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生在合作与竞争过程中所体现的几个心理效应

2012-04-29 00:44:03赵海洋
成才之路 2012年4期
关键词:心理效应合作竞争

赵海洋

摘 要:当今社会要求中职生具备合作与竞争的意识和能力。中职生的合作与竞争的意识和能力要真正得以提高,需要通过他们复杂的心理过程。而在这当中,体现了诸多心理效应。教师只有正确地认识、了解、掌握并利用这些心理效应,才能真正为培养学生的合作与竞争能力服务。

关键词:合作;竞争;心理效应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中明确指出中职生要“学会合作与竞争,提高应对挫折、匹配职业、适应社会的能力”。《关于加强和改进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意见》也提出要对中职生“进行团结协作和坚忍不拔精神的教育”。作为未来接班人的一代青少年,要想对未来不可预知的工作和生活状况应付自如,特别需要具备合作与竞争的意识和能力。

心理效应是社会生活当中较常见的心理现象和规律,是某种人物或事物的行为或作用引起其他人物或事物产生相应变化的因果反应或连锁反应。同任何事一样,它具有积极与消极两方面的意义。因此,正确地认识、了解、掌握并利用心理效应,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当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中职生在合作与竞争过程中体现着诸多的心理效应,这里仅举几例,以求抛砖引玉。

一、“水桶效应”要求合作

“水桶效应”是指一只水桶能盛多少水,并不取决于最长的那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也可称为短板效应。

绝大多数中职生都有偏科现象。由于个人的能力有限,因此为了取得自身的学习进步,他们不得不需要借助外力。当他们有不懂的问题时,他们可以选择请教老师,也可以找同学切磋。在实际的学习生活中,由于同学之间容易找到共同的交流时间和易于理解的表达方式,所以更多的学生选择了找同学切磋。这就促成了学生之间的互通有无。对于一个擅长数学而英语很差的学生和另一个擅长英语而数学很糟的学生,在考虑个性等因素的基础上,应尽量让他们坐在一起。各自的短腿科目即是他们的“短板”,是影响他们综合成绩进步的障碍。竞争是绝对的、无止境的,合作是相对的、有范围的。尽管一开始,他们也互视对方为竞争对手,但为了使自己不擅长的科目得到弥补,从而在更大范围的竞争中取胜,他们必须找到一个契合点,让双方都有所得。

二、“霍桑效应”促进合作

“霍桑效应”是由哈佛大学心理专家乔治·埃尔顿·梅奥教授为首的研究小组提出的。他们着重研究社会因素与生产效率的关系,结果发现生产效率的提高主要是由于被实验者在精神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中职生大多是初中升高中考试的牺牲品,他们有一种挫败感。在职校,学校和教师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给他们创造表现自我的机会,使他们更多地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关注。他们将众人的评价作为对自己能力的评价标准。在众多师生的好评声中,他们建立了自信,学习和工作效率也会大大提高。遇到困难时,他们也会相信自己有能力解决。在参加各种活动的过程中,他们也可以学会与人友好相处,明白什么是受欢迎的、什么是不受欢迎的,并且力争做受他人欢迎的事。如果每个学生都努力这样做,整个班级也就成了一个团结的集体,大家的集体主义观念在这样的班级环境中也会进一步增强。即使偶有不和谐的事情发生,大家也会谴责那些不合群的人,同学们的合作意识因此增强。

三、“鲶鱼效应”挑起竞争

西班牙渔民为了让鱼活着到达港口,将几条鲶鱼放在运输沙丁鱼的容器里,鲶鱼便会四处游动寻找小鱼吃。为了躲避天敌的吞食,沙丁鱼会自然地加速游动,从而保持了旺盛的生命力。如此一来,沙丁鱼就活蹦乱跳地回到渔港。这种被对手激活的现象被称作“鲶鱼效应”。

例如有位同学原来学习基础很差,由于家庭突变,家庭经济状况急转直下,他甚至一度想要退学。在学校领导和老师的努力帮助下,他留了下来,学校还减免了他的学费。经过这一变故,他在很短的时间内迅速懂事。每天除了吃饭、睡觉,就是一门心思地学习。两个月之内,他从原来的第39名上升到班级第22名,并进而跃居班级第9名(全班共有42人)。同学们每天看到他用功的劲头,也不敢松懈,班级的学习气氛顿时浓厚了许多。

四、“蝴蝶效应”推动竞争氛围的形成

“蝴蝶效应”是指在一个动力系统中,初始条件下微小的变化能带动整个系统的长期的巨大的连锁反应。蝴蝶在热带轻轻扇动一下翅膀,遥远的国家就可能造成一场飓风。

无论哪一个班,总会有个别后起之秀。当他们由于受到某种触动(也许只是某位教师的一句话甚至一个不经意的表情)很快成为一匹黑马时,也给其他同学的心理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他们或者佩服他的勤奋,力求效仿他,或者不服气,力求超越他。但无论怎样,都会对他们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促使他们积极进取、努力拼搏。那么,这匹黑马也就给班级的发展带来了一场革命,促使整个班级形成良好的风气。

五、开展合作与竞争要防止“超限效应”

“超限效应”是指刺激过多、过强或作用时间过久,从而引起心理极不耐烦或逆反的心理现象。

在班级开展合作与竞争,我们往往采取分组竞赛的形式。偶尔竞赛会让学生感到兴奋,他们为了小组能够在竞赛中取胜,会千方百计提升自己。但是,时间久了,学生就会对这种形式感到厌倦,而失去往日参与的积极性。因此,我们一方面要花样翻新,另一方面要采取措施,引导学生将外因性动机转化为内因性动机,而不是仅仅将注意力集中在合作与竞争的外在形式上。

在合作与竞争过程中,中职生的心理会不断发生变化,多种心理效应也在起作用。作为教师,我们要帮助学生趋利避害,前提是要先了解他们的心理规律。唯有如此,我们才能推动中职生的自我完善,合作与竞争才能绽放出千姿百态的花朵。

参考文献:

[1]楼根良.青少年成长中的心理效应[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7.

[2]刘儒德.教育中的心理效应[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

(江苏省丹阳中等专业学校)

猜你喜欢
心理效应合作竞争
感谢竞争
让政治课紧扣“心”弦
心理效应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应用策略
化解作文教学窘境
初中体育多样化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
体育时空(2016年9期)2016-11-10 20:39:18
校地合作促进居民健身的探析
体育时空(2016年8期)2016-10-25 14:19:44
大学英语创造性学习共同体模式建构案例研究
教育教学工作中常见心理效应的再思考
成才之路(2016年16期)2016-07-11 10:43:56
儿时不竞争,长大才胜出
竞争
小说月刊(2015年9期)2015-04-23 08:4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