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百东
在开展学校体育教研的活動中,良好的学校体育教研活动不仅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利于教学常规的落实,促进教学改革的大胆实践,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体育文化,更能创建出和谐的教育教学团队,可以说,学校体育教研活动与学校体育全面发展息息相关。鉴于教研活动的重要性,每个学校的体育教师团队都会有自己的教研活动,形式百花齐放,效果各有千秋。在这个活动的过程中,教研效果会受到来自于活动主体本身(体育教师)的认同感、学校领导的重视程度、教研活动本身的载体是否有效等各方面要素的影响。
一、体育教研活动载体之“言之有物”
“言之有物”,就是要求我们在开展教研活动时,要有明确的主题(议题),主题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几个,但是要确保在一次教研活动中有所侧重,不要泛泛而谈。要让每个参与者做有准备的教研,不能想到哪说到哪,想起啥就说啥。在教研活动中,要说真话,少说空话、假话、套话,不要冠冕堂皇,更不要出现“小团体”现象(团体内的相关议题就主动参与,不然就一言不发,或是说些“风凉话”)。
“言之有物”落实到教研活动中,可以是针对学年、学期(或单元等)教学计划的制定,明确内容、厘清头绪;可以是针对课堂常规管理落实情况的汇报,杜绝班与班之间管理上的差异,造成学生间感觉上的“松紧不一”;可以是设备、设施、器材的使用与管理,有效利用教学资源,责任到人,避免浪费;可以是各备课组长针对本年级教学进度的分析与展望,对教学做出阶段性评估,便于协调后续教学;可以是提升运动队训练水平的研讨,挖掘潜能,争创佳绩;可以是整顿课间操、课外活动的策略座谈,提升学校德育窗口的示范作用;可以是教师教学心得或教学困惑的探讨解析,互帮互学等。这样的教研活动一般1个月召开1-2次比较合适(学年、学期教学计划制定除外),能够对有些问题及时进行纠正或弥补,确保学校体育活动顺利推进。
二、体育教研活动载体之“就事论事”
“就事论事”,是指以学校体育相关活动或相关事件作为教研活动的载体,教研活动仅仅围绕这些活动或事件展开,为推动活动的有效开展或事件的顺利解决而采取的一系列活动。
“就事论事”,落实到教研活动中,可以是针对一堂“汇报课”或“公开课”“示范课”“说课”等进行的听(看)课评议,在这个过程中,大家各抒己见,取长补短;可以是针对教师基本功演练的相关内容进行操练、研讨,通过集体的操练、研讨,在提升个体专业素养的同时,推动教师专业化的发展;可以是针对一次运动会,或是球类比赛等的规则设置、人员分工、方案落实等的布置,从而使人人有事做,人人当主角;可以是针对某一改革方案、教研课题、教学文章、课堂案例、教材教法、教学事故等的专题研讨,通过学习、分析、论证等方式,大家畅所欲言,达成共识。这样的教研活动一般与活动或事件相衔接,若是有活动无教研,活动就会流于形式。有事件无教研,事件就不会达成共识或降低发生的几率。
三、体育教研活动载体之“另辟蹊径”
“另辟蹊径”,是指体育教研活动的形式与内容应该是多样与多元的,不要局限于学校内部“闭门造车”,也不要局限于体育教师群体内部“坐而论道”,应该放到更大的环境中去提升教研水平,让更多的人在我们的体育教研活动中出谋划策,从不同角度提升学校体育的品质。
“另辟蹊径”落实到教研活动中,可以是校内的“联合教研”,把校长室、学生部门、教学部门、年级组的领导们请到一起,共商学校体育之大计,共同探讨学校体育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办法;可以是有针对性的外出调研,向兄弟学校学习好的管理经验,学习优秀的教学成果;可以是把专家、学者请到学校进行“诊断性教研”,针对学校教学、科研或某一方面存在的问题或愿景进行“问诊”“把脉”,促进学校体育工作的快速发展;可以是跳出学校体育范畴,从哲学、美学等其他学科中广纳思想,丰富内涵,从不同视角提升学校体育的品质。这样的教研活动,应该每学期(或学年)开展1-2次,这是凝聚人心、展望未来的最佳契机。
四、体育教研活动载体之“有规可循”
“有规可循”,是指教研活动要有一定的规律性,不能随意。活动的规律性是开展活动的内在保障,可以令参与者减少很多请假的借口,更能形成良好的教研风气。规律的形成不但需要制度的约定,更主要的是要制定好每学期的教研计划。
“有规可循”,落实到教研活动中可以是单周校内教研,双周校外教研;可以是从教研组长开始,按顺序每位体育教师组织教研;可以是按年级备课组顺序组织教研等。这样的教研活动一旦形成良性循环,就会有很多教研内容得到落实,在推动学校体育发展的同时,创建了体育组内部的组室文化。
综上所述,通过不同载体开展学校体育教研活动,目的就是要把学校体育教研活动落到实处,并在开展学校体育工作的过程中,把教研活动中形成的教研成果加以转化,因为教研成果是教研活动的核心价值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