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天田
伞兵可真是神奇的兵种,同样是从天而降,命运却各不相同。 我小时候,最爱看一部美国连续剧叫做《加里森敢死队》。精心选拔的一群亡命之徒,在二战期间,上天入地,无所不能。当时,让我等幼年土鳖最震撼的,莫过于他们乘飞机深入敌后,空降跳伞,神出鬼没完成任务的桥段。所以,在我童年的印象中,世界上最重要的本事,就是跳伞。 当年狂热崇拜加里森队长的小粉丝不可能想到,三十年后,自己居然从事了一个经常要和跳伞打交道的工作:可不,管理咨询顾问几乎天天都要面对企业客户关于“空降兵”的各种问题! 近距离接触的时间久了,我发现,大体上来说,空降兵的结局可笼统分为三大类:一是像加里森敢死队一样,不仅准确降落在预订位置,而且收了伞包立马衣冠楚楚,身怀绝技地融入人群之中,屡建奇功;二是技不如人,身子已然跳出机舱,但是空中没打开伞包,姿势难看地悬空挣扎一会儿,迅速直接掉地上摔得稀烂;三是伞包打开了,但是着陆定位不准,一不小心挂树上了,变成了步兵近距离射击练习的活靶子。 当然,在真实的战争中,区区几个空降兵不可能独立建功,只能与战场上的其他部队协同作战。而对于空降兵来说,最重要的本事也不是跳伞,那只不过是短暂前奏,更重要的是落地之后究竟是否身怀绝技。 这么一看,伞兵能否建功立业,其成败显而易见地系于两点:一是作为战场司令官,做出在某时、某地动用伞兵参战的决策是否英明;二是作为伞兵本身,是否具有黑夜、大风等恶劣条件下成功跳伞的技术和落地之后的战斗力。 就前者来说,我相信每一个司令做出决策时都有其势在必行的理由,当你听说地面部队陷入纠缠,会认为,只有承受伞兵出动的昂贵成本,地空结合才能解决战斗。但令人难为情的真相是:你在司令部里所认为的战斗进程,和真实的战场,往往是两码事。所以,当启用伞兵前,请务必扪心自问:你的步兵到底推进到什么位置了?那几块无名高地的火力究竟是个什么情况?你的地面部队能够精准地配合伞兵的战术吗?他们真地欢迎伞兵兄弟的空中支援吗?伞兵真的能帮助地面部队从苦战不休之中解脱出来吗?还是,他们已经有了必胜的把握,愤怒地把伞兵的加入看作是争功之举? 如果你不能对上述问题有客观的、明确的答案,那么,你不仅将一手葬送伞兵的职业生涯,把他们空投到“必死之地”,而且还失去了地面部队的尊重和拥戴,让他们从死战、苦战变成袖手旁观、看伞兵热闹的心态。当然,最终是付出了整场战争失败的代价。 从另外一方面来看,每一个伞兵其实还是握有相当的选择权的。至少,你自己完全可以决定跳不跳伞。最明智的做法,就是永远要对司令员的承诺存疑。我倒不是指责司令员们的诚信问题,而是像之前所讲的一样,司令员并不总是能够单方面把握战场格局,而且,所有司令都有乐观估计局势、低估战斗难度的侥幸心理。我曾有一位下属,接到一份来自某大机构“无法拒绝的OFFER”,该机构准备投巨资成立一个新的业务单元,这位哥们儿立即决定空降不说,而且打电话给我,大力动员我这位前老板关掉公司,投奔他所从事的那份伟大事业。结果,四个月时间过去,所谓巨额投资不见踪影,司令员和他商量:要不你先去其他部门工作一段时间?进退维谷的伞兵队长此时才发现,周边全是一双双地面部队绿油油的眼睛。最终,这次空降以人仰马翻摔得稀烂告终,可苦了追随他的小伞兵们。 另外一种情况,就是低估了地面环境的复杂性,跳伞挂在了树上,十分尴尬。有一位技术型干部,从外企空降到央企,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将要面对的地面环境有多复杂,既需要自身擒拿格斗爆破狙击的十八般武艺,又需要深入敌后开展统一战线工作。好在司令员对他的信任和支持是超级充足的,于是,不知从何下手的他采取了一种常见的空降策略:新官上任四处放火,利用老大的支持默许,强势出击,还不断呼叫空投,不到半年,把能得罪的部门和平级的同事全部得罪完毕。这时回头一看,后院马上将要起火,因为没有一支部队愿意跟着这样的领导挨冷枪。这时,他推出了最戏剧性的一幕——自掏腰包,买了一本书送给所有的下属,要求开读书会写读后感交流思想:《你为谁工作》。想什么呢?作为一个空降、尚未融入的外人,你让下属思考“你为谁工作”,怎么回答?难道,为你工作吗? 这就引出了伞兵的第二个大忌:不要把司令员的支持当令箭。司令员的支持,不是针对你,而往往是为了他自己,他必须有耐心等着你来证明自己决策的正确性。这个耐心,是有限度的。到了一定时候,他也会毫不犹豫地犧牲掉区区几个伞兵来保住地面部队的拥戴。伞兵作战,挂在树上,身处人家射程当中,靠喊口号甩背景来震慑是没用的,还是亮出绝活、以德服人比较靠谱。 (作者联系方式litt@chinassc.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