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绿色环保产业推进文明生态村建设

2012-04-29 12:12申宗民
新闻世界 2012年6期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

申宗民

【摘要】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但同时也不可避免地产生了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问题。为了更好地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土地和家园,笔者认为应大力发展绿色环保产业,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依靠科技创新发展可再生能源,以更有效的方式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文明生态村建设,实现农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绿色环保产业;文明生态村;可持续发展

随着我国经济的日益发展,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人民的生活质量有了显著的提高,绿色GDP也得到了重视。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在社会建设中要协调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生态平衡间的关系, 通过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生态保护型的新型文明生态村,来促进经济的持续增长和农民生活质量的改善,真正实现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一、文明生态村建设的提出

生态村建设作为一项国际潮流,引领着全球人居环境、住宅设施、村落文明及生活方式的重构与改善。这一理念最早是由丹麦学者Robet Gilman于20世纪90年代初提出。国外生态村运动的产生条件与发展实况虽与我国国情、农村现状不完全相符,但其体现的内涵方式、宗旨目标都对我国农村发展有很大借鉴意义。我国从现有国情出发,根据目前农村存在的大量生态和环境问题,一改往日只追求经济发展而忽视生态环境保护的老路,把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新型的文明生态村提上日程,来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文明生态村建设是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为突破口,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为出发点,“经济发展、民主健全、精神充实、环境良好”为内涵,融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生态优化为一体,实现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互利共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良性统一。文明生态村建设的主题体现在四个“生态”上,即发展生态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培育生态文化、开创生态理念,顺应了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生态环保观要求,推动了农村经济社会的统筹发展,满足了农民在物质丰盈的同时而伴有的精神文明层次的提高,是中国古代“天人合一”思想的侧面反映和“民为邦本、本固邦宁”伦理观的重要体现。简而言之,注重生态和谐与环境保护是新时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题中之义,在这项普惠于民、民生为本的伟大征程中,要积极协调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保的关系,合理高效地开发自然资源和可再生能源,推进文明生态村的宏伟建设,实现农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我国农村的生态和环境现状

我国农村的生态和环境问题总体概述有三点,具体表现如下:

1、功能区未得到合理规划

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生活功能区与牲畜饲养区的分界不明晰、混杂于一起,导致生活环境恶化,夏季尤为明显,蚊虫滋生、臭气熏村,严重影响村民的身体健康和村容村貌。此外,大部分村庄未设置垃圾集中处理区,导致全村上下、由内至外成了一个垃圾倾倒区、回收站、“收容所”,道路两旁垃圾比比皆是、“蔚为壮观”。住房与耕地用地时有冲突,生活和生产污水排入干净水域,部分农村人畜共居,未进行有序的规划建设,没有宜居的生活空间和卫生的私人环境,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

2、生产和工业垃圾乱堆乱放

农村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造成了农村垃圾数量的猛增,更伴有结构类型的变化,由过去的菜叶瓜皮、柴火秸秆演变成塑料电池、农膜药瓶、工业废品等难腐蚀物的大量堆积,约占总污染物的1/3。同时,部分地方农村经济的发展不科学也导致生态环境不断恶化。例如,以煤为主燃料的传统乡镇餐饮业、加工业排污量大;以柴油和含铅汽油为主耗能的农用机车所排出的黑气造成大气污染;个别砖瓦厂、采矿厂的盲目开采,造成滑坡泥石流和水土流失;部分河流上游的造纸厂、冶炼厂对农村水体构成严重威胁。

3、农村垃圾处理技术落后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小城镇和农村聚居点规模迅速扩大。但在“新城、新镇、新村、新房”建設中,规划和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普遍滞后,村民一般将生活垃圾直接排入河沟渠或就地堆放,导致了“脏乱差”现象。除个别新农村建设试点用垃圾车将垃圾集中输送、处理外,大多数村镇都将垃圾就近堆积,而后焚烧填埋;或随便丢弃,致使沟渠河塘填充淤塞、土地河流污染严重。这些垃圾处理手段及理念思想落后、技术水平不高、生态破坏严重,也对周边城市的生态建设构成了威胁。

三、发展绿色环保产业的具体措施

1、发展农村可再生能源,合理规划功能区

合理利用农村生活垃圾和农作物秸秆发电,挖掘人畜粪污制备沼气,开发水能、风能、太阳能、地热能等供热,既可就地取材、变废为宝,又能节约能源、优化环境。这些年农民在生产生活方面对能源需求量的日渐增长,国家对农村能源的供给量相比工业化城市更大的需求量而言相对较少。此方法可以持续稳定地增加对农村能源供应,从根本上解决农村能源匮乏问题。同时也需要村镇基础设施合理布局的相关配合,结合具体村镇原先布局和设施现况,实行“五分”原则,即“分类指导、分开布局、分工协作、分地管理、分步进行”。建立工业园区,引导乡镇企业向园区集中,实行污染集中控制和处置。变以往村居住宅散乱向建设专门集中居住区发展,变以前房屋质量粗糙向“安全至上”迈进,变曾经垃圾乱堆乱放向建立垃圾集中收集处理站靠拢。将农业生产在村庄范围内进行功能分区,将农田与宅院、种植与养殖、生产和生活、环境建设规划与农业产业布局有机结合起来,合理进行各个地域的规划与管理。

2、加大投入科技含量,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把先进成熟的科学技术具体运用于“三农”问题的实际解决中,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导航,抓好农林牧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基地建设,“引进”和“创新”相结合,加大建设相关科技攻关,深化农业科技体制改革,组织实施品种优化项目与技术推新工程。加强农村环保适用技术研究,细化具体实施措施,从小范围“试验区”着手,建立政府、企业、社会多元投入机制。推动农村环保科技创新,研发农村生产生活垃圾及农业废弃物的无污分解、循环利用,科学核定农村健康危害评价标准,建立农村环保适用技术发布机制,通过试点示范、教育培训、咨询指导等方式,快速转化、应用科研成果和创新工程,促进农村环保适用技术的推广和普及。着力兴建绿色技术科研基地,培养攻坚性农业科技人才,积极深入实践,融合政府、学校、科研部门的力量,重点攻破废弃物转化技术、垃圾减排技术、生产环保技术等实用技术的研发。同时注重农业装备和农耕器材建设,尽快实现生产的机械化、工程化及科技化,早日踏上农业发展现代化的新征程。

3、优化升级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继续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开发“天然”食品,推行清洁生产,发展高效生态农业。按照经济环保化、生产科学化、产品优良化的要求,以粮食功能区和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为重点,促进土地规模经营和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基地建设,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和农作制度创新,提高农业的规模化、机械化,及产业的科技化、标准化水平,促进农民创业持续增收。推动乡镇工业结构调整,拓宽农业发展的内涵与外延,开发生物资源,深度加工农产品,延伸农业的食物营养、就业增收、生态保障功能。优化配置农业生产要素,提高资源利用率,推进农作物秸秆、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粪便等废弃物资源的循环利用。根据市场需求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产品,形成循环有序的物流渠道,创建无公害农产品基地,防治生产环节中的污染。要有农产品的质量标准意识,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将农业生产、加工和销售有机结合起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真正意义上“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道路。

结语

可持续发展是文明生态村建设的核心宗旨。我们必须彻底摒弃过去以大量消耗资源能源、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来促进经济增长的旧发展模式,而应采取合理式保护、集约型开发、环境与经济效益并重的战略。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绿色环保产业,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优选能源,减少生产和生活行为对生态环境的负面效应,使得经济的平稳增长与资源的适度利用相平衡,产业的合理开发与生态的保护重视相协调,最终实现农村政治经济和社会环境的共荣发展。

(作者:安徽大学社会与政治学院社会学系2010级研究生)

责编:姚少宝

猜你喜欢
可持续发展
南极环境保护法律规制
生态文明视角下中国光伏产业的发展研究
我国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的研究
江苏省出口产品结构优化升级
中小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
建筑节能新材料应用探究
全球资源治理中的中国角色与愿景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