz、Google+等这些社交产品,都是谷歌想方设法诱惑用户贡献更多内容并更精准了解用户的产品。可惜的是,这些业务都不成器。谷歌无奈,只能使出下策――我建不了社交网络搜集你的信息,那我就把我所有产品搜集的东西拼起来,跟你Facebook掌握的内容比,恐怕也不少了吧。何况谷歌的诸多业务中还有Gmail这个杀手锏,用户在电子邮箱里存的信息,比社交网络上无病呻吟地吐槽,想必更有含金量。那么谷歌、Facebook们提供信息使用户的隐私会受到什么侵害吗?如果你觉得谷歌在政策更改之前,你的隐私没有被侵害,那么更改之后就没有什么变化。因为Gmail从诞生之日起,就一直在页面上显示和邮件内容相关的信息。所以,谷歌的机器们早就在读你的邮件内容了。其实,就像给你提供一个聊天室,当你和朋友畅谈正酣的时候,旁边有人在默默关注,并时不时地根据你们的对话内容推荐点狗皮膏药、楼盘汽车、论文证件等广告。只是这个聊天室是免费的,这点广告也就忍了。只要这个关注你的人不把你的信息告诉外界,对你的影响就不大。至于引起的轩然大波,显然微软这些商业上的竞争对手是在利用这事来进行夸大炒作。那些机构的抗议,更多的是从遵守和用户的协定角度来考虑:我当时用的时候说了隐私不外泄,你现在外泄到其他产品了,就是对用户的欺骗。其实说白了,谷歌这次政策改变对个人用户真的没有实质的影响和危害。 生活在这个处处互联的时代,用户的很多信息都在网上,并且大部分都存放在一些免费的服务那里。所谓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你用了人家的服务,就得给人家贡献点广告费吧,况且人家真的只是利用你“恨不得别人都知道”的一些信息给你塞点小广告。只要别像360那样偷偷上传用户的银行密码,真的不必大惊小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