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秀霞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在带给人们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小学生正处在品德发展的关键期,如何在信息技术课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教育工作者密切关注的话题。
一、把握时机 及时教育
在上信息技术课时,有些学生进出机房无序,我就及时指出:出入机房的秩序好坏很能说明我们的班风,看哪个班做得最好,并设立评比制度。学生在上机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拉键盘抽屉用力过猛,或乱敲键盘、乱按鼠标现象,这时我就教育他们要象爱护自己家里的财物一样爱护学校的电脑。网络是一个虚拟的世界,通过网络所接触到的人或事都是不可触的,是有好坏之分的。小学生由于其自身心理发育的特点,是非判断能力较差,很难对事物的实质加以正确的评判。鉴于以上原因,从学生入学起,我就利用信息技术课向他们介绍网络,如教会他们利用网络收集自己喜欢的各种图片(卡通、风景、动物);在认识网络优势的同时,有侧重地向学生介绍一些网络的危害,如网上一些图片和内容不适合小学生看,上网人的很多言行是不负责任甚至是害人的,过分沉迷于网络和电脑游戏会耽误学习等等,从中增强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
二、挖掘教材,积极引导
教师在钻研教材的同时,要学会创造性地分析和处理教材,选择和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学习新知的同时受到良好的思想道德教育。例如教学“段落的调整”时,恰好是教师节前夕,我课前布置学生向电脑里输入写给老师的一封信,对学生进行尊敬师长的教育;教学“幻灯片中插入图片”时,让学生设计一个 “爱祖国”的主题,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这样的德育渗透,很好地避免了干瘪无力的说教,使学生能够主动接受教育,收到很好的效果。
三、交流合作,提高认识
在基于网络的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基础差异,让他们进行自主、合作、创新性地学习。在学习过程中,不是简单地给出一个任务,让学生自己去做,而是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差异设计不同的任务,当好任务的设计者;在学生进行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充当学习的参与者、信息(知识)的咨询者、关系的协调者和情感的支持者角色;当学生完成了任务后,教师成了成果的评价者。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教师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真正发挥了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加强了与学生的情感交流,使学生学到了新知,培养了能力,锻炼了意志,体验到求知的艰辛、乐趣以及成功带来的喜悦,促使他们人格健康、和谐地发展。
四、课内课外,有效监督
我校的信息技术课每班每星期只有一节,我让学生在课上通过议一议、评一评等方式,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现在,大多数的学生家庭都有电脑,上网已是生活的一部分,于是,我利用网络信息的多样性、反馈信息的实时性,及时进行师生、生生以及老师与家长之间的交流,不但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沟通,更有效地培养了学生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有效地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以便及时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品德教育。
总之, 在培养学生信息能力的同时,给他们施以正确的信息思想道德教育,使他们能够遵循信息应用的规范,形成良好的信息品德,这是我们每位信息技术教师的责任。
(责任编辑付淑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