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疑、究疑、释疑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2012-04-29 05:06刘吉昕
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 2012年6期
关键词:制法上台二氧化碳

刘吉昕

问题探究法,即运用激疑、究疑、释疑的模式进行教学,可对学生进行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培养。下面我们谈谈用此法进行《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教学的一点看法。

一、设置环境,激发学生产生疑问

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我发现学生学习《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时感觉很简单,但是掌握得却很不好,常常把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写成C+CO2——2CO或CaCO3——CaO+CO2↑。尽管上课时教师一再强调,他们也似乎全懂了,一段时间后又会犯同样的错误。针对这种情况,我认真总结教学过程中的问题,研究艾宾浩斯的遗忘规律,即先学的知识抑制后学的知识,并或多或少地影响他已有的知识。在教学中,以上两个反应在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特别是碳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的反应,学生已多次接触,书写很简单,主要问题出在什么地方?如何让新的知识在脑中有一席之地呢?

首先,让学生回忆已学过能生成二氧化碳的反应,经过学生不断地补充写出5个化学方程式:

(1)C +CO2——2CO

(2)H2CO3——H2O+CO2↑

(3)CaCO3 ——CaO+CO2↑

(4)Cu2(OH)2CO3——2CuO+CO2↑+ H2O

(5)2CuO+C——2Cu+CO2↑

其次,精心设计问题意境。让学生思考:以上5个化学反应中有无适合用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4人一小组讨论),经过短暂的讨论,很快得出了答案:(1)或(3)。对学生的回答,我们不立即判断对错,而是不惜表扬言辞肯定他们积极参与活动、积极参与思考的优点。

第三,引导学生思考:若使用(1)或(3)的方法用来实验室制二氧化碳,将如何设计实验?

通过有目的地设置疑问,让学生认知产生矛盾、以求解疑,这不仅诱发了学生积极的思维,而且促进了学生对教学内容做进一步的深入思考,既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又培养了创新能力。

二、开启学生寻根究底的原动力

初中生的年龄正处于儿童与青年的过渡时期,处在一种趋向成熟的状态。心理状态表现为:对什么都好奇,对什么都想动手试一试,并喜欢打破沙锅问到底。目标定得太高,他们在动手求解中得不到满足,就会失去学习的兴趣。我们要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

前面提出的问题经过讨论后,请几位同学上台边讲边演示,不断提问以引导,让学生们自己发现(1)或(3)行不通。这时,他们急于知道实验室到底用什么来制取二氧化碳的?我便不失时机地和同学们一起分析,讨论为什么以上5个反应都不适合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通过热烈的争论,大家一致认为,实验室制取某气体要想到:可行性、好控制、成本低。条件要求不高、便于搜集等因素。这时,我拿出石灰石和稀盐酸做演示,同学们兴奋地喊起来:“这个方法好!”

三、在释疑求解中获得成功的喜悦

如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不断地获得成功,就会使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产生释疑、获解求知的欲望,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因此,在教学中对学生既要严格要求,又要平等待人,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保护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取得更大的进步。

另外,学生选择了实验室用石灰石和盐酸反应来制取二氧化碳时,安排他们上台演示实验(此时可供选择的仪器很多),要求后上台的同学不要选择与前面同学相同的仪器,然后请学生一一评讲,要求每位同学都参与其中,真正做到动手、动口,特别是当同学操作出现错误时,有的同学急得恨不得跑上台帮他做,当有的“评委”评错误时,其他“评委奋起反击。通过让学生运用已具备的化学知识自己设计实验,体验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逐步探讨得出的结论。

学贵于疑,运用问题探究法,也就是激疑、究疑、释疑模式进行教学时,要注意创设问题的情境。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使实验情境具有科学性和知识性;以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为他们的终生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猜你喜欢
制法上台二氧化碳
扬眉吐气的二氧化碳
手提式切石机消音锯片的制法
“抓捕”二氧化碳
论慎子的“制法”思想
如何“看清”大气中的二氧化碳
第一次上台表演古筝
上台说汉服
班长上台(节选)
“氧气的实验室制法”知识导学
浅谈氧气的实验室制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