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初期(1949—1956)的社会问题应对措施探析

2016-11-02 18:16王凯迪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6年22期
关键词:社会问题应对措施

王凯迪

摘 要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社会问题应对措施主要包括除旧、整饬和布新几个方面。一方面取缔卖淫嫖娼,废除封建婚姻制度,基本清除了封建社会遗毒,净化了社会风气,同时整顿秩序,安定生活。另一方面,加强反腐败和党风廉政建设,倡导社会主义新观念新道德。这些举措取得了巨大成效,使中国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向全世界展示了一个全新的社会形象。

关键词 新中国初期 社会问题 应对措施

中图分类号:C916 文献标识码:A

当新中国诞生的时候,新生的人民民主政权面对的是这样一个“烂摊子”:人民政府立足未稳,国民经济全面崩溃,各项社会事业百废待兴,各种社会问题层出不穷。旧中国旧社会留下的各种社会问题不仅威胁着新生的人民民主政权,更使得站起来的劳苦大众依然生活艰辛。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人民政府果断采取一系列措施消灭旧社会的陈规陋习,转变社会风尚,使社会事业步入恢复发展的正规,保障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福祉。

1扭转社会风尚与振兴社会事业

新中国成立之初在社会生活领域广泛存在着各种陋习甚至恶习,如吸毒、娼妓等等,为解决这些恶习,党和人民政府重拳出击。1950年2月24日,政务院通过并发布了《政务院关于严禁鸦片烟毒的通令》,严格禁止全国各地的毒品制造、买卖行为,违者从严治罪。同时党和政府成立了生产教养院,对妓女进行思想教育,传授文化知识和劳动技能。延续了两千多年严重摧残妇女身心的社会现象就这样被彻底禁绝了。废除了包办强迫、男尊女卑、漠视子女利益的封建婚姻家庭制度,实行了婚姻自主、一夫一妻、男女平等、保护妇女和儿童权益的新民主主义婚姻家庭制度。通过开展扫盲运动,进行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和科学文化教育,使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政治觉悟普遍提高,科学文化水平有了显著提高,封建迷信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破除,文盲率大大下降。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社会失业问题也相当严重,1949~1952年全国城镇失业待业人员公开统计数字分别为474.4万、437.6万、400.6万和376.6万,其中1949年失业待业率为23.6%,1952年为13.2%。为了安定大局,防止激化社会矛盾,政府对国民党时代的公教人员和接管企业的职工,采取“包下来”的政策。同时,中国还逐渐形成了高度集中的社会用工制度,1950年5月,劳动部公布了《市劳动介绍所组织通则》,规定“各市劳动局为办理失业职工的登记及职业介绍事宜,应设置劳动介绍所”,劳动介绍所的任务包括“登记、统计失业职工,调查公、私营企业需要劳动力的情况,筹划介绍职工就业事宜”。1952年中央政府又通过了《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关于劳动就业问题的决定》,“某些企业即令一时发生困难,也应从积极发展生产和营业中来克服本身的困难,不得从解雇职工上想办法”。上述政策和措施的实施,对于政府解决社会失业问题,集中有限的专业技术人才资源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社会救济问题也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社会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面。如乞丐问题,1949~1953年中国共产党采用与贫穷现象斗争、与各种疾病斗争、与各种庸俗文化作斗争的方法,使得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乞丐问题得到了很好的处理。国民经济恢复时期,中央政府对失业知识分子救济也基本上取得了效果。1949年9月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第32条规定:“逐步实行劳动保险制度”。1951年,政务院公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规定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按职工工资总额的3%提取劳动保险基金,劳动保险基金由工会基层委员会用以支付各项抚恤费、补助费与救济费,每月结算一次,其余额全部转入省、市工会或产业工会全国委员会户内,作为劳动保险调剂金。它们为新中国的建设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保障作用。

2严惩腐败和构建社会主义新观念新道德

新中国成立后,党政机关、人民团体、军队内有部分同志没有抵挡住糖衣炮弹袭击,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腐败现象,涉及面广,影响巨大。面对这种情况,党中央及时采取了果断措施,及时刹住了腐败之风。1950年5月,中共中央下发了《关于全党全军进行大规模整风运动的指示》来指导全国整风运动的开展。“这次整风的重点是各级担负领导工作的党员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主要针对各级领导干部中存在的官僚主义、命令主义和骄傲自满情绪以及少数领导干部贪污腐化、政治上堕落颓废、犯法乱纪等极端严重现象。在反腐败方面,这次运动处理了一批违法乱纪、贪污腐化的领导干部,对建国后思想堕落但还未走上贪污腐化之路的党员干部起到了一定的警示作用。

新中国刚刚成立,多数人看到中国共产党的辉煌业绩,强烈拥护党的领导,但同时也有少数的既得利益丧失者敌视新政权,蔑视社会主义。还有小部分中间群体,不太了解社会主义,对刚建立的新政权以及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存在怀疑,对社会主义前途不信任。针对这些情况,1951年,《中共中央关于健全各级宣传机构和加强党的宣传教育工作的指示》中提到:“我们党是领导着四万万七千五百万人民的党,必须经常向各界人民正确地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党在目前的各项主张。”自此,党和政府面向社会不同的阶层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整合思想促进认同;在广大群众中建立爱国主义的共同理想。

1949年9月29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以下简称《共同纲领》)第42条明确提出“提倡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护公共财物”为国民公德。1954年9月,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必须“尊重社会公德”。 “五爱”公德提出了新的道德要求,很快成为人们普遍接受并用以衡量和评价言行的道德标准。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等著作中,论述了集体主义思想,提出“必须兼顾国家、集体和个人三个方面”、 “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暂时利益服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等观点,从多个角度和方面阐述了集体主义思想。对于上述道德观念的阐发和宣扬,确立了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基本原则和基本要求,从而新道德取代了旧道德,不但使新中国的道德观念道德风尚焕然一新,而且对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具有奠基性的长远作用和意义。

3结语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社会问题应对措施,可以说是社会建设,而这直接源于当时社会经济政治的变迁,究其深层原因是党建立和巩固新政权、新制度的需要。社会建设极大地影响了人们的社会生活,这一时期的社会风气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好的时期之一。党的威信空前提高,全国人民衷心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民群众团结一心,干劲十足,基本上实现了政治清正廉明、经济协调发展、社会安定有序、人民和睦团结、道德积极健康、执政党坚强团结的社会局面,从而有力推进了各项民主革命任务的胜利完成,保证了中国社会形态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这一历史巨变的顺利实现,并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一些良好的风尚流传下来,长期影响着现在人们的生活。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文集[M].人民出版社,1999.

[2] 李云峰.世纪中国史[M].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1993.

[3] 苏智良.中国毒品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4] 邹荣庚,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历史巨变1949-1956[M].上海书店出版社,2001.

[5] 胡绳.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1991.

[6]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

[7] 国家统计局社会统计司.全国城镇待业人员年末人数:中国劳动工资统计资料(1949-1985)[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87.

[8]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等.新时期劳动和社会保障重要文献选编[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2.

[9]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N].人民日报,1951-02-27.

[10] 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关于劳动就业问题的决定[N].江西政报,1952-8.

[11] 程连升.中国五十年反失业政策研究(1949-1999)[D].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论文,2000.

[12] 福建省人民政府公报.中央人民政府劳动部颁布市劳动介绍所组织通则[N].1950-5.

[13] 陈志霞.建国初期党和政府对上海弱势群体的救助研究[J].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7.

猜你喜欢
社会问题应对措施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现象及应对措施
“慕课”教学的“八年之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