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预订和现场采购两种采访方式的利弊分析与对策

2012-04-29 05:05:41杨前进
图书馆界 2012年6期
关键词:利弊分析对策

图书馆界(LibraryWorld)2012年第6期(No.6,2012)杨前进:书目预订和现场采购两种采访方式的利弊分析与对策 [摘要]采用何种采访方式来采购图书是采访人员在采购文献之前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它关系到图书采访的质量。该文通过对图书馆书目预订和现场采购两种主要采访方式的利弊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采访工作;采访方式;利弊分析;对策

[中图分类号]G253.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6041(2012)06-0084-03

近年来,受网络技术的影响,公共图书馆中文图书采访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呈现出网络采购、联合采访、资源导航等新型采访方式与传统采访方式并存的局面。但据有关调查数据显示,书目预订和现场采购仍是大多数公共图书馆最常用也是最重要的两种采访方式[1]。随着图书馆采访环境的不断发展变化,现行的两种主要采访方式的利弊也日益凸显出来,给采访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因此,本文着重对书目预订和现场采购两种主要采访方式的利弊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1书目预订的优劣

1.1书目预订的优势

书目预订是指图书的发行商或经销商向图书馆发出已经编制好的书目信息或者是将要计划出版的书目信息,图书馆根据本馆的馆藏需要对这些书目信息提供的图书种类和复本量进行勾选登记,然后在规定的时间范围内将拟订订单发给发行商或经销商,发行商或经销商再按照预订的种类及复本数送达图书馆。这种采访方式有信息量大,选择范围广;信息源稳定,系统性强;图书查重准确、快捷等优势[2]。

1.1.1信息量大,选择范围广。书目信息能反映不同时期、不同学术领域图书出版发行的情况,包括介绍图书的作者、出版者、出版地、出版时间、图书内容、图书价格、适合读者群范围等情况。不同种类的书目信息分别记录了不同种类文献的出版、发行情况。因此,图书馆通过书目信息来了解文献的出版发行情况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公共图书馆特别是省级的大型公共图书馆作为文献信息搜集和传递的重要机构,要收藏不同种类、不同学科领域、不同版本装帧形式、不同地域等图书文献资料,具有收藏数量大、范围广的特点,这就需要图书馆采访人员必须大量掌握图书文献的出版发行信息量,而通过书目预订这种采访方式,采访人员就可以根据大量的书目信息掌握各种不同类型文献的出版发行信息,然后根据读者需要和馆藏收集方向有计划、选择性地购买所需文献。

1.1.2信息源稳定,系统性强。以《社科新书目》《上海新书目》《新华书目报》以及各地出版社和书商自行发行的书目等为代表的书目信息作为一种公开发行的出版物,它同其他期刊杂志一样,具有连续性、稳定性、系统性的出版发行特点,通过这些特点,图书馆采访人员能对浩如烟海的文献加以获取和控制。图书馆的文献采访作为一项常规性、系统性、连续性的基础业务工作,需要有相对稳定的书目信息源,特别是对一些多卷集、丛书系列图书、连续出版物等文献信息资料需要系统性强的书目信息来满足所采购文献连续性和稳定性。因此,目前公开的书目信息如《新华书目报》《中华读书报》等书目信息资源就已具备信息源稳定、系统性强的特征,采访人员可以根据不同的书目信息及时、准确、全面地购买这些文献资料,以此确保图书馆对文献收藏的系统性和连续性。

1.1.3图书查重准确快捷。查重就是图书馆采访人员在采购新书之前利用某种工具和方法对拟采购的图书在本馆的收藏情况进行检索查看,避免重复购买或盲目购买现象的发生。以重庆图书馆(以下简称“我馆”)为例,每年都要购买新书10万册以上,随着购书品种数和单册数量的增加,给查重工作增加了难度。一旦查重不准,就会导致重复采购和盲目采购现象的发生,从而造成人力资源和财力资源的巨大浪费。因此,查重工作是图书馆采访工作的重要环节,通过什么途径来又快又好地对拟购文献进行查重是采访人员必须考虑的问题。在实际工作中,采访人员通过书目预订这种采访方式,利用书目信息提供的ISBN号、题名、出版者等检索途径可以准确、快捷的进行图书查重。

1.2书目预订的不足

1.2.1一些书目提供信息欠真实和准确。书目信息的重要作用在于在采访者与采访对象之间建立一种桥梁纽带的关系,以获得采访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常常发现一些书目提供的信息欠真实和准确。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图书文献使用时间不明确。一些时效性强的图书在书目介绍中没有提供准确的时间范围,使得当这种书实际到达的时候已经不适合读者需要了,以公务员考试参考资料、各种职业资格考试参考资料及计算机方面的教材较为突出。二是图书内容的介绍欠准确。一些出版物在书目介绍中对有关少年儿童不宜的内容没有提及,当预订的文献到达时,发现有暴力、早恋等内容,对少年儿童身心健康有害,明显不适宜少年儿童阅读。

1.2.2文献到货率不高、到货周期长。通过书目预订的文献通常都是出版发行部门计划要出版发行的文献。有时出版发行部门会根据市场需求和预订数量来决定某种文献的出版发行量。如果市场需求少,预订数量不多,再加上受物价、利润等因素的影响,出版、发行商有可能会相应的取消该种书的出版计划,这样就会造成预订的图书不能到货。或者受其他社会环境的影响,一些已经出版发行的书由于可能会对社会产生消极影响,即使预订了也不能按时到货。例如早些时候比较畅销的官场小说《二号首长:当官是一门技术活》以及重庆出版社出版的《读点经典》系列等文献就是如此,影响了图书馆对读者服务的效果。从到货周期来看,根据图书馆有关行业规定,80%的图书到货周期应控制在45天之内,可从实际情况来看,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有些预订了的图书根本不能在规定的时间周期内到货,到货周期往往比规定的时间更长。

2现场采购的优劣

2.1现场采购的优势

现场采购是指图书馆采访人员直接到出版发行部门、图书供应商的库存地直接采选已经出版发行的成品出版物的一种采访方式。这种采访方式的特点是看样书订货。从我馆目前的现场采购方式来看,有经常性的现场采购、各种书市开幕前的团体采购和全国书市的北京选购。这种采访方式也有自己的优势。

2.1.1采访周期短。现场采购一般都是在图书馆所在地的新华书店及书市去选购,由于路程近,采访人员一个工作日内就可以选购大量的文献。

2.1.2到货时间快。每当完成一批图书的现场采购后,图书供应商就能及时地将所购图书送到图书馆,图书馆就能对每一批到馆图书进行及时验收、编目,以最快的时间把图书送到读者手中。

2.1.3能有效控制图书采访质量。现场采购的图书均是已经出版好了的各种文献资料,采访人员可以直接根据图书的内容、文字、图形、印刷、开本、版式等直接进行鉴别而决定取舍,从而有效控制了到货图书的质量。

2.2现场采购的不足

2.2.1查重质量不高,容易重复购买。现场采购工作过程中,最棘手的问题就是查重质量问题。一是由于现场采购一般是用采集器通过图书提供的ISBN号来查重,有些书由于ISBN号不准确,或者一号多书,这时查重就会不准确。二是利用图书采集器来查重有时间差的局限性问题。通过利用采集器对本馆的书目数据进行查重过后,才把需要决定购买的书目信息提供给供应商,然后再由供应商根据订单发货,而这期间其他图书的采购工作也在同时进行,这样,对于在这个时间范围间内已购买的图书无法提供查重数据,导致重复购买的结果。

2.2.2采访广度不够,容易出现漏购现象[3]。一般来说,公共图书馆具有服务人群范围广、用户对文献需求品种多的特点,这就决定了图书馆的馆藏必须具有广泛性、综合性,以便能适应不同读者群的需要。但由于供应商提供的现场采购样书的货源涉及面相对较窄,在广度上往往不能达到公共图书馆的采访要求,另外,由于图书馆文献采购具有品种多、册数少、单册价格低,采购数量大等特点,特别是一些学术性、专业性比较强的图书,由于利润低等原因,供应商往往不愿意提供货源,这样就会容易造成漏购现象。

3图书馆科学使用采访方式的对策

图书馆搜集文献资源的方式很多,除了书目预订和现场采购是图书馆常用的两种采访方式外,还有网络采购、邮局采购、委托采购、征集交换等,但无论采用何种采访方式,都必须从效益、效率、成本、质量等几方面去考虑,在采访经费有限的情况下,采访工作必须遵循美国著名图书馆学家杜威先生提出的“三最”原则,即用最小的成本为最多的读者提供最好的图书。具体来说,可从以下方面入手。

3.1优化整合采访方式,使之取长补短[4]

充分发挥书目预订采访方式信息量大、选择范围广的优势,广泛搜集书目信息资源,包括一些国外的书目资源,在真实客观分析、使用这些资源后再将有购买意向的图书确定下来。改变现有由图书采访人员到图书发行部门或者供应商处现场采购的模式,让供应商或者图书发行部门将图书馆要买的书送到图书馆,让图书馆采访人员直接在本单位进行现场采购。或者说对一些专业性、学术性强,出版周期长,数量少的书可以用书目预订这种采访方式进行采购。对一些通俗性、科普性等大众读物尽量采用现场采购,以缩短采购周期。另外,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优势,使用网上订购、微博荐购等方式,尽可能地减少不必要的中间环节,以提高采购速度。不同的采购方式能互相取长补短,提高采购质量。

3.2借鉴国外先进的采购方式

20世纪70年代被欧洲各国广泛采用的美国的纲目采购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先进采购方式[5],它先由书商编印出一本类似主题词的小册子,发送到各级、各类图书馆,然后由各图书馆根据本馆服务的方向、读者群体等确定采购纲目。书商收到采购纲目后,就会主动将纲目中涉及的图书类别送到图书馆来,采访人员就可以根据本馆的读者需求和馆藏目标自由的选择图书。这种方式适合公共图书馆文献采购品种多、单册价格低、采购数量大的特点。另外图书馆还可以通过这种采购方式来考量供应商提供文献的能力。因为在市场经济竞争条件下,我国每年出版的文献数量大,但发行市场管理混乱,文献价值良莠不齐,盗版图书时有出现,图书馆采访人员可以根据供应商提供的采访纲目及相应涉及的图书质量进行甄别和对比,从而有效控制供应商所提供的文献质量。

3.3建立学科馆员合作采访制度[6]

早在20世纪中期,美国的一些大学图书馆就开始建立学科馆员合作采访制度,通过学科馆员与学科教师、科研人员之间的联络制度,他们通过专家选书、读者推荐采购、采访人员协调等采访方式,努力改善馆藏资源建设质量,提高图书馆的服务能力。目前,我国国内不少高校图书馆也建立起学科馆员合作采访制度,就公共图书馆而言,很多馆都建立起了文献资源建设委员会这一组织,并且通过该组织来行使学科馆员合作采访的职责。这固然是图书馆采访工作的一种创新,但还不够完善,因为这个组织的成员依然是图书馆的馆长、分管馆长、采编部负责人和其他部门负责人,没有其他专家、学者和读者参与,日常工作依旧是本馆采访人员去做,由于受专业知识、学术水平、业务素质等因素的影响,难免给采访人员对出版信息、专业文献信息等文献采购信息获取能力与控制能力造成影响,从而影响整个采访工作的质量。因此,可以建立读者、专家、科研人员、馆员等广泛参与的学科馆员合作采访制度,通过他们的建议和推荐,共同完成采访任务,以便在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阅读需要的同时兼顾藏书质量的建设。

[参考文献]:

[1]景娜,刘淑娥,王妙丽.图书馆中文图书采访方式实证分析[J].四川图书馆学报,2012(2):34—36.

[2]张丽萍.高校图书馆采访方式与质量控制[J].榆林学院学报,2008,18(6):95—96.

[3]陈学清.中文图书采访决策模式的选择性分析[J].图书馆论坛,2010(4):14.

[4]张丽萍.高校图书馆采访方式的整合及采访质量监控[J].西安航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26(2):69—71.

[5]韩冬丽.纲目采购在计算机类图书采购中的应用[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01(3):38—39.

[6]韩冰.基于学科采访馆员制度的文献资源采访[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1(12):140—141.

猜你喜欢
利弊分析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关于职工队伍稳定的认识和对策
活力(2019年22期)2019-03-16 12:47:28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走,找对策去!
技术侦查措施运用利弊及对策分析
陪读现象产生原因及其利弊分析*
新一代(2016年15期)2016-11-16 16:49:42
双重股权结构的利弊分析与立法建议
时代金融(2016年23期)2016-10-31 13:23:15
化妆品店美容导购跟随顾客利弊分析及对策建设
中国市场(2016年35期)2016-10-19 01:46: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