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前高职学生基本上是90后,个性鲜明,自我认知不明确,对于自身该如何进行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更是知之甚少,加之目前部分高职院校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教育存在一定问题,因此文章就针对上述问题,提出对于90后高职学生要进行全程化职业生涯的教育,改进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内容并拓展其载体建设。
关键词: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就业
自2008年以来,90后学生就相继进入高职院校学习,他们个性张扬,强调自我,沉迷于网络,与他人交流障碍较多。对于高职学生来说,将来走出校门后如何能顺利也是社会一直关心的问题。中国有句古语说得好:“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就强调了计划的重要性。对高职学生而言,科学的生涯规划对职业的选择及其今后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一、当下90后高职学生职业规划中存在的不良现象
1.自我认识不全面,职业定位不准确。受当前社会环境影响,大多数高职学生都是在家长的意愿与安排下生活,很少会认真地思考自己有什么兴趣爱好及特长,也很少会对自己进行深刻剖析。在高职院校里,他们更是对自己的未来比较渺茫,没有长远的计划和奋斗目标,学习上较为懒散,心态浮躁,沉溺于网络世界,从未考虑过将来要从事哪行哪业,过着“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闲适日子。
2.盲目追求“三高”,自我期望过高。对于将来不管从事何种行业,90后高职学生都希望到大单位里,追求着“高收入、高职位、高福利”的待遇,对自己的职业预计期望值过高,盲目追求着一些不切实际的东西,过多关注眼前的薪酬和福利待遇问题,并没有考虑个人的未来发展方向与空间。
二、目前高职院校对于90后高职学生职业规划教育体系所存在的问题
1.高职学生职业规划教育时间过于滞后。大多数高职院校都是在学生临近毕业的前一年才开始开设《就业指导》、《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等课程,不能使学生有明确目的,有计划地过好在校生活,完全不能使高职学生提前适应自己将来所要从事的职业,进入角色热身中去,不能满足社会对高职学生顺利就业的需求。
2.高职学生职业规划教育内容与形式单一。高职院校开设的部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在内容上比较死板、单一,并没有形成固定的课程体系,过多注重理论,还是主要停留在传统的、灌输式的、单纯的课堂授课形式,缺乏系统性与实际操作性,更别提一对一的指导了。
三、对90后高职学生进行合理化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鉴于上述学生与高职院校存在的相关问题,我们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更应深究其原因并进行分析,提出相关措施进行适度地改革与提升,使得高职院校里的90后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更加合理更具实效性。
1.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第一步,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认识自我。我们要帮助每一个学生深化自我理念认识,从根本上、内心深处关心自己未来的路,逐步树立自我经营的理念。自高职学生一进校,学校就应当对于学生的兴趣爱好及特长进行广泛的问卷调查,鼓励学生们有针对地参加自己喜欢的社团组织,多做能充分发挥自己特长的活动与竞赛,能充分肯定自我,增强自信心,提升自我竞争意识,这样才能为将来的职业生涯规划打好基础。
2.高职院校应当对学生进行全程化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为此,可以结合90后高职学生的特点,量身分几个阶段对他们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第一阶段, 对于刚刚进入校园的高职学生来说,除了开展相关的适应性教育之外,还可以渗透职业启蒙教育,组织开展相关的系列主题教育活动, 主要让学生了解校史校情、规章制度及专业课程设置, 与此同时,要进行本专业的社会定位、就业现状、职业前景和职业道德等诸方面情况进行介绍,使高职学生得到职业启蒙,明确将来的职业角色,激发他们的职业意识。
第二阶段, 面向全校高职学生开设《就业指导》等必修课程, 侧重开展职业定向教育,同时充分发挥朋辈榜样示范作用, 邀请成功校友走进校园,现身说法, 积极开展主题为“身边人讲述身边事,身边事影响身边人”的活动,增强高职学生对自己所选专业充满信心,相信自己将来在社会上也能有一番天地,对高职学生在思想上产生有效的、积极的教育意义。
第三阶段, 避免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设计过于理想化,侧重开展职业体验教育。学校及系院积极与企事业单位联系,共建有效的校内外实训基地。因为校内外实训基地能有效巩固学校里所学的理论知识、到基地上训练职业技能、直接获取职业认知、实现与职业岗位“零距离”接触、全面提高综合素质。另外应当鼓励支持高职学生组建或参与以提高职业发展能力和就业能力为目标的社团组织, 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实践活动:如走进名企参观、课堂上模拟招聘、 设立创业论坛等帮助学生了解职业特点和职业道德的要求, 结合实际对职业目标进行初步修正。
第四阶段, 开展岗前职业培训教育, 特别是关于职业道德教育和职业技能提高方面等, 使得高职学生走出校门后,能更适应职业岗位对他们的要求。另外还可以邀请专家来介绍就业经验,开展已就业学生与未就业学生之间的经验交流会等,针对就业过程可能会出现的不良心理进行适当调适,对于有不良就业心理的学生,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进行一对一辅导。
经过全过程化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90后高职学生们了解了专业、职业、事业之间的相互关系,能有意识地培养专业兴趣,通过职业探索与专业教育培养自身的职业道德,将来极大可能地形成爱岗敬业,恪守职业规范、诚实守信的职业道德准则。
3.拓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载体建设。传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以授课形式进行的,沉闷的课堂与单一的内容无法积极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为此,拓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载体建设很有必要。
首先,引导校园文化载体建设。可以通过开展生动活泼、具有现代高职学生气息的校园文化活动来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行动规范和生活方式产生积极的影响。如迎新晚会、五四青年节活动、一二九合唱比赛等,都能通过相关文化活动的灌输、熏陶、感染、启迪来引领高职学生的精神生活,体现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其次,拓展校园媒体载体建设。主要通过校园广播电台、自办刊物、橱窗、板墙报以及各种标语、条幅等宣传载体来广泛关注学生就业发展中的系列问题。可以调动高职学生的积极性,让大家广泛地参与制作刊物,如《就业探讨》、《大家来谈就业》等属于学生自己的作品,用学生自己的话、自己的思想教育自己,由他律转变到自律,也能在90后高职学生群里受到普遍欢迎,这对他们的职业生涯规划有一定的指引意义。
再次,创新社会实践载体建设。引导与教育高职学生要充分利用寒暑假时间,运用社会实践载体来增强自身的本领,提升就业竞争力。通过科学试验、生产实习、科技小发明、创办模拟公司等来检验具备的专业学习知识;通过了解社会、了解国情相关的社会调查、社会考察、参观访问等来拓宽视野,不断丰富社会实践的经验,才能使得90后高职学生更加明确自己适合做什么,对职业生涯的方向更清晰。
结束语
对于90后高职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是通过一次简单的职业生涯讲座或课程就能解决的,这需要我们思想政治教育者从思想上高度重视,从行动上认真执行,从结果上查漏补缺,强调教学与实践相结合,强调理想与现实相结合,强调规划与个人相结合,方能实现专业化、职业化,具有较高的职业生涯规划水平,才能在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中起到教育、指导与引导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劳晓芸.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教育工作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2006(6).
[2]陈立民.高校辅导员理论与实务[M].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2008.
[3]杜奇勇,李静.高校如何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工作[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7(16).
(作者简介:孙文萍(1980-),江苏南通人,华东师范大学在职硕士,南通市广播电视大学辅导员,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