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教师到教育家

2012-04-29 00:44
成才之路 2012年4期
关键词:语文教师教学

第一章青春的跋涉

3. 孤独的思想者

【开篇寄语】:

承受孤独是一种挑战。

在孤独中心神宁静,在宁静中思维致远,在致远中知行超越。

思想者的思想就是这样产生的。

(1)

夜深,泰州城静了。泰州中学各教研组的灯一盏一盏地灭了。须知,那是国家经济面临悬崖、整个民族食不裹腹的年代啊,按时上下班已属相当不易。

然而,语文教研组却有一盏灯,天天亮到午夜。

灯前坐着的,自然是青年教师洪宗礼。他一身清瘦,面色有些苍白,然而却毫无倦意,也从不在乎饥肠如鼓与体力不支。

白天,他步履匆匆,如有风助。他朝气勃发,面带朝霞。他精神抖擞,浑身是劲。讲课,辅导,抱班(任班主任),谈心,走马灯似的听课。晚饭后遍走泰州城大街小巷,一学年里把学生家长访问二三次。夜晚,一坐在办公桌前,他的心神又得以高度的宁静与集中。从少年起,他一直把黑夜当白天用,恨不得有两轮太阳轮流照耀着。

夜,金子般的夜啊!

他有时推敲教案。像海绵吸水一样,一条条回味、吸纳老教师讲课时的智慧和方法,再像指挥员拟订作战方案一样,对45分钟的一堂课,那一个个环节、一行行板书、一句句话语,甚至一个个手势,一点一滴地精心细密地设计起来。

他有时批改作文。从开头感觉批改作文如大山般的压力下一步步解脱出来,由烦心到清心到渐入舒心,感到批改作文是对班上40名不同的家境、心性、智趣、能力、特点的孩子一个个有趣的探访,一次次心灵的对话。

他有时研究班级的事儿。当时泰州中学有初中、高中37个班,新教师都从初中教起,初、高中教师没有高低之分。特别作为中共中央推进学制改革的江苏省两所试点校之一的泰州中学,洪宗礼又是试点班的班主任,他自觉抓班级设计这只手一点不比抓教学这只手省力。把每一次班会想得再细些,把每一项活动策划得再精些,把每一回谈心唠得再深些,把每一番家访访得再实些,把每一次发言讲得再准些……

他更多夜晚在读书,读报,读刊物。阅读已成习惯和精神饱餐。他体悟到精神上的贫穷比肉体上的饥饿更难忍受十倍。每逢遇到好文章、好理念、好主张、好语句,他都禁不住击掌以呼,高声而诵,喜形于色,还连忙做些摘记。这时,好像有一束穿透乌云的阳光,直射自己心头,让他顿时感到如登临高山之巅,俯视谷野,豁然开朗,连生命也因阅读而霞光喷涌,激情四射。

他还惯于灯下漫笔——写教育教学札记。就育人抑或教坛上的疑窦、故事、个例、发现、求索、突破、经验、差距、过失等,他乐于随时写下来,少则二三百字,多则一二千言,短小得像块豆腐干,绝无鸿篇大制;写后也不图发表,只为了“下水”练笔,为了审视来路,权当梳理自己,也不排除一点点自怜自赏的成分。几个月下来就写了数百篇。他幻想着如此一点一滴,滴水石穿;一土一石,垒积成山。

夜深人静的时候,洪宗礼所做的这一切,都离不开“想”这个后来被他命题为总开关的人生要务。原来,生于乱世动荡之中的他,耳闻目睹的异事云涌,奇人纷至,渐渐造成他少儿时就爱动脑子追根刨底,求学后遇事总好问个水落石出。工作后,他更喜欢在旋风般的节奏里,品味耕耘,回首旅途,穷源竟委,梦想明朝,于是热衷于一个人静思默想,以求整修思想的羽翼,过滤昨天的轨迹,让明天的自己精壮起来。久而久之,日里他人忙得宛若一阵风,夜晚他大脑转动得如同紧抽的陀螺。

(2)

他思想着语文科的备课和教学。

语文课究竟怎么备课,怎么教,这个问题犹如一把钳子,钳住了他的心。

读大学时,正值1958年大跃进时代,中国教育被生产劳动冲击得懵头转向,不知所措。学校里的文化学习惨遭宰割,语文知识教育自然遇到摧毁般的打击。

三年自然灾害擦亮了教育的眼睛。1962年江苏省教育厅吴天石厅长作出关于加强语文“双基”的讲话,好比一块巨石投之江苏省诲海,顷刻间在省内尤其在泰州中学,掀起汹涌大浪。教师们从“突出政治”的语文课,转向了强化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语文课。牢牢夯实知识、技能的基础,似乎成了教改理念的主航道。

这时的洪宗礼,感知了这个思想之潮,投入了这个转型的教改之潮。他驾驭的一叶小舟追踪语改领航的旗舰,在茫茫雾海里依稀看见了前方微微闪亮的灯塔。

不到两年,1964年春节,毛泽东主席与他侄子毛远新关于教育的一番讲话,无异于一场强地震,其冲击波将中国教坛掀得地动山摇,其中关于教师讲的多,学生“学了也无用”的断语,一下子把许许多多教师又打入闷葫芦里了。

不久,江苏省教育厅朱子闻副厅长来泰州中学视察。他召开教师座谈会,到医务室细细查看学生近视率,还亲自看了打扫得很卫生的厕所,之后去物理实验室,对等候在那里的一百余名教职工作了3个小时的报告。主题是做一名又红又专的教师。宣传盐城出现的知识青年榜样董加耕,主张学生全面发展,一颗红心,两手准备。

一阵风,一阵雨,教改的潮流如江水一样随着风云变幻。一头雾水的教师们的心儿,在浪涛里忽上忽下,教坛的舵把不断转变着方位。

洪宗礼的心空也忽阴忽晴地变幻着。他一次次地想,打铁首先自身硬,好师傅才能带出好徒弟。不管潮流怎样变,打造高水平的素质不能变。省常州会议提出语文教师要“做到人人写一笔好字,说一口普通话,写一手好文章,会背诵二百篇文章、三百首诗词,有较渊博、较系统的语文知识,懂得一些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善于面对不同的教材采用不同的教法”的要求,自己什么时候都不可不尊奉为金玉良言。这是语文教师足以安身立命的生命底线哪!

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这副毛泽东在延安时曾引用的对联即是那些没有真才实学者的画像。洪宗礼由此联想到每每备课与林林总总的理论、知识、学问的遭遇战。

一套语文教科书就是一部微型的百科全书。

从知识看,它不仅包含语文本身丰富的学科知识,还涉及社会及自然等方面的包罗万象的内容;

从教学设计看,还要融会和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人才学、语文教学论等多方面的理论。打个比方,备语文课,就好比把几条、十几条学科的知识线“集合”在一个针孔里,凝聚在一堂课上,这需要的是厚重的文化积淀和学养,不是光凭大学里学过的十几门分解的课程就可以奏效的;

从方法说,备课的功夫还要花在运用“心力”上。要能“钻进去”“吃透”教材,又能“跳出来”把握学子,设计出适合于学子认知规律和心理发展的优化方法。

一回回备课,使他认识到自己是多么无知!多么幼稚!多么浅薄!语文教师应当是知识财富的拥有者。他的知识宝库里,该有琳琅满目的珠宝,他的理论大厦中,该堆积足够支撑的本钱。没有广博的知识,没有扎实的基本功,讲好语文只能是天方夜谭!那样的教师,和糊里糊涂的二八月庄稼人,和吊儿郎当的二五子工匠,又有什么两样?

(3)

这是一堂令他刻骨铭心、回味无穷的课,让他想了一辈子、说了一辈子的课,也成了他教改苦旅上足以堪为节点和里程碑的课。

那是1963年,校领导要他上一节公开课,课文是冰心的《小橘灯》。

作为初出茅庐的青年教师,在校领导、老教师前上公开课,真是难得“露”一手的好机会。他暗暗庆幸校长给了自己展示的平台,欣喜地展望着注定精彩的硕果。须知,教师的生命在课堂,上一堂精彩的课,就是教师一件精美的杰作!

为了让这堂课不负众望,他反复钻研教材,一遍遍地朗读、背诵、默想、深索,从课文内容到教学语言逐字推敲,从板书到手势全面打磨,又一次次独自上讲台练习试讲,再一番番对细微处做精雕细刻,连读、讲、问、答等系列环节的时间安排,都准确计量到了分秒!为这一节课,洪宗礼整整三夜人未眠!

终于上课了。他无比激动地扫描一眼班级,精神抖擞地走上讲台,俨然是舞台上的领衔主角。

看啊,那板书工整而具匠心,那讲解极有条理而又风趣,那朗诵准确中饱含情感,那体语丰富而有张力。

他的眼睛在说话,牵动学生双双明眸闪亮;他的手势在演奏,学生们的感情随之起伏跌宕;他甚至觉得,他的心在倾诉,那倾诉已化作一座虹桥,悄然地连通学生的心灵。

一的一切,似乎都得心应手,挥发得淋漓尽致,动用全部知能、心力打造的这一课,似乎再也无法复制了。

他喜滋滋地走回办公室,他笑微微地和同事打着招呼,他准备迎来如潮好评。

评课了,他轻松舒展地静坐以待。

意想不到的是,评课的老教师却评得一针见血:“这堂课精彩则精彩矣,教者成了梅兰芳。就是忘了学生,丢了‘双基。”

这致命的毛病,让洪宗礼万万没有想到!

功与效,近乎南辕而北辙。种与收,形成天和地的反差。

像一瓢冷水迎面泼来。他顿时打了一个冷战,全身麻木地颤栗着。

又像醍醐灌顶,从头到脚。过了许久,他才像自天上回到地上,从陶醉中渐渐清醒过来。

细细品味,这是多么深刻、多么中肯的评语啊。

这只失败的苦果,他一遍遍咀嚼着,咀嚼着。甜中品甜,也许不一定品味到甜的甘美;苦定思苦,却往往能深切地反思出苦的痛楚。洪宗礼从苦涩中嚼出甘甜,从失落里嚼出希望。

从此,“双基”置于他的心之天平上,分量越来越重。“手中有书,目中无人”的教训换来了一面语文教学之帜,上面高标八个大字:手中有书,目中有人!

从此,他对语文教学的思考有了一个新飞跃:教书以育人为本,育人以开发为先,开发以自动为源;好的教师不在于能不能苦心地将知识教给学生,娴熟地让知识在其大脑里跑马,而在于能不能智慧地引导学生发现真知,创造性地叩开真理的大门。

洪宗礼几十次解剖这堂“费力吃苦果”的课,这堂课也成了他潜心研究中学语文教学论和教学规律的一个重要触发点、闪光点和延伸点,教育他第一次懂得了讲台练功的价值。

在那堂课以后一连几个夜晚,洪宗礼为自己草拟了一个讲台练功计划。其内容有“六练”:

练口——锤炼准确而生动的教学语言;练手——锻炼科学而美观的板书;练情——培养热爱和尊重学生的感情;练心——形成灵活多变的教育机智;练文——提高对课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练艺——提升教学艺术。

他写道:三尺讲台是教师最好的练功台;50平方米的课堂是教师自我提高的练功房。

45分钟一堂课,时间是有限的;50平方米的课堂,空间是有限的,教师只要有广博的知识,有扎实的基本功,就可以在有限的时空里发挥学生无限的思考力和创造力。

这些金子般的箴言语丝,得益于他久久地孤独地沉思。

忆往是人生经典的回放,反思是人生邃密的品味。人啊,每一次刻骨铭心的忆往反思,都会化为春播智慧,秋收才干。

(4)

洪宗礼是一个不懂就学、不通就想、想好就干的人。他学起来如癫如狂,思起来如痴如迷,干起来如风如火。

其中的思,不仅成了他教改进行曲的强音,还成了他精神发展史的枢纽。

在初为人师那无数夜静思的岁月里,他更多地还是一段段思考自己,一步步解剖自己,最终达至一层层认识自己。

“人啊,认识你自己!”古希腊的德尔菲阿波罗神殿上就刻着这句警世铭文。印度的泰戈尔更揭示了内涵:“‘认识你自己——因为认识就是解放。”人的生命史,就是不间断认识自己的历史,透视自己的“软肋”,走出自己的“低谷”,调整人生的坐标。

“少年不识愁滋味”,不知地厚天高,郭沫若少时不也满怀“视天下之无不为”的雄豪之魄吗!我们的主人公洪宗礼从花季少年到风华青春,各门各科成绩都是顶呱呱的骄子。到大学时,诵、背、说、写、奏、演等“十八般武艺”几乎无出其右者,他甚至还背过字典、辞书,一心纵横教坛,彰显圣园,哪曾想一触摸实际却连连碰壁,自吞苦果,这能不令他操起心魂的显微镜,重新细细地观察自己,审视自己,乃至审视自己以往对自己认识的失准吗?

他在郁闷中苦苦求索。

他从求索里走出郁闷。

他第一次深切地感悟,书到用时方恨少,功正展处才觉低。当人到社会找到自己发挥火力点的岗位并投入“战斗”时,才蓦然察觉,社会是按才干和智慧重新“洗牌”的。大学毕业有了文凭,只是一种凭证,未必就有水平;有了学历,只有一种潜力,未必就有功力。没与践行结合的学识,很虚,发空,有点像不积雨的白云,不坐果的谎花。

他惊奇地发现,自己原来志大才疏,眼高手低,表象是意浮气躁,症结是急功近利,缺少的是脚踏实地。难关当头,出路何在?自己就该煞下心,静下气,埋下头,以零为起点,学马拉松健儿的心志,像大漠里跋涉的骆驼那样,对自身来一场重新塑造的工程。当晚,他在床头柜上写下“情操高,教风实,教艺精,知识博,基本功硬”十六字箴言,这也成了他终身立教的指南针。

他还渐渐觉察,人生光有大目标大决心不行,更要有实现大目标的一个个目标,实现大决心的一次次决心。走上教学新岗位,实际上是步入了另一所“自我提高”的大学。他琢磨出了“滚雪球”“鲸吞水”“辐射”“酿蜜”“反刍”等十多种自学方法,开始了日日夜夜艰苦的吮吸和酿造,并以几千张知识卡铺路,以几十本教学札记为桥,书写起卓而不群的语文人生。

猜你喜欢
语文教师教学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最美教师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圆我教师梦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