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女性主义理论中的超性别的特点在虹影小说中的体现

2012-04-29 06:08宋敏翟小娜
考试周刊 2012年52期
关键词:虹影女性主义话语

宋敏 翟小娜

摘要: 随着西方女性主义理论的涌入,越来越多的女性文学作品逐渐为我们所关注。而虹影是在大陆具有代表性的女性作家,作品独特另类。本文重点论述西方女性主义理论中超性别这一特点在其作品中的体现。

关键词: 女性主义虹影超性别

1.引言

从十九世纪末起,直至整个二十世纪,西方社会掀起了两次女性主义的浪潮。第一次浪潮以争取妇女选举权和财产权为主要目标,第二次浪潮与后现代主义怀疑一切真理,摧毁一切等级秩序的大气候相契合,其目标已从政治领域转向意识形态和文化领域,其影响范围也从西方蔓延至全球。在后女性主义阶段,女性主义者开始向人们的思想,特别是头脑中的男性意识争权,也就是女性主义在面对男权的威胁和面临被边缘化的危险而对自身作出重新的定位,从而使女性获得解脱、超越和最终的解放。有“法国的弗洛伊德”之称的雅克·拉康是这一理论的代表。虹影作为享誉世界文坛的著名作家、诗人、美食家,其小说大多弥漫着浓郁的女性主义特征。她之所以有勇气写如此激进、张扬的女性主义文本,与她流散作家的独特身份有关。她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期旅居英国,在伍尔夫的家乡饱受西方女性主义理论的熏陶,女性主义的思想已经深入她的骨髓。西方女性主义理论的一大特点就是超性别,这一特点在虹影的小说中体现得较为明显。

2.西方女性主义理论中的超性别的特点在虹影小说中的体现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中国女性主义写作可以说是一种相对封闭的写作,局限于在个人视域讲述自己的事情。虹影能把握个人故事和社会历史、本土与异域之间的张力,为传统的女性写作带来新的突破。

虽然“女性话语”是颠覆带着男权文化烙印的“男性话语”的一种手段,但这种从一个极端走到另一个极端的做法只是一种简单化的二元对立的思维。随着性别结构的不断改变,男性过去所持有的特权亦慢慢消失。“超性别写作”的产生开始逐渐淡化女性创作中的“性别”标签,而虹影所实践的“超性别写作”也为她的女性主义写作注入了别样的风格。相对于男性作家对外部世界的关注与创造,多数女性作家通常不再关注厚重的历史,而是退守到心理或生理层面,从集体的眼光中分离出女性的自我认识、自我感知、自我欲求与自我选择。然而虹影的小说总是联系一些宏大的背景,或者一个时代、或者一个国家、或者一个民族,从女性角度见证并揭示这些故事和深层的原因。虹影以一种实在的目光关注普通人,甚至是底层人的生活。她关注女性更关注人类。从她的小说中可以看到女人作为整个人类的一部分而不是作为独立的性别在社会历史中的生存状态。战争、大饥荒、二战前的中国、正在修建的三峡大坝,虹影的“超性别写作”显示出大家的风范。仅读她的作品,难以分出作者的性别。虹影的女性主体,是隐蔽的。中国当代女性主义作品那些纠缠不断的、细腻深入的女性气息,那种明显的女性立场——自怨自恋、自暴自弃、诋毁男性和过于“私语化”的写作,往往是批评家的诟病之处,而虹影却是以“中性话语”进行着“超性别写作”。如《饥饿的女儿》回忆了我国的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也是出生于六十年代的人的一个生命历程:从1949跨越到大跃进,从大饥荒跨越到“文革”,从“文革”跨越到八十年代解冻。在这部小说中,虹影并非只是揭露苦难,舔着伤痕,而是写出了人在强悍生命力的感召下,在极端的境遇中激发出的顽强的求生意志,并维护了自己作为人的独立和尊严。其次,长时期旅居海外的生活使得虹影拥有一种全球化的视野,多国地域色彩与人文风情流露于她的文字之中,体现出各种文化元素的碰撞、融合。如《阿难》中浓郁的宗教色彩表现出的跨国文化的交融,《女子有行》中上海、纽约、布拉格的多国地域色彩和人文色彩。再者,她的文字摒弃了很多明显专属于女性的特征,克制了自己潜隐的感性,她坦承自己不喜欢“小女人”般的表达方式,她总是用极为理性的话语描绘出一个个处于宏大历史背景之下的女子演绎命运的场景,那些女子缺失传统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的娇弱和伤怨,亦避免了当代女性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总是局限于家庭婚姻或者爱情泥淖的范畴,其贯穿始末的凛然大气完全可以与男性作家的作品相抗衡,让读者流连忘返在她笔下的世界中,常常难以相信它出自一个女性作家的笔触。这一点在当代女作家中着实少见。虹影“超性别”写作的内在,常常在于释放女性潜能来颠覆男权。以《饥饿的女儿》为例分析。虹影自传式小说《饥饿的女儿》讲述的是一个女子极端的生命体验,充斥着生与死、爱欲与孤独、逃离与寻找、宿命与意志、虚构与真相。这部小说不仅是以饥荒时代里底层人民的生活现状揭示中国城市贫民窟严酷现实的清晰影像,而且记录了一个女子成长的经历与痛楚。在主人公“六六”的成长过程中,没有受到一个女孩子应有的呵护,她必须比男孩子更加坚强,独自面对许许多多的人生难题。

3.结语

当代女性主义写作者们普遍囿于躯体写作、闺阁怨语的话语模式。虹影却把笔触伸到人类普遍关心的问题,以悲悯的情怀、广阔的视野看世界,并且展示出问题的复杂性和深刻性,而不单单是给出问题的现成答案。西方女性主义理论中的超性别的特点在其在小说中的体现更是值得读者作深层次的思考。

猜你喜欢
虹影女性主义话语
虹影,我的诗人朋友
现代美术批评及其话语表达
女性的河流——虹影词典40则
《人·鬼·情》中的女性主义
虹影:儿童文学的闯入者
《花月痕》的女性主义解读
虹影:我一直与世界格格不入
话语新闻
话语新闻
《飘》的女性主义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