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多媒体对语言感知能力培养的冲击

2012-04-29 23:18解宁
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 2012年6期
关键词:语言文字语感多媒体

解宁

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辅助手段,受到了很多语文老师的欢迎。正确使用多媒体来辅助语文教学,也的确能够起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效果。但是,如果在语文教学中不加选择、不加节制地盲目地滥用多媒体,则有可能对语言感知能力的培养造成冲击。

众所周知,语文是语言的艺术。语言的功能极为强大,正如美国著名符号论美学家苏珊·朗格所说:“迄今为止,人类创造出的一种最为先进和最令人震惊的符号设计便是语言。”在语文文本中,语言是作者的思想、情感赖以存在和显现的媒介和载体。语文教学主要是通过语言文字的描绘、论述来实现的,其特点是通过阅读、思考、感悟、联想等方式对语言文字进行欣赏,激发学生与作者、与作品人物的情感共鸣,从而提高语文素质。学生只有通过对文本语言的感知和领悟,理解语言的深层内涵,才能真正吸取到艺术营养。

多媒体教学主要是通过声音、图像、动画等媒介作用于学生的听觉和视觉,因而忽视了对语言的感知。多媒体的教学形式比传统教学方式更直观和形象,看起来使学习变得轻松愉快了,但恰恰是它的直观性和形象性严重影响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个性化感知。因为观看画面代替了文字的阅读,学生缺失了对文字的品味和领悟,制约了语文学科本身的张力和创造性,影响了学生语感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散文时,有的教师往往用多媒体放映景物图片和配乐朗诵。例如,《荷塘月色》是朱自清的一篇精美的写景抒情散文。它含蓄的立意、浓烈的情感、深远的意境、优美的语言,都需要通过反复阅读和揣摩才能理解。但是,有的教师教学这篇文章时,先用多媒体放映标题图片和清华园荷花图,放映艺术字的作者简介和作者照片,并设置动画效果;然后一边放映荷塘的系列图片,一边播放配乐的朗诵。整堂课中,学生大部分时间都用来忙忙碌碌地看图像、听音乐,根本没有时间去通过阅读来理解文本,无法从容欣赏寄托于语言文字中的清幽、淡远意境,当然也就很难体会到文本中的精妙之处。

在教学小说时,有的教师就用多媒体放映电影。例如,《祝福》和《阿Q正传》都是鲁迅著名的小说。两部作品的主题深刻,人物形象鲜明,语言既有内涵又非常具有表现力。如,《祝福》中鲁四老爷的“然而……”,《阿Q正传》中的“阿Q飘飘然地飞了一通”等等,需要仔细地分析体味,才能感知到语言的精妙,从而理解作品的人物和作品的主题。但是好多教师只是运用多媒体放映电影片段或者放映整部电影,然后让学生按时间顺序讲述故事情节,讲述不完整的,其他同学进行补充,最后教师对学生的讲述进行评价。看起来教得热热闹闹,但学生除了记住了一些电影的镜头以外,恐怕很难感知到鲁迅作品中那独具个性化的语言魅力。

在教学戏剧时,有的教师就用多媒体放映音乐和背景,让学生分角色朗读或表演。例如,曹禺的《雷雨》是一个戏剧文本,戏剧冲突错综而激烈,人物思想情感深刻而复杂,人物语言极具个性化。从语文教学的角度来讲,学习这类文本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并掌握阅读和写作剧本的基本方法。但是有的教师在教学中,先是用多媒体放映音乐和背景,然后让学生分角色模仿表演。虽然学生兴致很高,学起来高高兴兴,但是这种做法主要侧重于表情动作等技巧的练习,好像应该是戏剧学校的学习模式,已经完全背离了语文课解读文本、揣摩语言的本质,其结果只能是离感知语言的目标越来越远。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规定:“语文教学应该注意汉语言文字的特点,重视培养语感和整体把握能力。”语言感知能力属于一种语文的综合能力,它主要是对语言文字的一种领悟能力。学生的语感只能在阅读中自己获得,语文课应围绕如何唤起学生对学习语言的渴望和如何让其尽可能多地习得语言的技能进行。多媒体手段无论多么先进,其展现的声音图画无论多么生动形象,也绝对代替不了学生对语言的感受。

当然,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也不能一概否定,但是在使用中必须要有利于语言感知能力的培养。比如,有些老师朗读水平不是很高,在范读课文这个环节中,可以用多媒体播放名家的朗读录音,这样会更好地帮助学生初读感知,触发语感;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反复诵读、仔细品位。领悟语言的精妙,体味语言的意蕴、情感和韵味,进而逐步习得语感。

总之,多媒体只能作为一种教学的辅助手段来使用,不能喧宾夺主,偏离了语文学科的语言本位,更不能冲击对语言感知能力的培养。

猜你喜欢
语言文字语感多媒体
语言文字运用题的变与不变
借助多媒体探寻有效设问的“四度”
小题精练(四) 语言文字运用
小题精练(三) 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教学中学生语感的培养
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感
“读”辟蹊径 助培语感——指向语感培养的朗读教学策略
多媒体在《机械制图》课中的应用
多媒体达人炼成记
论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语感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