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选文对比中论长春版初中语文教材

2012-04-29 22:30黄敏
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 2012年6期
关键词:长春人教版初中语文

黄敏

一、关于长春版与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选文的几组对比

(一)第一组对比

两套教材中古代选文与现代选文数量方面的对比,长春版一个鲜明的特点即大容量的古代选文。长春版在比人教版总篇目少了34篇的情况下,其古代选文占总选文的百分比要比人教版高出20多个百分点,如果将其平分到6册书中,将意味着在每一册书中,长春版的古代选文所占比例都要比人教的同类比例高出3个百分点还要多。

在古代选文的内容上:长春版也与人教版有着很大的不同。长春版的古代选文包含诗歌(这里包含诗、词、曲)、散文、小说、戏剧,几乎涉及到了古代文学的所有样式,而人教版的古代选文主要集中在诗歌和散文。这里要特别指出的是在诗歌的选用上,人教版正式选文中仅30篇,其余的是以课本后附录形式呈现的。而长春版不仅将课标中推荐的34首全部选入正式课文,还扩充了大量千古流传的名篇。如,屈原的《国殇》、李白的《宣州谢跳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煜的《虞美人》、柳永的《风栖梧》等等。

(二)第二组对比

“其他”即指新闻、童话、神话、戏剧、寓言等文学体裁。在现代文的文章选择上,长春版主要集中在诗歌、散文、小说三种样式,体现出选文的文学欣赏性,而人教版则在文章样式上更丰富、更全面。几乎包含了学生生活中能接触到的所有样式,表现出较强的时代性和应用性。

(三)第三组对比

同一作者的篇目及数量对比:两套教材虽风格不同,但对名家的关注却达成了共识,根据统计,两套教材共同选择的作家有29位。

两套教材共同选择的作家,显示了两套教材在选文方面关注名家名篇的一致性。两套教材都有意通过最优秀的作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致力于为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发展奠定坚实的语文基础。但对于同一位作家的众多作品,两套教材的不同选择则表现出明显的差异。

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作家,他们都被两套教材选中,但所选的篇目截然不同。

《养生主》是一篇谈养生之道的文章。表面上是在谈论养生,实际上是在体现作者的哲学思想和生活旨趣。而《庄子故事两则》是出自于《庄子·秋水》的两个小故事,有趣且耐人寻味。《甄士隐梦幻识通灵》是《红楼梦》的第一回,文中讲述了小说众多梦境中的第一个梦,交待了作者的意图,故事来源,以及宝黛之间的前世渊源,是解读《红楼梦》的重要的也是较难的一回;而《香菱学诗》选取了《红楼梦》中香菱潜心学诗几近着魔情节,表现出香菱的用心与执著和黛玉的耐心指教。《小公务员之死》通过对伊凡·德米特里·切尔维亚科夫幽默可笑的描写,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极端恐怖所造成的人们的精神异化、性格扭曲及心理变态,表明了作家对罪恶制度的无泪控诉,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变色龙》通过警官奥楚蔑洛夫对一条狗是否是将军家的时一系列的态度变化,表现出奥楚蔑洛夫这一人物的阿谀奉承、卑劣无耻,形象有力地揭露了反动政权爪牙们的无耻和丑恶。

由以上三组对比可发现,对同一作家篇章的选择上,人教版所选的内容,有更多的趣味性,而长春版的选择则更关注文章思想的深刻性,其内容的理解上明显要难于人教版的选择。

二、长春版选文方面的优势与不足

通过以上多角度的对比,笔者将长春版相对于人教版在选文系统方面的优势与不足梳理如下。

(一)长春版选文方面优势

1. 鲜明的民族化特色,彰显着深厚的文化底蕴。长春版语文教材力图使语文教育走一条民族化的道路,在课本的选文上要让学生尽可能多地接触古代文化精华。这样的特点使教材承担起传承中华文化的重任,并有助于培养学生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2. 文质兼美的选文,力争“取法乎上”的范本。“取法乎上,始得其中:取法乎中,始得其下”,这既是现代教育肯定的重要原则,也是汉语文教育传统中的成功经验,朱自清先生在他的《经典常谈·序》中指出:“在中等以上的教育中,经典训练应该是一个必要的项目。经典训练的价值不在实用,而在文化。”长春版教材的选文方面特别强调精品意识,注重选文的经典性。与人教版选入的《童趣》、《山市》、《观潮》相比,长春版从《史记》中选取了情节性强的名段进入教材,如《圯上敬履》、《毛遂自荐》、《项羽之死》,使学生在文言文的学习上起步便有个高平台,同时对学生的课外文言文阅读也是一个积极的引领。

3. 关注语文能力的培养,注重指导课外语文学习。“语文本好比一个钥匙,用这个钥匙可以开发无限的库藏一种种的书。”语文教师对每一篇课文的讲授,只是一种手段,却不是目的,也就是说语文教学是要通过教材中的一篇篇文章授学生以“渔”,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实现语文的终身学习,这就要求语文教材的选文应具有引领性和外延性。

人教版教材中能带动学生读整部书的主要有《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朝花夕拾》(《爸爸的花儿落了》(《城南旧事》)、《社戏》(《呐喊》)、《荒岛余生》(《鲁宾逊漂流记》)以及四大古典名著等少量的篇目。而长春版在这方面有意识地在引领学生走进名著、走进经典。如《孩童之道》(《新月集》)、《祖父》(《呼兰河传》)、《老人与海》、《沉寂的雪原》、《棋王》、《〈宽容〉序》、《大战风车》(《堂吉诃德》)、《蒙古草原狼》(《狼图腾》)等等。这种课内向课外的引领性,对于语文教材来说是比较重要的。

(二)长春版选文方面的不足

1. 精典有余,对学生的接受性考虑不足。从儿童发展心理学(又称发展心理学)的观点来看,教育的实施要适合儿童身心发展阶段。11岁~15岁在皮亚杰对儿童心理发展过程的分段中属于“形式运算”期,在这个由儿童向青年的过渡时期,他们生理和心理都会发生迅速的变化。学生的阅读期待和阅读兴趣与这个时期的身心发展紧密相联,适用于这个时期的语文教材的选文要考虑到学生心理发展的需求,才能实现最好的教学效果。

人教版对这一点比较关注,如七年级上册的《绿色蝈蝈》、《风筝》、《金色花》、《陈太丘与友期》、《寓言四则》等文章的选入,就是在兼顾文体特点的情况下,抓住了刚升入初中学生的童真之心和好奇之心,使学生在初中第一个学期能喜欢语文、亲近语文。相比之下,长春版七年级上册一些选文就不适合初一学生的理解。比如,李清照的《醉花阴》、屠格涅夫的《傻瓜》、柳宗元的《小石潭记》,这些选文虽然内涵丰富,但无论从思想内容,还是情感理解角度,对初一学生来说都是很困难的。皮亚杰指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来于兴趣”,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论语·雍也》),尤其在初中语文教材的选文上,学生的兴趣是不得不关注的因素,这是长春版教材值得思考之处。

2. 选文编排灵活有余,对全套教材的统筹安排不足。长春版语文教材突破性地采用较为开放、灵活的编排方式,全套教材的每一册书都没有单元,这确实给教学带来了更大的灵活性,但现行长春版教材全套选文的安排上却有一些值得商榷之处。如七年级上的《傻瓜》(屠格涅夫)、七年级下的《胸中之竹》(郑燮)、八年级上的《论趣》(林语堂)、八年级下的《棋王》(阿城)等,这些选文虽然经典,但对于所对应学段的学生来说理解起来都存在一定的困难。而像八上《一个价值一千亿元的名字》(杨澜)、八下的《金岳霖先生》(汪曾祺)、九上的《为人民服务》和《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毛泽东)、《世间最美的坟墓》(茨威格)、九下的《背影》这些对学生来说比较容易理解的选文完全可以向前提一到两个学期。

3. 教学机动性有余,对教师的能力素质估计不足。相对于人教版教材来说,长春版语文教材作为新生事物,教学资源相对很少,而在此基础上要求教师要有对全册教材根据教学安排灵活组元的能力,要有从课内到课外延伸扩展的能力,要有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情况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的能力,这并不是所有教师都能够做到的。很多教师对教参和成型的教学资料还有很强的依赖性,也有很强的经验式惰性。长春版教材的编写意图是好的,希望给语文教师更大的发挥空间,但是广大教师的能力层次是不同的,因此从操作层面来讲,长春版初中语文教材在选文的编排和辅助性教学指导上还需要一些思考和探索。

曾天山先生认为:“从课程内容到教材内容再到教学内容是一个逐步具体、结合教学实际的过程,逆向而上则是一个逐步校正与反馈的过程。两者的有机结合则促进教学内容实用化,最终必然落实到教学内容上。”这正是我们研究教材的重要意义所在。长春版初中语文教材以语文教育民族化为旗帜,大胆创新,为语文教学提供广阔自由的空间,是黑土地上语文教育的一种有重要意义的探索。但作为一套年轻的教材,它自身还有一定的完善空间。笔者不才,上述想法尚属个人肤浅的认识,唯愿为长春版初中语文教材的完善提供一些参考,希望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能使长春版初中语文教材能不断完善,从而得到更广泛的推广和使用。

猜你喜欢
长春人教版初中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初夏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印语长春
基于历史中“人”的历史叙事——以人教版《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为例
人教版“两极世界的形成”商榷
新人教版《逍遥游》中几处标点符号误用例说
走进长春净月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