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综合素质水平高低,影响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好坏。教师要想在教学中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就要不断提高自身能力与专业素养,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依靠理论魅力、知识魅力、艺术魅力和人格魅力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修炼;立场;责任;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12-0233-03
中共中央、中央宣传部、国家教育部在2004年和2005年先后出台文件,就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采取了一系列举措。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不仅承担着在大学生中推广普及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的任务,更主要的是要承担起教书育人——培养德才兼备、具有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具有较高的道德水准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使我们党和我们国家的事业能够后继有人的重任。受教育者的学习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育者的素质和水平的高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水平的好坏,也主要取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水平的高低。要增强教学的时效性,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和育人结果,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要在自身素质和能力的提高上加强八项修炼。
一、政治立场的坚定性
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主要工作就是向学生宣传系统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大学生的头脑,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要想做到这一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就要有优良的政治素质,坚定的政治立场,自己首先要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马克思主义,具有坚定的信念。特别是我国当前正处在社会转型阶段,教师应把正确的认识、观点和方法传授给自己的学生。教师要对学生在教学中针对现实热点问题和疑点问题提出来的一些不正确的看法,能够做到旗帜鲜明,立场坚定,及时纠正学生的认识偏差,而不能人云亦云地把自己的认知水平降低到普通老百姓的感性基准上。有些高校的个别教师在课堂上忘记了自己的身份,丧失了自己的政治立场,利用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理论课讲台,讲授一些有悖于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内容,不负责任地发泄自己的消极思想,在学生当中产生了极坏的影响。因此,教师要教育和引导好学生,发挥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作用,自身具有坚定的政治立场是首要前提。
二、理论功底深厚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想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学生的头脑,教会学生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认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就不仅自己要真学,而且还要学好、学深、学透,要及时掌握最新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成果,不断提高自己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自觉运用到现实社会生活,并把它引入课堂,向学生进行宣讲,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针对性和时效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教师还要有意识地把自己的认识和见解带到科研之中,为充实和运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解决现实社会问题的“宝库”尽自己的力量。有的老师由于理论功底不够,在教学中把邓小平的理论简化为“摸论”、“猫论”、“闯论”和“不争论”;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简单化为一个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两个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三个规律(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四个部分(本源论、辩证法、认识论和唯物史观),五对范畴(原因和结果、现象和本质、内容和形式、必然性与偶然性和可能性和现实性)[2]。这种简化降低了理论的科学性,影响了理论的可信性,最后导致科学理论的庸俗化,甚至出现不像话的局面。
三、高度责任感与强烈的使命感的培养
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师所承担的责任与使命主要是由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育目标所决定的,那就是要解决“培养什么人”和“怎么培养人”的问题。邓小平指出:“我们要把青少年培养成为忠于社会主义祖国、忠于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优秀人才,将来走上工作岗位,成为很高政治责任心和集体主义精神,严守纪律、专心致志地为人民积极工作的劳动者。”[1]邓小平同志的话为我们教育工作者,特别是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教师提出了人才的培养目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而且要传输一种思想;不仅要传授技能,而且要传播一种理念;不仅要教会学生做事,更要教育学生做人。”[3]
四、“以生为本”的教育思想的修炼
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的接受者,当代大学生们具有积极向上的良好心理品质,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动机以及热情、开放、平等、真诚的交往心理。教师在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好学生的良好心理品质,充分考虑到学生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上的需求。尽管我们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育培养目标描述的较为宏大,突出了政治需要和社会需求,但是,作为教师就要有责任和能力把这一过于宏观的教学目标和任务细化为较为微观的、具体的、个人化的需求,把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转化为学生在实际中个体的真正需要,充分尊重学生的需要和学习的动机。这样我们才能把“要他学”转化为“他要学”,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在课堂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只有树立“以生为本”的思想,真正在教学中把学生当成是学习的主体,从学生的成长、成才需要出发,把学生的成长需要和国家与社会对人才需求相统一,才能在实际教学中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五、高昂的热情与浪漫的激情的修炼
这项修炼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来讲非常重要。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赵忠祥曾说过“说者千钧力,闻者方动容”。作为教学者来讲,高昂的教学热情一方面显示出讲课者对讲授的理论的高度认同、理解与热爱,同时,自己又通过慷慨激昂,热情洋溢,显示出对学习者的一种人格尊重,进而产生一种感染力、影响力和号召力,使学生在愉快、幸福之中完成学习,在与教师的激情碰撞和情感沟通互动中体会到知识的奥妙、信念的执着,做到“亲其师,信其道”。由于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理论课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政治色彩突出,而且它直言不讳地强调自己所宣扬和追求的理想与奋斗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拥有革命的浪漫主义精神,在教学中仅有高昂的热情还不够,还要展示出浪漫的激情。
六、高超的教学艺术与方法的修炼
教学不仅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多年来过多地凭借行政手段的影响而忽视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艺术与方法的研究,使得我们一直采用机械灌输的方式来教育学生。作为教师还必须紧贴现实生活和学生实际,遵循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根本特征和要求,围绕社会热点、难点、疑点创造性运用科学的理论进行剖析,通过专题讲授或案例分析等灵活多样的手段,帮助学生理性认识和对待,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当前改革开放中出现的各种社会现象和问题。这仅仅靠单一的“讲”还不行,为了增强教学实效性,教师还要“演”,在讲授当中运用“表演”的技巧,如教师鲜明的个性、生动的语言、精巧的课程设计、在学生中树立起角色形象,做到“晓之以理”、“辅之以行”、“动之以情”、“导之以行”,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在育人的氛围中增强教学的渗透力,从而使思想政治理论能够“入耳”、“入脑”、“入心”,并能成为大学生真正欢迎和喜爱的受益终生的课程。
七、人格魅力及创新意识的修炼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堂上,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教学中,教师有深厚的理论功底可以让老师具有理论魅力,拥有广博的知识则具有知识的魅力,有高超的讲课技法会具有艺术魅力,而健全的人格素养则会使老师具有良好的人格魅力。一个优秀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不仅能够让学生接受自己的政治观点和态度,而且能让学生通过和自己的接触交往受到自己的影响,在具体行为上产生出老师所期待的结果,真正做到言传身教,而身教更重于言教。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讲解和运用的是与时俱进的、不断充实和完善的科学理论,面对的是处在现实生活中的思维活跃、渴求知识的大学生,处在纷繁复杂、不断变化、网络信息飞速发展、社会转型正处在关键阶段的特定时期。作为教师只有充分利用环境变化的有利因素,增强自己教学的说服力,提高教学实效。在这一背景下的教师在工作中如果没有创新意识与精神,是很难胜任自己的教学工作的。这要求教师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原则的基础上,勇于创新和实践,积极开展科学研究,提高自己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认识与理解,增强理论与现实的衔接,提高用科学的理论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结合实际,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不断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积极开展有针对性的和富有实效性的工作,让思想政治理论课真正成为“最受学生欢迎的、最让学生喜爱的并能终生受益的课程”。
参考文献:
[1]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06.
[2]方世南.高校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改革创新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17-18.
[3]张轩.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素养[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1,(4):78.
[4]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82.
作者简介:顾坚男(1968-),男,江苏阜宁人,学士,讲师,经济师,企业培训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