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校体育教学

2012-04-29 00:44:03朱施成
黑河教育 2012年4期
关键词:体育教学素质教育教学改革

朱施成

[内容摘要]现阶段的高校体育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与指导思想和培养目标间存在着不适应的现象,且达不到高校体育教学的预期效果。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必须与素质教育相适应,遵循教育规律,不断完善自身的科学性和完整性。

[关键词]高校;体育教学;素质教育;教学改革

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为国家培养合格的高素质人才,而要培养高素质人才,就必须加强大学生的素质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体育要冲破传统教育思想的束缚,立足现在,面向未来,发挥自己的特殊作用,从而为全面提高民族素质贡献力量。

一、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的现状分析

《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颁布和《体育法》的出台,以及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给学校体育改革指明了方向,注入了生机。但是,由于高校体育长期受到传统教育的束缚,尚有不尽如人意之处。

1.体育教学目标不清,学科能力概念不明。增强学生体质,一直是学校体育的首要目标,然而这一整体目标一直未能有效地指导体育教学的目标设立,不同阶段的教学目标雷同重复,使学生在体育学习中不明白自己是在学习健身方法还是娱乐方法,是为了参加比赛还是考试等。

2.体育课内容设置缺乏科学性、健身性和实效性。根据苏州大学张宏成对1992年获国家教委表彰的体育课程评估优秀单位的16省市25所高校体育教学情况的调查结果表明,基础课的教材仍集中在竞技体育项目上,其教材时数达到64.6%,健身、娱乐、民族体育等教材时数仅占15.24%,身体素质教材时数占20.38%。从中不难看出,高校体育教学盲目把运动技术传授抬到至高无上的地位,忽视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个性的差异。教学内容在低水平上重复,单一、枯燥、技术性较强而趣味不足,一些具有时代性和实用性的内容因各种原因难以进入体育教学中,体育课对学生缺乏吸引力,不能满足学生现在的心理需求和未来的实际需要。

3.教学方法没有形成体系。体育教学方法长期受到运动训练方法的影响,大都以体能训练为中心,且体育教学模式老化,“填鸭式”、“灌入式”等教学方法在体育教学中随时可见。多年来,这些陈旧的教学方法,既无新意,又无活力,只是强调技术教学,只顾片面追求运动形式,只以掌握运动技术为目的。在教学全过程中,教师不向学生通告任何信息,有关大纲、教材、计划、进度不和学生见面,学生盲目地跟着教师学,被动地跟着教师练,无法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很多时候,我们的体育教学只是在让学生活动而已,达不到教学目的。

4.教学效果评价的局限性。学校体育的目标是增强学生体质,提高体育意识,加强适应社会环境的能力。体育教学是实现教育目标最直接、最基本,也是最有效的途径。我们在对教学效果评价时,往往局限于技术评价,表现为只顾眼前、不想将来,只顾有形的、不顾潜在的,缺乏对体育意识、体育能力培养的评价。

二、关于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思考

1.扩大理论教学的知识范围。长期以来,学校体育重实践轻理论的现象相当严重。国家教委于1992年颁发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指导纲要》规定的理论时数是12%,比重偏低,显然不能满足当今大学生对知识需求和终身锻炼的要求,很多学生只了解高校体育教学目的、任务和一些简单的锻炼原则。高校体育改革的深入,要求大学生不仅要具有广博的专业知识,还应具有健康的身体,并掌握较多的体育理论知识。因此,高校体育工作者应加强理论研究,改变我国高校体育领域尚未形成具有鲜明系统思想的学术流派的被动状况。

2.普及娱乐、健身教育内容。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的观念也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以健身为主,娱乐、休闲、兴趣为辅的多种课余体育活动,逐渐成为当代大学生追求自我健身的时尚。国民体育以健身为主,现已成为国家方针政策。目前,我国尚没有一本完整的健身教材,但可利用健身的项目和方法很多,特别是中国传统的养生理论和方法、民间流行的健身方法,只要加以整理,就可应用到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将我国传统的养生健身内容与现代体育内容相结合,从而保证高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的有机联系,使高校体育价值超出学生时代,而具有终身意义。

3.改革完善体育教学大纲和课程体系。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改革要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和高等教育的发展,就必须确定以“终身体育”为指导思想,即在体育教学中以培养学生终身从事体育活动的能力和习惯为主导的一种教学思想,逐渐建立以强身育人为中心的教学大纲和课程体系,破除以运动技术为中心的旧格局和旧的课程体系。在教学中,教师要始终把体育思想贯穿于其中,注重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和体育文化素养,增强学生的体育能力,养成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通过体育教学使每个学生对自己的身体情况和体育能力有充分的了解和正确的评价,使学生有身体自我完善的要求,让学生终身受益。

4.稳定教师队伍,提高师资素质。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因此,稳定教师队伍,提高师资素质,是深化中国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总之,时代要求我们重视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我们要在不忽视运动技术教学的同时,重视学生终身体育思想的培养。高校在稳定教师队伍和提高师资素质的同时,应进一步督促和资助体育教师加强理论研究,鼓励教师大胆创新教学方法与评估体系,以此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吉林省高等教育学会.创造教育研究[M].1999

[2]王则珊.学校体育理论与研究[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3]真名.素质教育与体育学科[J].学校体育.1997,(2)

(责任编辑冯 璐)

猜你喜欢
体育教学素质教育教学改革
游戏融入教学建构灵动式体育课堂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47:21
体育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17:11
体育教学中的竞争意识培养探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08:02
独立学院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因素分析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09:59:54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09:51:08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2:59:03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1:20:38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1:16:19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