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色”察“心”

2012-04-29 00:44:03李红菊冉楠
世界文化 2012年5期
关键词:基耶洛夫斯基朱莉

李红菊 冉楠

《蓝白红三部曲》是基耶斯洛夫斯基对爱与生命意义探寻的成功之作,《蓝》作为三部曲的首部,由于影片对于色彩的运用和影片的主题相得益彰,成为同类电影的典范。

在人类的视觉世界里,色彩不仅可以再现自然,还是情感的象征。它能传达人的情绪,是人的内心世界外化的表现,是指涉人类精神世界的无形之物的符号。至于在电影中,色彩的运用虽具有一定的社会性,但是这种社会性非常低,电影人与受众由于个人经历、民族习惯、国别时代等等的不同,对电影色彩的理解难免存在差异。于是,为了增强电影色彩传播的有效性,电影人就尽可能地加强受众对色彩的感知程度。因此,电影人在注重色彩的社会约定意义(如黄色在中国古代是帝王色)之外,考虑更多的是色彩原初的感觉效应。因此,电影色彩在表达电影意境时,可以更直接、可信地传达出当事人(电影人以及剧中人)的内心情感以及电影的真实意境。

作为一位“用电影语言思考的大思想家”,基耶斯洛夫斯基不断思考着人类的精神困境和终极价值,探索着现代人内心的孤独和焦虑。对于颜色的极致运用绝对是基耶斯洛夫斯基最著名的个人标签之一。色彩在他的作品中已不仅仅是个表达符号,甚至具有难以替代的心理意味和哲学深度。基耶斯洛夫斯基根据不同色调的价值、心理与戏剧含义去运用色彩,他所营造和获取的色彩是影片所需要的文化氛围和情绪的宣泄。

《蓝》是“三色”中最严肃的一部,曾获第50届威尼斯电影节最佳影片金狮奖、最佳女主角奖、摄影特别奖等十项国际大奖。法国影片在大多数人心中都是非常浪漫的,有众多出身平微的灰姑娘美梦成真,有频繁的约会热爱场面。但是,《蓝》绝对没有这些,《蓝》自始至终都基调低沉,沉得令人发闷。但在这极度的沉闷之中,却有一条有关“自由”的主线,非常模糊,时隐时现。在影片《蓝》中,“蓝”具有的物理“场”与“自由”的那种宽广博大的爱情观的心理“场”是同构,也就是说色彩与情感是对应相通的。蓝是色彩中较为深邃、沉稳的一种,一丝一毫的污染都将破坏它那完美与理想的宁静,这些特性使蓝色具有一种不同寻常的特质——忧郁与束缚。

影片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朱莉的丈夫是欧洲一位著名的作曲家,她深爱着他并一直心甘情愿地默默协助丈夫完成他的工作。一次,朱莉一家三口驱车外出,意外的事故瞬间夺去了她丈夫与爱女的生命。残酷的现实使幸免于难的朱莉痛不欲生,她在生与死的边缘徘徊不定,不知道命运为何对她做出如此安排。在医院里她企图自杀,但未能成功。康复后,朱莉竭力摆脱过去的记忆,孤身一人迁往别处,准备投入自由的新生活。然而亡夫的阴影依然笼罩着她的生活,丈夫生前未完成的欧洲联盟交响乐片段时时在耳畔响起。朱莉听着丈夫作的曲子,往昔和家人一起生活的图景历历在目,痛苦始终萦绕在她心头,于是,她扔掉丈夫的全部乐稿,以期抹去种种回忆。偶然的机会,一份乐谱落入丈夫生前好友奥利弗的手中。他出于好意将此乐谱在媒体中广为传播,并无意中将这乐谱创作的缘由告诉了朱莉。原来这份乐谱与一名女子有关。知晓逝去的丈夫生前对她有所不忠,朱莉痛创的心更是雪上加霜。奥利弗并未料到自己的好心会给朱莉带来这样的恶果,心中万分歉疚,因此想帮助朱莉重新面对人生。在经历了反复漫长的思想挣扎后,朱莉终于鼓起勇气,和丈夫的助手奥利弗一同完成了谱曲。自始至终影片的女主角朱莉都面临一个选择,而选择是存在主义哲学最核心的命题之一,这也很好地印证了整部影片那消散不去的蓝,要么是广博的自由,要么是无尽的沉溺。基耶斯洛夫斯基试图将关注的视角引向爱的自由,而因蓝色的宁静阴郁,我们看到的是深入人世的沉重和遍体鳞伤的自由。

作为一部探讨“自由”的影片,在《蓝》中许多的场景和物品都被导演赋予了生命和象征的意义。影片的色彩风格很奇妙,围绕着蓝色却又没有一处刻意的蓝,然而几乎每个镜头都会有蓝色,哪怕有些只是出现在细枝末节上。在影片开始不久我们可以很容易发现无论是蓝色的房间、蓝色的风铃、蓝色的文件夹、蓝色的糖块及蓝色的玻璃纸、蓝色的幻境、蓝色的泳池甚至于蓝色调的音乐都和亡夫紧密相连。从影片整体来看蓝色,确切说应该指那种时时萦绕于心头的约束或枷锁,一种忧郁的情绪基调,而这恰好是“自由”的反面。其中游泳池成为了基耶斯洛夫斯基刻画朱莉内心世界的一个意义空间,基耶斯洛夫斯基煞费苦心地将朱莉安排在蓝色的光影世界里,挣扎在蓝色的游泳池中。在大面积的蓝色基调中,人物完全被色彩所包围,忧郁的蓝色让人感觉到朱莉的无助和绝望。光影如水,朱莉在受伤时总是躲进蓝色的游泳池,让池水吞噬自己的身体和灵魂,那一泓蔚蓝的水,像那波蔚蓝的忧郁,一个纵身却像碰到一堵无形的墙,瞬间的迟疑就会硬生生地把人挡回去,再也无法透出水面,直至沉入最深处——窒息。朱莉无法抛弃记忆,因此无法自由。顺应内心的生活是不可能的,朱莉所能做的,只是顺应生活本身。爱是囚牢还是自由?这是基耶斯洛夫斯基在电影最后用庄严而伟大的音乐中向我们提出的问题。但最终她获得了对爱情和对命运的顿悟,鼓起了生活下去的勇气并走出了丈夫带来的巨大阴影,并将这种救赎和原谅施予他人,获得了选择爱情的自由。最终她将爱上升到了对生活、对他人的博爱,而不是仅仅局限于个人的爱,个人心灵从极度痛苦中解放的过程,使她获得了释然。沉静的色调和台词,更加深这个过程的庄重和严肃。蓝色与自由而又忧郁的爱情因此达到契合,蓝色也就拥有了一种情感表现性。

电影色彩作为传播信息的一种非语言手段,它的可信性甚至可以比一般言语类语言都高,“因为言是固定的,有迹象的;意是瞬息万变的,缥缈无踪的。言是散碎的,意是混整的。言是有限的,意是无限的。以言达意,好像用继续的虚线化实物,只能得其近似。”电影色彩主要受人类普遍认同的某些生物学、生理学规律支配,因此,电影色彩所表达的意义呈现出不系统、零散、甚至芜杂的状态,为人的意识所难以控制,而这正与“意”原初的“混整”状态合拍。

猜你喜欢
基耶洛夫斯基朱莉
“毕竟我们是为人而写作”
世界文化(2023年4期)2023-05-29 14:41:13
朱莉的项链
失败也是收获
像弥赛亚一样
一颗水晶球
有学问的莽夫
铁母鸡
什克洛夫斯基诗学视野下的秦观《满庭芳》
唐山文学(2016年11期)2016-03-20 15:26:01
森林遇险 蟒腹余生
科学之友(2015年2期)2015-07-15 16:06:59
蟒腹余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