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春梅
摘 要 美德应该成为时代的标杆,引领社会大众走向幸福和谐的生活。面对社会道德的困境,要进行理性的批判与反思,寻找一条正确道路走出困境。
关键词 美德 社会道德 困境
中图分类号:B824文献标识码:A
Talking about Social Moral Dilemma
JIANG Chunmei
(Education College of Southwe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715)
Abstract Virtue should be the good example of the era, leading the people to happy and harmonious life. When under such a circumstance, should think profoundly and criticize rationally to find a way out of trouble.
Key words virtue; social morality; trouble
一个充满挑战,困惑与机会的多变世界,伴随社会与市场经济发展所带来的观念上的变化,会对既有的道德价值观念形成强烈冲击。不道德事件的接连发生,使人们不禁质疑社会道德现状,认为现代社会就是一个不道德的社会,反道德,非道德已呈泛滥之势,社会已无力挽回道德。要使人们清楚地认识到社会道德真实现状,就得不断发挥社会主流思想的作用。作为德育人的我们,生活在这样一个“道德”左右摇摆的社会,应以社会主流思想来衡量社会道德现状,不能走向边缘道德,我们应该以一种实然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念,去引导社会大众走进真正的道德社会,清楚社会的主流道德,认识社会的发展规律。
1 社会道德现状
反道德,不道德现象与日俱增是一个存在已久的不争事实。政治领域,人们行为严重失序,不正之风盛行,以权谋私,以权图利,甚至买官卖官;经济领域,见利忘义,以不法手段谋取暴利,钻法律空子;生活领域,拐卖儿童、赌博、吸毒等等不道德现象沉渣泛起。这些都严重冲击了现代人的道德价值观念,动摇了他们的道德立场,以至于人云亦云,缺乏独立标准去评判整个社会的道德现状,导致人们产生理解性错位,认为当前社会道德的主流方向就是不道德。大众媒体报道的不道德事件层出不穷,把一个个反面例子赤裸裸地展现在人们的视野,并在社会上掀起风浪似的讨论。面对如此多的有关道德的负面事件,严重戳伤了人们对道德的崇尚之情,社会道德现状混乱也属情理之中。
2 社会道德困境产生之原因
道德理念和规范是从个性独立中衍生出来的,都从属于个人权利的概念之下,但是个人主义是在私有财产的基础上产生,带有浓厚的利己色彩,人的贪婪攫取性使得任何道德约束都成为虚无,非道德主义思想由此扎根于社会,色情、暴力、享乐主义等的泛滥都是它衍生的恶果。与此同时,这种贪婪攫取性还会在各种关系网中滋生,使之得到扩张,波及社会的各个层面。反对道德约束的力量得到提升,由此对社会道德价值理念造成负面影响,无疑对盛行的主流道德价值当头一棒。
“现代性是一种时代意识,通过这种时代意识,该时代将自身规定为一个根本不同于过去的时代”。①所以现代性在某种程度上割断了与过去时代的联系,这种断裂,必定造成时代价值的断裂。价值层面无连续性,不同时代的一切都归结为偶然,没有普遍性的存在空间,社会道德也就失去了场域性。道德的存在以道德的普遍性为基础,道德规范也是对整个社会而言的,仅仅个人的道德意见构不成道德。从而导致了社会大众的道德迷惘,分不清善恶、美丑与荣辱。
社会中人们良知的蒙蔽是社会道德困境的大原因。时代主体多表现出尔虞我诈,投机取巧的行为,在强大的物欲面前,道德情操是如此的软弱无力。社会生活无疑表现为两大关系:与他人的共存和与他物的共存。在前者关系中,人们相互依赖,难免产生向他人看齐的心理,所谓的“公众意见”有绝对的压倒优势,淹没了个人良知;后者关系中,社会里的一切都被物化,人们慢慢的丧失精神上的自由,良知为物质所禁锢。这样一来,人们分不清是非善恶,缺乏独立的个性,从而只能模糊的判断社会现状。
3 如何走出社会道德之困境
当前社会道德状况不容乐观,各种道德失范现象反映了德育实践和过程中的各种问题。但是,我们要认识到这种道德失范的现象不是社会主流,也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严重,我们不能被不良现象所蒙蔽,社会基本道德良心还在,具有基本的道德良知还是社会的主流,整个社会还是在追求真善美的道路中不断前进,社会总体还是在向前发展。我们作为时代的推动者,应以德育人的身份,积极付诸行动,让社会道德走出困境,大众媒体应当对当前的社会现状进行平衡报道,失衡现象的严重容易导致人们价值理念偏离重心,远离社会主流思想。社会思想,以媒体为中介,同一时间会传达给社会各个角落的人们,会被他们不同程度地纳入自身的价值系统。如果社会大多数都认同一种道德价值理念,那么这种理念无可非议的成为主流思想。如果新闻媒体大量提倡一种好的道德价值理念,提供一个健康的媒体环境,相信这个的社会道德现状将会慢慢走出这样一个漩涡。同时,广大网络爱好者要善于分析各式各样的不道德现象,要善用网络资源,时刻意识到社会的主流还是道德的。
人们沉醉于现代化成就的同时,要把握好人生,要懂得自律,善于反思,对世界、对社会、对人生要饱含德性。不要因为物质上的丰足而造成德性方面的匮乏,不要有了创造物质的能力,而放弃人之为人德性的锤炼,物质与精神永远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两者同时存在才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既然社会不良现象已经出现,我们就不能让它们肆意张狂,甚至有推波助兴之意,我们要做的,就是完善自身德性,提高自身修养,不失时机地助社会走出道德危机。
我们要充分发挥人的自我超越性。我们似乎“太忙碌于现实,太鹜驰于外界”(黑格尔)。②反而使得我们非但不能好好去认识与把握世界,却屈服于物质世界的种种诱惑。并且社会与文化的方面的种种原因,使现代人的生活只是指向一个最稳固的三角关系—物质、金钱、权利。我们丢弃了自己的内在灵魂,忘却了我们的主体性,与社会的污浊面相混杂。发挥自我超越性,就能在这样的过程中生成、发展,提升自己的内在心灵,让我们摆脱金钱和财富的控制,拥有独立的精神与行动,并通过自我反思与自我否定去实现更高的人生境界。苏格拉底说“我孜孜不倦的做一件事,而且只做一件事—劝导你们每一个人,无论老少,不要把你们身体和金钱看得高于或重于你们的灵魂以及灵魂的最高幸福”,③需知,在他那一时代,追求道德的过程就是一种幸福,作为现代社会的成员,做个道德的人,也就是在追求属于我们的幸福。
社会主流群体要随时随地为时代树立可效仿的标杆,为社会道德制定风向标。主流群体要有社会担当,引导主流价值的取向,扬善抑恶,要有充分的公共精神和社会责任感,为价值的澄清,做好心理和思想上的预防,随时引领整个社会走向美德的道路,对其中的不良现象,要做充分的抵御。
4 结语
人类不仅有物质的需要,还有精神的需要。如果我们忽视了超越物质功利的精神的构建,忽视了人对各种精神的需求:缺乏自尊,自爱与利他,以及对人生终极的关怀,道德就会脱离广大人民的内在需要,当代社会的精神风貌也无从构建,道德也就失去了时代赋予它的意义,从而人们也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淡化道德理念,失去道德信念,弃社会于一种“反道德”或“不道德”的境地。
社会的每一个体也要保持充分的独立性,独立就意味着人能以自己的独立反思和批判精神去选择属于自己的生活方式和价值取向,独立的思维将为社会的精神风貌注入更多的新鲜养分,将为社会美好道德的构建提供更好更宽广的空间。要重建社会道德秩序,培养人们良好的道德品行,提高社会道德信心指数,着重培养具有独立个性的人,懂得如何建构自己的价值体系,如何选择适当的价值理念,才会让社会的道德走出困境。
注释
① 唐文明.何谓现代性[J].哲学研究,2000(8).
②③鲁洁.道德教育的期待——人之自我超越[J].高等教育研究,200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