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朝良
新教材给广大教师带来了很大的挑战。新教材强调学生主体地位,其提倡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其核心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让学生参与是新课程实施的核心。我们应尊重学生,还学生学习的自由,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有成功感,而物理学这一科目作为基础自然学科,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在这方面,物理学科相对其他学科有其优势。在物理教学中,科学实验研究的手段是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一个平台。
一节物理课是否上得精彩,最关键的地方在于在这节课中,是否真正地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去设计教学环境和教学环节,让他们去深刻体会和体验科学家们呕心沥血所做的一切,从而抱着崇敬的心态去体验科学家们的实验思维的过程,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创新,提出问题进行思考。这样,新课改的目标才会真正地实现。
一、尊重学生做主体,提高兴趣一起走
新课程的一大亮点是要充分尊重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一个人前进的动力,是永不枯竭的源泉。正是因为如此,众多教育家们都相当重视对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从自己丰富的教学实际经验出发,认为:“学生有了兴味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学与乐不可分。”可见,将兴趣作为学生学习过程发生的运行机制,是大家的共识,而要让学生有兴趣,就必须给学生学习的自由,学生并不只受教于老师,自己也要独立学习,学生应当是主动的学习者。要留给学生学习的自由,就必须充分尊重学生,教师若只根据教材内容设计教学过程,就很容易忽视学生学习与发展的实际情况。如果课堂上交给学生一定的主动权,情况就会大不一样,学生就会把动脑、动手结合在一起,充分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
二、关注学生勤提问,循循善诱弄通透
新课程教学要充分关注学生,我们的注意力始终在学生身上的,从每个提问、每个学生的回答,对回答之后的善诱,都充分体现出这一点,关注的不是内容上怎么样,而是学生个体思考得怎么样,学生是否参与,是否打开心扉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上课过程中,教师要巧设兴趣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结合多媒体的手段,展示出图片、信息,让学生身临其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意识倾向,促使学生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中。
三、巧设实验巧设境,打开思维学研究
在新课程教学中物理课要以实验为主要手段,引导学生从教学的小实验中充分观察,让学生充分体会观察,发现问题,得出结论,让学生动手动脑,讨论之后形成知识。在传统的教学中,老师只要将问题提出,认真讲解分析,使学生吃透,学习过程也就结束了,而新教材中,学生要通过自己研究、自己得出结论,引导学生进行物理实验,有目的地进行实验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实验应该怎样设计,其目的应该有很鲜明的针对性,可行性怎么样,如果学生自己动手操作,难度大还是小,容不容易观察到实验中的主要现象,易不易于学生分析总结出结论,这些都是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比如说,在讲“力”的时候,教师可让学生将自己的课本在桌子上水平推动,或者将课本卷起,通过实验,再让学生自己动手、自我总结出两个方面的知识,即力的概念和力的作用效果。通过完成这个实验,学生很容易体会到不管是将书推动,还是将书卷起,我们都在用手作用于书本,从而知道“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从而也清楚地知道物理学上讲的力与其他意识形态中讲的力有重要区别,而力作用在物体上后,学生容易发现力会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或者使物体发生形变,从而自己总结出力的作用效果。从整个过程来看,不管是效果,还是可行性都是相当好的。
在讲到“力的三要素”时,教师可让同学们将自己的笔放在水平桌面上,用不同大小的力去推,或者去拉,或者推拉不同的位置,最后发现全班同学的笔运动情况各异,从而表明自身的观点,大小、方向、作用点都同时在对力的作用效果产生影响,从而在物理学中用这三个要素描述力本身。这个实验设计同样易于教学,操作难度也不大,同学们一看实验的结果也很容易自己总结出知识点。
我认为,一个实验设计的好坏并不取决于它本身是否华丽、是否完善,而是取决于实验本身想说明一个怎样的问题,说明得怎么样。以上两个例子中的实验,都显得那么平凡无华,但操作起来非常容易,而最关键的地方在于它把我们表现出的知识呈现得相当明显,有力而让人印象深刻。只要我们用心观察体会,现实生活中就随处是实验,随处是方法。
总之,在新课程教学活动中,面对新教材带来的挑战,从传统教学中一路走来的广大老师也许会迷茫惊慌。从理论中去学习怎么做还不如在实践中去学着做,而在实践中学着怎么做的时候,我们又需要理论的指引。当然,一节课的设计有无数种方案,我们也期待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每节课并非都能做到完美无缺,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只要广大的教育工作者吸取他人之精华,不断吸取所需之营养,敢于接受新鲜事物,结合自身情况不断学习,就能稳步向前,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