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城市公共图书馆是城市文化建设的中流砥柱,在城市文化的建设中起着资源保障、教育深化、引领城市人文精神的作用。总分馆模式代表现阶段我国城市图书馆的发展方向,是城市文化布局规划和城市文化结构的坚实基础。充分发挥图书馆的城市文化基石和服务城市文化的作用,必须克服现存体制弊端,对当今城市图书馆进行统一规划。
[关键词]图书馆;城市文化;功能;规划
[中图分类号]G258.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6041(2012)06-0042-04
1城市图书馆的公共文化概念
图书馆是文化设施,它对于城市的作用主要通过其对城市文化的影响与功效来体现。图书馆通过其基础文化服务和开展文化活动推进城市文化建设,建设城市经济,提高城市形象及其综合竞争力[1]。
城市文化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由诸多文化要素组成。城市文化并不是一个空泛的概念,它会通过一些具体的方式去体现。实际上,许多城市是通过构造一个公共文化空间来营造城市文化氛围的。公共空间的规模、结构和内涵从总体上体现着一个现代都市的文化水准、文化特征、文化模式以及文化个性。毫无疑问,公共图书馆是公共文化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城市文化区别于传统城市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它能为人们接受、处理、传递文化信息,提供较之先前远为广阔的多层次、多类型的公共空间[2]。城市文化对公共图书馆的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力量。
2现代图书馆服务城市文化的作用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城市化的发展,作为文化事业的城市图书馆也正在经历着新的变革,特别是信息网络技术和数字多媒体技术的发展,给城市图书馆的服务与管理带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和宽阔平台。在新的环境下,城市图书馆作为城市发展的时间、空间和价值观的体现,其存在的价值正在被人们重新认识,其功能正在注入新的内容并发挥着新的作用[3]。
2.1文化资源的保障作用
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不仅体现在对城市物质资源的持续利用上,更重要的体现在城市精神文明和文化功能的持续发展上。在走向更高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过程中,文化资源的保存和持续开发利用,将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图书馆的文化与资源积淀是网络无法比拟的。作为文化建设基础之一的图书馆,在现代科技、网络技术诞生和发展之前的文化积累,仍然是现代图书馆立于现代科技文明之林的不朽基石。
2.2教育职能深化的作用
“市民终身教育的学校”“没有围墙的大学”是近年来图书馆在教育职能方面最响亮的口碑。学习除了在学校,还有很多的地方可以继续学习,国内许多图书馆已成为构建学习型社会的“城市教室”。图书馆的教育职能有着深远的历史渊源,1975年,国际图联在里昂大会上也对图书馆职能进行了界定,其中属于教育职能的论断就占了很大篇幅。这些理论一直在引导我们深化图书馆的教育职能,纠正图书馆的“信息功能唯一论”和“教育功能否定论”的错误观点。
先进的教育理念是图书馆教育创新的思想基础。世界许多国家都将图书馆纳入正规教育体系和作为学校教育的有力补充;发达国家更是把图书馆视为学校教育和科研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4]。
我们常说,图书馆是知识的海洋,在很大程度上,它弥补了学校教育的不足和资源局限。读者抱着不同的求知欲望来到图书馆,有着不同的专业和学科背景,有着不同的阅读爱好,正是由于图书馆良好、广泛的知识信息储存,才较好满足了社会成员的个性需要。与学校教育相比较,我们可以把图书馆的这种全面性社会化的教育称之为“图书馆大教育”。毫无疑问,在建设学习型社会的环境中,读者对“图书馆大教育”的利用将会越来越多。
2.3城市文化的引领作用
对于图书馆的社会职能,长期以来存在着许多不同的观点。随着图书馆事业的蓬勃发展,21世纪以来,现代图书馆的休闲、消遣娱乐和社会文化的功能逐渐得到人们的共识和挖掘,并越来越强化[5]。近年来,公共图书馆系统在开展社会教育活动,参加组织居民的业余文化生活,在完成其文化、教育和休闲娱乐任务外,还根据其在图书馆系统中的作用和地位赋予了一些附加职能。
事实上,图书馆作为人类贮存、传播知识的载体,功能越来越向多元化发展,在美国、英国、德国、加拿大等国家,图书馆已经被归纳成为社区活动中心、信息咨询研究中心、阅读中心、学习中心、文化中心,并被赋予多种职能,扮演多种社会角色。在我国,图书馆的这种社会文化的公众角色也正逐渐形成。
图书馆在继承、贮存历史文化的同时,体现着这个城市的现代文化和精神文明,是现代城市文明的标志,也是引导传播城市文化的标签。图书馆的日常工作内容体现城市文化的方向与潮流,倡导社会道德,塑造着城市的人文精神。
总之,随着社会发展对现代图书馆提出的需求以及图书馆行业自身的发展,图书馆的职能也应随着社会的要求而深化和延伸。
3总分馆制与图书馆城市文化功能的拓展
3.1总分馆制的图书馆城市文化服务优势
总分馆制源于西方,美国的图书馆总分馆制是目前实施得比较普遍和完全的。公共图书馆、大学图书馆采用总分馆形式,总馆统一协调资源,形成总馆—分馆—图书流动站—借阅处—图书流动服务车的服务链。
总、分馆间执行完全统一的管理与服务,有统一的技术管理系统、目录系统、流通等业务系统,人、财、物统一调配。
一个地区或者说一个行政区域的图书馆总分馆体制,无论它有多少个图书馆成员、多少个图书馆分馆(分支)数量,从本质上讲,它实质上就是一个完整的图书馆。克服单兵作战,地区孤立服务瓶颈,这对于一个城市文化资源的调配,人、财、物的管理,实现完全意义上的总分馆制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总分馆制在图书馆的服务方式、服务产品、服务效果和节约成本等诸方面较传统的图书馆服务体现出极大的优势,这种优势拓宽了城市文化服务的内涵,开阔了城市文化服务的功能,为全方位的城市文化服务探索出一条全新的路径。
3.2国内城市图书馆总分馆制有待完善
目前,在很大程度上,我国的公共图书馆建设基本上仍然按照一级政府建一个图书馆、一级政府(机构)管理一个图书馆的模式,图书馆对其上级管理部门负责。这使得图书馆除了在业务上合作与互助互赢的最大获取外,组织核心并不存在联系。因此我国的总分馆制如果要成为系统的组织体系,一定要有政府的支持。只有在总分馆制结构上,依靠政府的力量,彻底解决好图书馆系统结构的人、财、物等方面的政策保障问题,才能更好地发挥图书馆资源共享的作用。
各级政府、各级财政都建一个图书馆会有不少弊端。因为各地区文化、图书馆的地方定位有差别,地方经济与财政实力也有不同,所以会造成图书馆布局与规划投入参差不齐的现象。具体一点说,目前图书馆的总分馆建设在相对发达的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多以市为区域单位,市级图书馆为中心馆(总馆),区县(镇)图书馆为分馆,在技术管理、业务配置平台上容易达成一致,但在分馆的人、财、物等方面的地区规划就无法实现系统性、完整性,出现了馆舍建设与人口分布的不协调、人口密度与馆舍规模不匹配、服务功能和服务效果不均衡、同一总分馆系统从业人员素质与服务水平差异大,甚至部分业务工作也不能够在总分馆系统内全面展开等具体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给读者带来了不便。
4总分馆制下的城市图书馆战略规划
衡量一个城市的发展程度,已从单纯地追求经济发展,转变为追求经济与文化建设并重[6]。人们谈到伦敦,自然会想到不列颠图书馆;谈到华盛顿,就会想到著名的美国国会图书馆。我国上海市在建设国际经济、文化大都市方面倾注了大量心血。自上世纪90年代初以来,先后投入了200亿元建设大剧院、东方明珠电视塔、上海博物馆、科技馆和图书馆等文化设施,展示了其国际大都市的风采与魅力。
文化改革,图书馆的地域规划必须从城市文化的总体发展出发,加强公共图书馆的规划研究。
4.1以文化体制改革促进公共图书馆体制的改革创新
城市文化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是体制保障。如果把发展公共图书馆事业融入城市文化发展的战略之中,就会从一个新的高度来认识公共图书馆事业的意义。只要目标明确,认识到位,战略正确,并且能够从体制与制度方面进行建设与调整,公共图书馆必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并且在自身长足发展的同时,也必将为城市的文化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
虽然现代城市中心图书馆建设取得了可喜成绩,但现在这种中心图书馆体制还是一种自愿联合性质的合作体制,离真正意义上的总分馆制还有很大距离。
城市经济发展与改革为文化建设提供了物质保障,很难想象在一个经济基础薄弱的欠发达地区去进行良好的文化发展规划。因此,这些年,国内总分馆制实施得好的地区主要分布在国内物质与经济基础相对发达的长三角、珠三角一带。然而就是在这些地区,就现阶段的建设规模与成果看,总分馆制也极不完善。从财政投入、人力投入和行政管理机制上并未做到前面提到的总分馆是“一个图书馆”的要求。在很多地方,以市级馆为中心馆、镇区(县)馆为分馆主体的模式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一个馆”,因为市、镇区(县)财政、人事、行政管理有所不同,总馆除了在编目、借阅、网络技术管理平台上规范所谓总分馆的业务范畴外,各个分馆的人事、财政投入与分配、行政管理、设备与资源的投入分配都无法进行统一管理。总之,目前的总分馆制尚无法进行完全的人、财、物资源的统一管理和分配。
针对上述弊端,应该打破图书馆管理的行政区划,“直辖”管理。借鉴我国目前的海关、技术监督、工商行政的管理方式,总分馆制的管理可“一统到底”,实行打破区域管理,即一级政府办一个图书馆、一级财政投资一个图书馆的做法,从而使在一个相对独立的行政区域内(目前以市级为中心)只有一个图书馆,这个图书馆在市级行政区域的半径内拥有对所有分馆的地区规划,人、财、物及其行政管理等资源的规划与分配。在市级行政与规划隶属上只是一个单位,从而实现市级区域内真正意义上的总分馆制。在珠三角的一些地区,我们也开始看到了多级行政、财政分层划拨资源、同一总馆管理的做法,使目前总分馆制建设更进一步。
4.2区域范围内的总分馆布局统筹规划
4.2.1分馆布局的半径与密度。黄金地段应作为公共图书馆的选址。中心图书馆应建在购物中心,由当地政府出资租赁黄金地段的商业楼宇,使公共图书馆成为繁华商务楼的有机组成部分。
以美国皇后区为例,该区有1家总馆和62家分馆,使该区200多万人口能够享用3万多人拥有1家公共图书馆的服务[7]。同时,该区还确定了20分钟图书馆服务圈,即分馆设立的原则是在每两个相邻馆之间的距离步行时间不超过20分钟。
又如澳大利亚,现共有1513家公共图书馆及其服务点,每个图书馆服务点的半径为2~3千米,在澳大利亚2100万人口中,约1.38万人口就拥有1个图书馆。
一般来说,图书馆分布标准是按照人均册书、区域间隔半径、每家图书馆的人均服务人数等指标来设置的,根据地区经济和人口分布的疏密度而略有不同。行业内公认比较好的总分馆分布状况是:人均2万人有一个图书馆,间隔20分钟的步行距离(服务点半径1.6千米左右)。
4.2.2经费和人力资源得到保障。图书馆经费应由政府予以保障。发达国家的一些较为成熟的做法值得参考,图书馆常年的经费划拨、馆员的人力资源投入达到66%,法国2007年的图书馆经费中,馆员的工资数占到约88%。总体上看,图书管理员至少应该纳入地区公务员待遇及地方财政的保障机制。
4.2.3统一的馆藏与资源调配。现阶段国内的一些地方总分馆体制中,市、县、镇级的图书馆多存在行政和财政各自独立的问题,在体制上造成了图书馆人员、图书馆馆藏及其他“总分馆”资源调配的约束,图书馆人员不属于同一财政单位发工资,图书的采购与所有权归属各个“分馆”,图书馆展览、讲座、电子资源、参考咨询等相关文献信息很难做到全地区、全方位的系统调配,从而使完全意义上的总分馆制服务大打折扣。因此只有在体制上彻底解决上述弊端,才有可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图书馆总分馆制,而不是将总分馆制仅仅停留在集群管理的技术平台上。这样才能实现统一体制下的图书馆馆藏与资源调配。
4.2.4总分馆制完善的物流运作系统。总、分馆财政主体的不同,亦是现阶段制约总分馆制物流系统发展的一个瓶颈。RFID技术的广泛应用,为图书馆物流识别系统提供了极其方便的技术支持,而总分馆制下图书馆的物流系统,更需要的是较为庞大的硬、软件交通系统的支撑,如网络技术平台、交通车辆与相关对应的物流设备。在总分馆制下,通借、通还所造成的大量图书流通、文献归位、读者文献预约、内部馆藏文献和资源调配问题都向图书馆的物流系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此,要完善总分馆制运作,图书馆现代化的物流体系必须先行,做好服务。
[参考文献]
[1]李超平.先进的城市文化需要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同步发展[J].图书馆建设,2006(3):9—11.
[2]裴小郁.试论公共图书馆与城市发展[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20(20):43—44.
[3]冯玲.城市文化建设与图书馆的发展[J].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02,9(2):79—82.
[4]李丹,刘兹恒.论公共图书馆的社会教育职能[J].图书馆建设,2005(6):22—25.
[5]李夏楠.公共图书馆在提升城市文化品位中的作用[J].河北科技图苑,2010,23(6):90—91.
[6]陈本峰.城市文化的图书馆战略——以东莞“图书馆之城”为例[J]图书馆建设,2010(12):57—60.
[7]程宏,叶小东.美国公共图书馆一瞥[J].中外文化交流,2005(7):4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