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二代”思想问题及成因分析

2012-04-29 23:47戴志焱崔永军
科教导刊 2012年6期
关键词:社会问题心理特点

戴志焱 崔永军

摘 要 本文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分析“农二代”心理上的一些负面的特点、思想问题及成因。笔者认为“农二代”不但是农民工身份的延续,也因社会各界的关注而得名,他们表现出了一系列新的心理特点,其成因主要缘于他们的高教育水平、成长环境带来的影响以及他们与城市居民的攀比。

关键词 农二代 心理特点 社会问题

中图分类号:C913.5 文献标识码:A

The Ideological Problems and Causes Analysis of the "Migrant Workers II"

DAI Zhiyan, CUI Yongjun

(Jili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Changchun, Jilin 130118)

Abstract In this paper, literature, analysis of agricultural II "psychological negative characteristics, ideological issues and causes. I believe that agricultural II "is not only a continuation of the identity of migrant workers, but also because of the concerns of the community named after, they showed a series of new 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its causes are mainly due to their high level of education, the environment for the growth with come and their comparisons with urban residents.

Key words migrant workers II; 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social problems

1 “农二代”概述

1.1 “农二代”的由来

1.1.1 农民工身份的延续

上个世纪中国城市化的快速进程以及80年代以来我国大规模的人口流动,产生了两代“农民工”。第二代农民工是第一代农民工的子女,多出生于上个世纪80、90年代,年龄在20~35岁之间,由于父母的农民身份,他们的户籍也大多是农民。此外“农二代”大部分在毕业之后就进入到城市打工,很少有留在家乡务农的,因此说,“农二代”是“农一代”身份与职业上的延续。

本文中研究的“农二代”是指1980年以后出生、在城里从事非农工作的新一代农民工,也称新生代农民工。他们已然成为劳动力市场和产业工人的主力军,是祖国建设的重要力量。

1.1.2 社会各界的关注

2010年1月31日,国务院发布的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 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中,首次使用了“新生代农民工”的提法。并要求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自此“农二代”在国家的大力扶持和高度关注之下,其身份问题、就业问题、社会保障问题、心理问题等受到了社会各界的争相注目与探讨。

最近一个时期,媒体上出现了一股“二代”热,常见的有“富二代”、“官二代”,还有“贫二代”等等。这些“二代”都是社会贫富差距、社会资本在代际问题上的突出表现。新生代农民也在“二代”潮中被冠以“农二代”,进行各种刻板的、标签似的分析与研究。

1.2 “农二代”的心理特点及引发的相关问题

“农二代”与“农一代”的出生环境及成长环境的不同造就了“农二代”在心理上与父辈们有诸多差异,由此也引发大量的社会问题。

1.2.1 对农民身份的排斥感弱化

近几年由于网络与媒体的飞速发展,草根英雄,草根明星、农民工团队等有关农民工的正面报道及大肆宣传,已经让多数“农二代”不再自卑“农民工”的身份,甚至在诸多场合高呼“我是农民工”。旭日阳刚组合、农民工街舞团,这些有梦想追求且获得成功了的农民工代表,也被“农二代”们顶礼膜拜,他们对自身农民工身份的排斥感已经弱化,这使得“农二代”对自身的要求更高,他们以高于父辈的姿态出现在城市的每一个角落,使得城市居民对“农民工”的歧视受到了强烈的冲击,内心的鄙夷与排斥也没那么强烈了。

1.2.2 嫌弃农村生活,以父辈的生活为“反面教材”

“农二代”在脱离农村之后不愿再回到家乡生活,对农民的生活方式产生了排斥感。他们的亲情意识比较淡薄,农村的乡土生活、三姑六婆之间的走动也逐渐减少。他们更期望融入城市生活、以后生活在城市中、享受城市生活的便利、畅享城市生活带给他们精神及物质上的满足感。他们以上一代农民工在社会各界眼中的形象为反面教材,他们不再是衣衫不洁、出门大包小包扛在肩、劳动之余没有个人空间、劳动所得全部寄回家、开口便惹来白眼的老一代农民工。这在一定程度导致了城市的拥堵,大量的农民工不愿回乡,增加了城市的负担。同时,农业建设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而现在农村的“空巢”现象也为农业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1.2.3 心理预期与渴求高

“农二代”外出打工是抱着摆脱农村生活、通过自身努力改变生活状态的心态,他们对各方面的要求都较老一代农民工更高。

在工作岗位的选择上,他们不再忍辱负重、吃苦耐劳,而是注重公平、寻求合理回报。他们不仅需要劳动权益的保护,而且需要社会失业救急网络的保障。他们敢于开口,自我保护及维权意识增强,对用人单位各方面的条件有所选择,体现出了新生代农民工的群体特质和时代特征。但有时对工作条件的过分要求,也导致了部分“农二代”对工作单位不负责任,任由自己的个性,以“不受委屈”为借口,破坏正常的劳工关系。葛朝辉(2010)调查了十多个新生代农民工之后,发现个个都跳过槽,至少在两个城市工作过。 此外,较高的心理预期也导致了个别岗位的空缺,是造成“用工荒”的一大原因。

在生活方式上,他们的消费观念强,节俭意识弱,消费观念正在逐步城市化,除基本的衣食住行外,他们的消费方式也开始多元化:时尚消费、娱乐休闲消费、教育消费、购房消费等等。新生代农民工大多已经把自己当成城里人,消费也逐渐城市化,有时甚至有不顾实际、盲目追求潮流、盲目攀比,以致于成了“月月光”。这种状况导致一部分人心理失衡而堕落为“ 问题农民工 ” 。

2 原因分析

2.1 受教育程度高

国家推行义务教育政策,大部分的“农二代”都接受并完成了九年义务教育,更有一部分“农二代”在这之后接受了不同程度的职业培训。此外,新生代农民工出生在信息与网络高速发展的时代,他们通过网络汲取知识的能力也更强,通过对网络知识与信息的关注,他们的眼界更加的开阔,对国家政策、社会情况也有了较父辈更加深入的了解。所以,他们比第一代农民工更有自己的思想和目标,职业期望值高,物质和精神享受要求高,更加向往美好的现代生活。

2.2 改革开放带来的经济繁荣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在经济进一步繁荣的道路上,国家亦越来越注重民生改造,更是把“三农”问题作为改善民生,促社会和谐发展的重中之重。国家对农村建设、农业发展的支持及各项优惠政策,也使农民的生活越来越好,许多“农二代”都是在相对父辈更加富裕的环境下出生与成长。城市对他们来说已经不是那么“高不可攀”,“ 城市人”对他们来说也不是颐指气使,集万千宠爱于一身了。因此期望进进城,将自己变成“城里人”的愿望也越来越强烈。

2.3 父母的期盼与保护

第一代农民工不辞辛劳外出打工,为的就是给下一代博一个更好的前程,改善全家人的生存状态,他们给予了子女更多的关爱与支持,也寄予了更高的期望。农二代”多是在父母的保护下长大,他们的务农率低,对困难与辛苦的承受能力也不如第一代农民工那么强。因此,农二代往往在自我期望加上父母的希冀走上“被市民”的道路,而当路途荆棘不断时,他们往往表现出了较差的承受及抵抗能力。

2.4 攀比滋生不实心理

“二代农民工”来到城市后,以城市人自居,他们已经不再像父辈那样顶着“农民”的装扮,他们操着流利的普通话,穿着打扮多数已经城市化。对城市的向往使他们很满足于留在城市生活,城市的灯红酒绿、高楼大厦不但使他们眩晕,也成了他们实现美好生活的动力。来到城市之后的“农二代”不愿再回到曾经的故乡,甚至节假日回乡的次数也愈渐减少。追求物质与神秘享受的心理已经使他们已经对城市生活“乐不思蜀”了。他们没有“富二代”、“官二代”那么多可以仰仗或继承的资源,与城市居民在各个方面的攀比导致他们在目标不能实现时可能产生不务实、走歪路的现象。

“农二代”继承农一代,成为我国建设与生产的主力军,国家及社会各界也应该给予“农二代”更高的支持与关注,让农二代充分享受改革开放的成果,充分实现自身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葛朝辉.新生代农民工:新特点与新启示[J].中国就业,2011:11-12.

[2] 许叶萍,石秀印.新生代农民工的价值追求与老一代农民工的比较[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1(3).

[3] 扈晓芹.新生代农民工的犯罪与控制[J].改革与开放,2009.6.

[4] 刘建华.新生代农民工的成长、成才与自我完善[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1(3).

[5] 李琳,李萌.网络时代的新生代农民工[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1(3).

[6] 国虹.社会遗传对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影响[J].经济观察,2010.1.

[7] 童宗斌.职业生涯与工作适应: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实践[J].中国青年研究,2010.1.

[8] 李磊.新生代农民工犯罪的增加警示了什么[J].改革与开放,2010(1).

[9] 李娟.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观调查——以浙中地区为例[J].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2.

[10] 杨春华.新生代农民工面临的突出矛盾与解决思路[J].农村工作通讯,2010.6.

[11] 长子中.当前新生代农民工群体观念特征分析及思想引导[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0(3).

猜你喜欢
社会问题心理特点
掌握学生心理特点 有效开展写字教学
基于青少年心理特点的校园欺凌成因及对策
基于青少年心理特点的校园欺凌成因及对策
对当今社会问题的分析
新中国成立初期(1949—1956)的社会问题应对措施探析
“慕课”教学的“八年之痒”
“关注生物技术的伦理问题”一节的“世界咖啡”式教学设计
《亲爱的》对当下社会问题的悲情反思
探讨社区空巢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心理特点及对策
宫外孕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对策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