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催生“制造”到“智造”的产业生态

2012-04-29 00:44
上海城市管理 2012年5期
关键词:制造转型升级

导读:伴随新产业分类理念的传播和以互联网为平台的信息技术的创新发展,进入后工业时代的发达国家的传统产业尤其是制造业与服务业开始裂变,传统实体制造产业的辅助部分正在分离为独立的服务业,正在融入更多、更专业的智慧型策划、创意、管理、咨询,并通过实体与虚拟结合的产生模式生产产品,依靠品牌、资本和精细管控赢得市场、获取利润。

关键词:现代制造企业;能力服务;智本阶段;转型升级

DOI:10.3969/j.issn.1674—7739.2012.05.001

从“天造”到“制造”,人类跨越了农耕到工业的文明疆界:依附型的自在生存,渐进为应变型的自觉改造;不再为自然主宰,不再由天地支配;更多的文明向城市集聚,更多的农民变身为现代市民。这是金色(农业)文明到黑色(工业)文明的进步。

几百年过去,当上天不再是梦想,当入地不再是奢望;当陆地不再大而物博,当海洋不再险而生畏;当贸易不再受国界限制,当世界不再有遥远的距离……一个被誉为海洋与城市时代的21世纪,向人类展示了一幅既美好又可怕的画卷:科技的登峰造极,创造的无与伦比;扩张的前所未有,发展的不可阻挡;资源的日渐稀缺,消耗的与日俱增;污染的无以复加,环境的难以承载。于是,曾经为之骄傲与文明进步象征的传统工业制造,受到了从未有过的置疑——低效的劳动密集、粗放的资源消耗、空前的环境污染、可怕的生态失衡。于是,一场前无古人、被誉为第三次的工业革命,在全球城市,尤其是发达国家的先进城市悄然兴起。这是一种从“制造”到“智造”的产业转型,更是人类从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的全新的时代跨越。她意味着:更少的对自然资源的索取,更高的经济效率与效益;更低的碳排放与环境污染,更多的智慧集聚与脑力增值。

早在1935年,经济学家费歇尔在《安全与进步的冲突》一书中就提出了人类三次产业的分类,其中:依附自然及其物质的包括农牧业被归为第一产业,采集和加工自然物质的工业被列为第二产业,使一、二产业及其产物得以流通并为之服务的被定为第三产业。

然而,进入上世纪80年代,信息技术及其伴随产生的现代高新产业群的迅速壮大,人类产业活动的规模和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三次产业分类理论的局限日益突出,她已经无法适应产业形式增加、范围扩大、结构改变、关联多元的新态势。于是,人们提出了新的世界产业分类的方式,即:第一产业——直接获取自然资源的产业,包括农业和采掘业;第二产业——对获取的自然资源进行加工和再加工的产业,涵盖制造业与建筑业;第三产业——流通所有产业的有形和无形产品的产业,涉及物流、贸易、餐饮、金融、信息传输等产业;第四产业——直接利用自然资源、人造产品惠及人类生理、物理、心理的简单服务业和技术服务业,诸如医疗、维修、装潢、美容美发、娱乐、体育等产业;第五产业——直接获取和利用人的智慧资源满足人类知识、文化、技术需求的智慧产业,内含创意、策划、咨询、管理、设计、广告、文艺、科学、教育等产业;第六产业——公共行政与其他公共事业。

伴随新产业分类理念的传播和以互联网为平台的信息技术的创新发展,进入后工业时代的发达国家的传统产业尤其是制造业与服务业开始裂变,具体表现为:其一,传统实体制造产业的辅助部分正在分离为独立的服务业。比如:传统企业自有的后勤、运输、会计、招聘、培训、融资、研发、销售、管理,正在由快餐供应商或宾馆、现代物流公司、大型财务企业、猎头公司、学校、金融企业、设计事务所、营销商、咨询顾问企业等的社会专业服务机构所承担。其二,传统实体制造产业的上、中、下游产业链正在出现经营的离散化,制造业与服务业的界限日趋模糊。比如,有的排名世界500强的制造业大鳄,却实际上已经变身为产品创意、技术整合、制造发包、委托营销的名义上的实体企业,支撑其运营的是高智商的专业化战略策划团队、概念化的创意整合人才群体,由他们从市场上购买各类具体技术或软件,通过一体化整合形成最终产品生产方案,进而委托和监督多家社会零配件产商和组装企业完成产品生产,并以邀请加盟的方式建构可控的营销网络实行全球化的产品直销。其三,制造业中传统的资源、资本、劳力、设备、设施的硬成本控制,正在融入更多、更专业的智慧型策划、创意、管理、咨询,以及网络化整合、联动的多元优化元素,包括战略的优化、创意的前瞻、研发的领先、产业链重构、流程性简约、管控上精细、科学化考量、全员化创新。

从“制造”转向“智造”,现代发达城市,正在诞生没有噪声、没有厂房、没有仓库、不搞具体技术研发的现代制造企业:他们通过实体与虚拟结合的方式生产产品,依靠品牌、资本和精细管控赢得市场、获取利润。新兴服务行业,正在出现凭借人的智慧直接或间接生产社会产品(有形与无形)的公司:他们通过对知识与智慧的集纳、合成、再造、创新去满足个性化的社会需求,以无形的方式服务于有形的产品生产过程,致力于在社会、企业和个人三个层面实现智慧和知识价值的最大化,向人们提供增值、增能、增效、解疑、释惑、攻坚、克难的终生需要的能力服务。世界产业经济,正在形成对传统制造业模式颠覆的新的思维理念、产业架构和管理程式,包括:产业发展与产品开发,由过去的参照已有需求转向智慧化前瞻的创造、引领需求;传统产业链,由不断向两头延伸、拉长,转向服从策划创意整合、收放自如的独立分段式龙头牵引与点状网格化按需勾连;企业经营管理,由习惯的被动式矛盾破解、事后纠错、只看结果、考核数量,转向依托专业管理咨询、主动的矛盾设防、事前预测、过程精细、动态管控、质量取胜。

知识是曾经的辉煌、历史的积淀,过往的经验、已有的教训;智慧是审视的方式、观察的角度,分析的技巧、决策的能力。人可以缺少知识,但不能缺乏智慧。到目前为止,人类已经历了两大经济活动阶段,即以自然资源与实体产业为主导的“物本阶段”,以及以人力、货币、流通为主导的“资本阶段”;正在或将要经历的是以知识、智力、智慧为主导的“智本阶段”。在这个阶段,传统的“制造”将通过融入更多的智慧得以转型、新兴和高端化,新的“智造”将成为主导,她将以四两拨千斤的方式,成倍提高人类产业的综合能效,从而适应以更少的资源养活更多地球人的需要。

智慧对个人而言是一种无形的资产,对经济运作而言则是一种无形的资本,而且,是一种能够驾驭、引导、改变、增值其他资本(物质资本、货币资本、人力资本、行政资本)的特殊资本。在现代社会,相对于有形资本,由智慧资本所代表的无形价值、潜在能量更令人关注,因为这种资本决定着人类社会、经济市场、企业事业未来的成败。对一个人而言,已经创造多少价值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还能创造多少新价值的能力,这种能力的核心就是人类所独有的再创造的智慧。

智慧作为一种产业,是建立在智慧基础上的生产力的总和,对知识经济具有决定和支撑作用。按其致力的方向,智慧产业可分为三类:一是创新类智慧产业,以创新智慧为己任,专注于从无到有地创造或发明新的东西。如策划、广告、设计、软件、动漫、影视、艺术等。二是发现类智慧产业,以发现智慧为己任,专注于发现虽然本来就存在但还没有被认知的东西。如数、理、化等基础科学,以及天文学、考古学、地理学、理论医学等。三是规整类智慧产业,以规整智慧为己任,专注于运用现有的规则来调整、梳理、矫正、改变已经存在的东西。如司法、会计、教育、培训、出版等。

凭借智慧而孕育的“智造”,可以不断丰富知识、再造理念、革新思维、永续发展;通过“智造”,可以优化“制造”,实现生产力的质的飞跃;依靠“智造”,可以更少地占有资源和污染环境、更多地满足需求和体现个性、更大地提高效率和增加效益。

可以预期,城市通过从“制造”到“智造”的产业转型升级,将催生一个人类文明新的发展时代——智慧的生态时代。

猜你喜欢
制造转型升级
机械产品设计与制造中的价值工程应用分析
乡村传统财会工作转型升级的思考
关于支持小微企业转型升级路径的思考
绿色理念在机械设计制造中的运用
房地产开发模式转型升级路径
地面电视频道“新闻立台”的一次转型升级实验
医药制造业发展的金融支持研究
从“制造”到“智造”有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