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探究——让学生在语文课堂放飞心灵

2012-04-29 23:18刘秀芳
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 2012年6期
关键词:雷雨良知江南

刘秀芳

叶圣陶说:“教师的真知识终究是教师的,与孩子没有关系……孩子总要在他们的实际生活中有所需求,自己去研究解决的办法,还要自己证实过,经验过,才会得到真的知识。”这里强调的是学生自主探究对建构知识的重要性。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强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独特体验,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一、用丰富多彩的方式创设情境来促进体验与探究

情境本身具有丰富、多元的特点,且不可复制,一个好的情境往往能引人入胜,唤醒学生的感官与创造热情,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教师应因时因地在语文课堂中创设多元情境。

1. 用生动的语言再现情境。教师的语言应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和情感穿透力。如,我在教学散文《江南的冬景》时,上课伊始就用诗一般的语言为学生描绘了一种明朗的江南冬日情调:“同学们,你们是否曾在风和日暖的冬日午后为看见草丛中的那一点绿或闻到梅枝头的那一丝香而由衷感慨:‘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你们是否曾在微雨寒村的江南冬夜围炉煮茗,休闲吟唱‘暮雨潇潇江上村,绿林豪客夜知闻?你们是否曾在雪月梅冬宵三友相聚的江南雪夜中醉呼‘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多么逍遥、多么迷人的江南冬景啊,你们是否无限向往呢……”用语言描绘诗情画意的美妙江南冬景,激起了学生无限的向往。

2. 用直观的画面呈现情境。新课改以来,为了扩充教学容量,创设直观情境,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技术顺应时势登上课堂大舞台,它的优势在于能给学生创设一个直观立体的情境,拉近学生与文本心灵对话的距离,学生因而能轻松愉快地进入情境。如,在教《一滴眼泪换一滴水》这个专题时,在每一次文本探究之前,我都是先让学生观看与课文相应的《雷雨》、《巴黎圣母院》、《辛德勒名单》等影片,学生在影视作品中获得震撼人心的体验,再回归文本,便能有效地探寻人性的皈依。

3. 用逼真的表演重历情境。方智范说:“语文课程的基本目标是培养学生运用语文的实践能力,而提高语文能力的主要途径是语文实践。”新课改为学生亲身参加语文实践提供了更多的机会。表演课本剧就不失为一个较好的方式。比如,我在教《雷雨》一文时,课前半个月就让学生充分预习,并查阅相关资料,以加深对文本的理解。然后指导学生编写《雷雨》的课本剧,并进行紧锣密鼓的排练,上课时,在阶梯教室布置好《雷雨》的布景,然后让演员们粉墨登场,其他同学观看。扮演者和观众无一不全身心地投入到这场精彩的表演实践中。

二、营造安全、自由、平等、和谐的心理环境以促进探究

在教育生态学视野下,语文课堂要充分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倡导个性化阅读,让学生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教育家洛克说:“教师不可以把自己当成惊吓鸟儿的稻草人一样……你要他的心理接受你的教导,或者增加知识,你就应使他保持一种安闲澄静的气性。你不能在一个战栗的心理上面写上平正的文字,正如同你不能在一张震动的纸上写平正的文字—样。”如,我在教《我的五样》时,在学生因选择痛苦难当时,我启发学生:其实,生命远不是如此舍弃这么简单。我们更应该珍爱仅有的一次生命,而不是放弃生命。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情绪从谷底又跃上浪尖,纷纷探究我们究竟该如何对待生命。

三、给学生充足的时间与空间,引发学生的探究

在实施探究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科学分组,让不同能力的学生互补互助,鼓励所有的学生多参与、多思考、多发言,让每一个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表达自己和倾听他人。这就需要在探究过程中给予学生充分探究的时间和空间。《论语·孟子选读》中“人的起点”专题包括《人之生也直》和《良知》两篇课文。我让学生读课文,要求学生第一遍读《人之生也直》,感悟探究:孔子说,“人之生也直”,你觉得孔子倡导的是怎样的真性情?第二遍读《良知》,感悟探究:孟子所谓的“良知”有什么深刻内涵?第三遍通读两篇课文,感悟探究:作为“人的起点”这一专题的两篇课文,孔子所说的“直”与孟子所说的“良知”之间有关联吗?对我们的人生有什么启示?

合作探究,给学生一个放飞心灵的机会。学生在课堂上找回了自我,自主探究的积极性也被充分调动起来,个性也得到了充分伸展。

猜你喜欢
雷雨良知江南
Chapter 11 A clear conscience第11章 良知未泯
雷雨天
雷雨
良知
小编有话说①
小编有话说②
小编有话说①
雷雨
雷雨
“良知”的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