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世艺
摘要:思想政治理论课过程评价是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重要途径。思想政治理论课过程评价的优化应以各要素的完善为基础。因此,有必要对理论课过程评价各要素的优化进行探讨。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过程评价;要素;优化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4107(2012)05-0074-02
过程评价是通过诊断教育方案或计划、教育过程或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为正在进行的教育活动提供反馈信息,以提高正在进行的教育活动质量的评价[1]。因此,过程评价的实施有利于提高理论课教学的有效性。从系统论看,过程评价的优化应以各要素的完善为基础。要素的缺失及其不完善都会损害到理论课过程评价系统功能的充分实现。因此,有必要对理论课过程评价各要素的优化进行探讨。
一、思想认识类要素的优化
(一)评价目的
当前,对评价目的的认识存在着教育和管理两种价值取向。管理价值取向的教学评价追求结果性的优劣判定。“相反,教育价值取向的教学评价强调的是评价即研究、评价即体验、评价即反思,是一种常态的动态的教学活动”[2]。所以 ,理论课的过程评价应“促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工作者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目标、过程、方法作出调整,从而使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设置更加符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大学生思想道德发展的需要。否则,思想政治理论课评价及其结果就没有任何实际的价值”[3]。
(二)评价标准
理论课的过程评价标准就是教学过程有效性的标准。当前,对理论课教学结果的价值标准探讨比较积极,从关注社会价值到以人为本,从只看结果到关心过程,从知识唯一到关注学生能力素质,体现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理念的与时俱进。当前的关键问题是,如何有效地把正确的结果价值理念合理内化到教学过程中,从而建立起教学过程的价值标准。就过程评价而言,进一步明确理论课教育教学过程的有效性是过程评价标准优化的关键,也是理论课过程评价优化的根本要求。
(三)评价原则
目前对评价原则的研究成果比较丰富,如有学者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应遵循如下基本原则:(1)科学性原则;(2)方向性原则;(3)系统性原则;(4)实效性原则;(5)可操作性原则[4]。然而,评价原则要发挥出对评价实践的指导作用,应注意探讨针对各评价要素的指导原则。如过程评价目的,应坚持以推动教师自我发展为重点的原则;评价主体,应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评价标准应以过程性价值为基本原则。在评价要素的关系上,应突出要素之间的契合性,如评价主体、评价方法、评价对象应相互匹配。
二、行动实践类要素的优化
(一)评价主体
当前的过程评价重视学生、管理者的评判话语而忽视教师对自身教学进行评价的重要性。因此,要实现过程评价的优化,首先应充分发挥教师在过程评价中的主导作用。有研究者指出,教师和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评价,侧重于教学过程的质量评价,而学校管理者和服务者、学生家长、社会人士则侧重于教学过程之外的功能评价[5]。因此,教学的过程评价其主体应是教师与学生,核心应是教师。教师不仅要知道教学结果的优劣,更要清楚地认识教学过程各要素如教学内容、方法等对教学结果的有效性。教师只有在深刻地理解教学过程各要素与结果有效性因果关联的基础上,才能对教学过程进行有效优化。其次,教学心理学对学生评教的研究表明,“大学生对教师教学有效性的评价与教师的人格特点之间存在高达0.77的相关”[6],“学生对教学有效性的评价与教师的知识、能力、创造性或学术特征之间存在极弱的关系,或者根本没有关系”[7]。“在获得高评价上,授课方式要比实质内容更重要,而且学生的满意,甚至感到学到了某些东西,反映的不过是错觉”[8]。最后,“在教育过程中,由于主体所处的状态不同和需要的水平不一样,对价值客体的属性满足自己的程度理解也不一样”[9]。因此,从理论逻辑来说,如果作为评价者的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需要与教师对课堂教学的价值追求不一致的话,则必然会导致学生对课堂教学价值判断的失真。当下思想政治理论课消极的“娱乐化”现象实质就是教师为应付学生评教而一味地取悦学生的产物。因此,要合理地发挥学习者在过程评价中的积极作用,而不能盲目地把学生作为评价教师课堂教学的首席。
(二)评价对象
对评价对象的合理限定是有效评价课堂教学的前提。人为主观地或理想化地扩大评价对象只能导致过程评价的无效或异化。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其根本的价值作用是帮助学生实现思想道德政治观念的内化而非大学生思想政治道德素质形成发展的全部。外化环节的进行更需要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来推动,如良好的校园文化、社会主流文化的引导与支持。因此,不能想当然地把学生操行作为理论课教学过程评价的对象,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学习状态可以成为评价对象。教师对教学过程进行有效性的判断总是基于一定的教学结果或状态。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表现及其知识、能力的变化是判断教学过程是否有效的重要依据。
(三)评价方法
评价方法的运用应与评价的性质相符合,才能实现目的与手段的高度匹配。斯塔弗尔比姆指出,过程评价是“通过描述真实过程,持续地与工作人员相互了解,观察其活动,控制其活动潜在的障碍,保持对意外障碍的警惕”[10]。基于对过程评价性质的把握,过程评价的方法主要有观察法、讨论法、作品评价。实施的形式包括教学评价的学生评价、同行交互评价、领导和专家评价、教师自我评价以及学习评价的课堂提问、小论文等方面。
(四)评价载体
当前理论课教学评价对载体的系统研究很少。理论课过程评价的有效进行必然需要有效的评价载体以记录、反馈评价信息。过程评价的记录载体主要有教学问卷、课堂观察表、反思性教学日志。然而,反馈的载体几乎没有研究。因此,完善过程评价的现有载体、研制新的过程评价载体应是进一步优化理论课过程评价的必然要求。
三、效能影响类要素的优化
(一)评价功能
有研究者对理论课教学评价的功能构成作了具体分析:调节功能是理论课评价的一种重要功能。调节的前提是评价和反馈。评价、反馈、调节三者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评价是反馈的前提,为反馈提供可靠的信息和资源;同时反馈作为调节的前提,要求评价得来的信息要及时准确地反馈给思想政治理论课工作者,才能为调节功能的实现提供前提和基础,而调节恰恰是为了更好地实现评价目的[11]。因此,理论课过程评价的功能应包括评价、反馈与调节三个部分。但是,在过程评价的功能系统中,没有对教学问题的有效诊断就无法实现正确的反馈,更谈不上有效的调节。因此,必须把对教学有效性的评价作为优化理论课教学过程评价的核心环节。
(二)评价环境
系统功能的实现也与系统环境有密切联系。过程评价的有效开展离不开追求职业卓越、团结合作、学术自由、个性发展和学习精神的教师文化。概言之,反思与批判的教师文化是理论课教学过程评价有力进行的内在要求。因为,教师不仅是专业的人,更是一个真实的人。“教师不是孤立地生活在自己的观念世界之中,不是冷峻地用头脑来决定自己行为和情感的人,也不是用纯粹‘专业人的面具来装点自己教育生活的人,而是过着一种自然的教育生活,随时受着实践感(布迪厄语)左右的‘凡人。教师身体不是教育观念的风向标,不是任凭教育理论涂写的画板,而是有着自己独特行动的逻辑的存在。”[12]因此,教师的行动,必然是教师文化化的结果。反思与批判教师文化的形成才能更有力地推动理论课过程评价的有效开展。
(三)评价效度
评价效度是指教学有效性及其程度能否通过过程评价真实地被反映出来。只有确立正确的评价价值标准,选择合理的评价对象和方法及其合适的评价主体,教学评价才能最大限度地真实反映出理论课教学的有效性。但是,评价方法受评价对象所限制,评价对象又受评价的价值标准所规定。评价对象和评价方法与评价主体又相互制约。因此,确保评价效度的根本在于如何实现各评价要素及其关系的最优化。其中,评价价值标准的科学性是核心。因此,提高对教学有效性的认识水平是保证评价效度的关键。
当前,学界缺乏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过程评价的系统研究。但是,“如果我们的视角只停留在对实践活动结果的有效性的关注,那么,最多只能导致我们对现有实践成果的选择性利用,而无法实现不断提高实践活动有效满足人们需要的程度的目的”[13]。因此,只有有效地开展揭示对象性活动与其结果效用性之间的因果关系的理论课过程评价,才能有力地帮助教师展开对自身教学过程的反思与批判,进而实现对教育教学实践活动的改进。
参考文献:
[1]陈玉琨.教育评价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12.
[2]张华.课程与教学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390.
[3][11]朱诚蕾,王茂胜.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评价的调节
功能探析[J].福建论坛,2007,(8).
[4]李斌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体系的特点及其
相关理论依据和原则探讨[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07,(2).
[5]肖新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探析[J].青海师
专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6).
[6][7][8]王小明.教学论:心理学取向[M].上海:上海教育
出版社,2005:131.
[9]王坤庆.教育哲学——一种哲学价值论视角的研究[M].
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75.
[10]瞿葆奎.教育学文集:教育评价[M].北京:人民教育出
版社,1989:313.
[12]龙宝新.教师教育文化创新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
版社,2009:225-226.
[13]沈壮海.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
出版社,20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