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篇分析与翻译

2012-04-29 09:36:21管卫业
考试周刊 2012年5期
关键词:连贯语言学语篇

管卫业

摘要: 语篇分析作为语言学中的一个流派,与翻译密切相关,并对翻译研究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熟悉语篇知识,掌握语篇分析方法,将相关理论应用于翻译实践和翻译研究,将对提高翻译质量和水平有指导作用。

关键词: 语篇语言学翻译语篇意识重要性

语篇语言学是20世纪60年代才逐渐发展起来的年轻学科,90年代,西方学者纷纷将语篇语言学理论引入翻译研究领域,一种强调语篇重要性的新模式逐渐形成。语篇分析法侧重于描述语言的意义交流,以及建立社会和权力关系的方式。

在语篇分析这门学科尚未诞生之前,不能说译界不存在语篇意识。人们常说的“上下文”、“语境”等,就其实质而言,就是一种感性的、经验性和实用性的“语篇”意识。但是,自从译界将Discourse Analysis或Text Linguistics这一语言学研究成果嫁接到翻译学科,译界对“上下文”的认识就产生了一个新的飞跃,从感性上升到理性,从经验上升到理论。译林跋涉者掌握了语篇分析的理论和方法,就能够合理、科学地将原文的词、句、段等单位置于语篇的宏观背景中去理解、去翻译,译者文思更活跃,译笔也更流畅。因此,建立明确的语篇意识对翻译理论和翻译实践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从语篇的衔接与连贯理论来论述译者语篇意识的重要性。

一、翻译

纵观翻译学的发展史,许多语言学家和翻译理论家试图给翻译下一个完整且准确的定义。整个翻译活动实际上表现为一种社会信息的传递,表现为传播者、传播渠道、受者之间的一系列互动关系。从翻译的过程看翻译活动包括了理解、转换、表达三个环节。一部优秀的翻译作品必须做到既忠实于原文的意思,又忠实于原文的风格;用地道的中(外)文,正确地表达原文的内容、风格、语气、情感,达到传意、传神、传韵的目的;尽量把原作的形式再现出来;运用适合于原作风格的文学语言,把原作的内容与形式正确无疑地再现出来,使译文同样是一件艺术品;遇到冲突时,把“信”放在“达”、“雅”之上;尽量兼顾“达”、“雅”;翻译要根据原话翻译,不添枝加叶,不胡编乱造,不遗漏缺损,不为求译文优美而脱离愿意;不直译,不死译。

二、衔接与连贯

语篇是用于交际的一段语义连贯的文字,是一个有机的信息载体。Beaugrande和Dressler认为语篇需要满足七个条件:衔接性(cohesion)、连贯性(coherence)、意图性(intentionality)、可接受性(acceptability)、信息度(informativity)、情景性(situationality)和互文性(intertextuality)。其中衔接与连贯是语句成篇的重要手段。衔接是将语句聚合在一起的语法及词汇手段的统称,是语篇表层的有形网络。根据Halliday和Hasan的划分,衔接手段大致可分为语法衔接和词汇衔接两种,前者包括照应(reference)、省略(ellipsis)、替代(substitution)和连接(conjunction),后者包括词汇重述(reiteration)、同义(synonymy)、下义(hyponymy)和搭配(collocation)等。衔接是将语句聚合在一起的语法及词汇手段的统称,是语篇表层的有形网络。连贯是词语、句群在概念、逻辑上合理、恰当地连为一体的语篇特征。从逻辑意义来看,语篇中句子间的相互关系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并列关系、对应关系、顺序关系、分解关系、复指关系、转折关系、重复关系、解释关系、因果关系等。一个完整的语篇必须做到在结构上衔接,意义上连贯。衔接是语篇在表层结构上的要求,连贯是语篇在深层结构上的要求。衔接是通过词汇和语法手段实现的,而连贯可以借助信息的有序排列来达到,两者是密切相关的。篇章在形式上的衔接为语义连贯提供服务,是内在语义连贯性的表层形式标志。

三、语篇分析与翻译

“语篇”既指书面语言(Text),又指口头语言(Discourse)。语篇被认为是一个语义单位,是由小句或小句复合体构成的语义连贯的整体。语篇无论以何种形式出现,都必须合乎语法,并且语义连贯,包括与外界在语义上和语用上的连贯,也包括语篇内部在语言上的连贯。语篇语言学者认为,语篇作为一种“交际活动”,必须具有七“性”:衔接性、连贯性、意向性、可接受性、语境性、信息性和互文性。在七项标准中,“衔接”和“连贯”是最重要的,因为这两项是实现其他标准的基本手段。

熟悉语篇知识,掌握语篇分析方法,并将该理论应用于翻译教学与研究中,对提高翻译水平和质量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翻译的实质说到底就是以另一种语言的形式转达原文作者的思想、情感和意义。确定以语篇为翻译的基本单位,不仅是翻译理论自身的需要和发展,而且是对语言学理论的推广和发展。翻译的目的是创造在语篇层面上的等值。翻译时,字、词和句子等值不等于语篇的等值,只有将它们放在整个语篇中加以探讨,才能获其真正含义。译者必须根据原文和作者的意图表达完整的语义,使译文成为文理通顺、符合语法和逻辑的篇章。因此,如果译者掌握语篇知识,具备语篇意识,在翻译时善于进行语篇分析,这对于译者加深对原文的理解,无疑会有很大的帮助,否则难免出现理解错误。

在翻译过程中,译者首先需要理清原文语篇的逻辑层次。这是确保译文连贯的前提,当然译文语篇的构建还要考虑译入语的语篇模式,因此,译文语篇的连贯往往需要重新构建。篇章语言学把语言的研究从词句扩展到语篇,人们对语言的处理便成了对语篇的处理。无论在翻译教学还是翻译研究中,人们的注意力都应该首先放在语篇层面上。整个语篇的语场、语旨、语式、风格特点,以及作者的交际意图等均是我们应该关注的重要问题。译者忽略这些问题就会只见树木不见树林,甚至会因小失大。研究人员忽略这些问题则很难从宏观的角度理解和阐述翻译的性质和规律。

四、结语

因此,语篇分析对我们正确理解和使用语言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翻译是一种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起作用的不是一个个孤零零的单词或句子,而是这些词句组成的语篇、词句的交际功能只能通过语篇得以实现。我们必须将原文文本及译文文本的研究扩展到语篇层次,突破以词论词,以句论句的翻译和研究方法。翻译的目的就是要把原文语篇的意义完整地传达给译语读者。为此,译者有必要熟悉有关语篇知识,尤其是有关语篇连贯和衔接的手段和方法,掌握语篇分析的理论和技巧,从而在翻译过程中加深对原文语篇整体意义的理解,并保证它们在译文中得到正确的体现和传达,使译文意义贯通,自然流畅。

参考文献:

[1]李运兴.语篇翻译引论[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1:36.

猜你喜欢
连贯语言学语篇
语意巧连贯,旧“貌”换新“颜”——从“八省联考”卷探析高考语意连贯题
新闻语篇中被动化的认知话语分析
衔接连贯题的复习备考注意点
将句子写连贯
认知语言学与对外汉语教学
从语篇构建与回指解决看语篇话题
当代修辞学(2014年1期)2014-01-21 02:30:16
语篇特征探析
当代修辞学(2014年1期)2014-01-21 02:30:12
语言学与修辞学:关联与互动
当代修辞学(2011年2期)2011-01-23 06:39:12
语料库语言学未来发展趋势
基于认知语言学的“认知修辞学”——从认知语言学与修辞学的兼容、互补看认知修辞学的可行性
当代修辞学(2010年1期)2010-01-23 06:3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