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琳
【摘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日益完善,传媒市场化的力度也在不断加大,与此同时带来的各种问题日益显现,其中,弱势群体的利益保护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试基于话语权的角度对该问题做出思考,从传媒市场化及其影响入手,探讨商业化传媒运作对于弱势群体的利益侵害,并针对弱势群体的利益保护提出建议。
【关键词】传媒市场化;弱势群体;媒介话语权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传媒业逐步步入产业化,然而,人们似乎更多的只是看到了其正面影响和光明的一面,而未对其负面的影响加以深入的思考。用西方政治经济学派的观点来看,传媒的产业化和市场化从来就没有给一般的社会大众带来福音,综观西方大众传播业的发展,大众传播领域出现了商业化、私有化之后,就以市场原则取代了公共服务原则,大众传播业作为文化业部门而不是公共服务机构的角色也就日益凸现。①我国的情况虽然与西方不同,但是传媒市场化的发展也给受众的利益带来不同程度的损害,尤其是对于处于社会弱势地位的弱势群体。
一、传媒市场化及其影响
1、大众媒介的话语霸权与商业利益
从字面上来看,话语不过是对于事物的论述,任何大众,只要具备言语能力,都可以拥有话语权。但是,由于经济条件和经济地位所导致的阶级冲突以至阶级统治,使得话语也要依照一定程序说出口,这个程序包括受到控制、挑选、组织和分配。而话语所包含的对事物的价值判断,以及构成陈述的逻辑、句法、语义等都是由权势提供的,因此,出现话语霸权问题。②
媒介组织,是指专门从事大众传播活动以满足社会需要的社会单位或机构。大众传播媒介利用先进的传播技术,通过传播直接、正式的信息,在大众心目中树起无可替代的权威。大众传播媒介的话语霸权一直存在,只是随着传媒市场化的深入,其背后的商业利益成为媒体利用话语霸权实行控制的最大驱动力,传媒竞争的加剧使媒体想尽各种办法吸引受众的眼球,以赢得更大的市场份额,获取更多的经济利益。
2、传媒娱乐化趋势
在近二十年来我国传媒改革的进程中,伴随着传媒市场化步伐的加快,产业性质日益凸显,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媒介大众化、市场化浪潮的勃兴,媒介市场与信息消费观念的兴起,我国传媒业在新闻理念、大众传播理念以及文化理念等方面都发生了极为重要的变化,这些变化在媒介实务上最为重要的影响就是催生了一股传媒娱乐化的热潮。③
其实,娱乐本无可厚非,娱乐是现代紧张生活的调节剂,也是大众媒体的一项重要功能。然而,一些媒体却为了激发受众的欲望、迎合受众的低级趣味而提供娱乐,或为了娱乐削弱了媒体首要的告知、解释新闻的功能,说到底还是受到经济利益的驱动。在这样一个泛娱乐的时代,传媒热衷于把所有的节目和时段都以“娱乐”的形式加以包装,传媒的娱乐化趋势愈演愈烈。
二、传媒市场化对弱势群体利益的损害
所谓弱势群体,按有关学者的归纳,就是“相对于主流群体而言,他們在政治上无权势,缺少社会支持网络,经济上日益贫困,文化心理与自身价值不被认同,自信心低落。”④传统意义上,弱势群体主要是指老弱病残者和无劳动能力的依赖人群,但那些在劳动市场和生活资源、机会分配中由于竞争力较弱、综合能力较低而受到不平等对待的群体,如妇女、非城市人口、农村贫困人口和失业、下岗人员等,也被纳入到弱势群体的体系中来。
弱势群体是任何时代任何社会都会存在的一种普遍现象。根据社会学的社会支持理论,社会支持的主体结构是一个由国家支持子系统、群体支持子系统和个体支持子系统组成的结构系统,媒体在此系统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保护和援助弱势群体方面起着特殊的作用。因为媒体通过专门渠道的报道和宣传,可以激发起社会对弱势群体的同情心,唤起包括弱势群体人员在内的全体公民的维权意识,以及对不公正现象的憎恨心理和对社会公平的强烈愿望。然而现实的情况是,弱势群体由于在社会组织、经济、文化资源的占有等方面处于弱势地位,一方面他们无法主动获取畅通的渠道接近媒介来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另一方面,随着传媒市场化浪潮的进一步加强,促使媒介将注意力更加偏离他们,继而转向能为其带来更多经济效益的“强势群体”或“精英群体”。此外,即便媒体对弱势群体进行了关注,也越来越多地表现出不尽如人意甚至违背了新闻职业道德的地方,应引起人们的深思。
1、在信息面前的不平等导致话语权的缺失
从人类社会有信息传播开始,信息传播权力的拥有和行使就不是平均地掌握在每一个社会成员手中。而媒介的市场化进一步造成了公众在信息面前的不平等。出于对于经济利益的追求,传媒在很大程度上过分依赖发行与广告收入,如此一来,几乎所有媒介在受众定位时,都自然而然地将注意力转向收入较高、消费能力较强、社会地位较高的群体,而收入少、消费能力弱、社会地位低的广大弱势群体就常常被有意无意地忽视了。这在客观上造成了大众传媒对社会弱势群体的排斥,使他们基本上处于失语的状态,导致话语权的缺失。
所谓话语权,是指每一个公民都有出于对个体自己或整个社会发展的形势考虑,将自己的诉求、建议和意见通过大众传媒表达出来的权利。由于大众传播媒介在现代社会中扮演重要角色,当一个群体无法通畅地向社会表达自我时,实际上也就是失去了其话语权而无法确立在社会中的地位。
2、弱势群体置于被娱乐的处境
上面谈到了在传媒市场化下弱势群体失语的现实,然而,另一方面,我们也不能忽视大众传媒对弱势群体的关注,只是这种关注在传媒娱乐化趋势愈演愈烈的当下,违背了媒体的初衷以及对其报道的真正意义所在。媒介市场化的问题也正在于走向市场的媒体把受众看作消费者,为了追求经济利益,着力于满足他们的各种需求,在这个过程中,一些媒体违背了基本的道德原则以及新闻职业道德,放弃了本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
拿一些媒体对农民工的报道来看,总是处于一副居高临下的姿态,且以负面报道为多,不能做到冷静客观,取而代之的是娱乐化、冷漠化的报道。传媒市场化下,媒体为了追求“眼球效应”,甚至不惜牺牲弱势群体的利益而将他们的形象任意地歪曲,同时,媒体努力从各种信息中提取娱乐的元素,一味地迎合受众的低级需求,在这个过程中丧失了媒体本应担负起的责任。
3、媒体“越位”,“代表”弱势群体说话
在传媒市场化浪潮的推动下,媒介逐渐引入商业机制,以追逐利润为目标,将受众看作是消费个体,而且由于电视的收视率和报纸的发行量等受众规模直接关系到媒介的商业广告的利润,因而媒介还经常采用收买受众的方式来扩大其在受众中的影响,这种对于受众的收买方式之一就是把自己打扮成社会公众的代言人,他们经常强行代表社会公众发言。⑤
不可否认,弱势群体相对于一般的公众,拥有更少的接近媒体自我表达的机会和条件,但这并不意味着媒体可以代而行其权。众所周知,媒介说话的背后隐藏着巨大的商业利益,一些媒体为了自己的“卖点”而大肆炒作,这不仅没有保护弱势群体的利益,反而是对其利益的损害。
三、传媒市场化下对弱势群体的利益保护
1、使弱势群体拥有更多的话语权
福柯认为,“人类的一切知识都是通过话语而获得的,任何脱离话语的事物都不存在,人与世界的关系是一种话语关系,话语意味着一个社会团体依据某些成规将其意义传播于社会之中,以此确立其社会地位并为其他团体所认识的过程”。⑥当农民工、困难群众等弱势群体无法通过大众媒体发出自己声音的时候,他们的话语空间就受到限制,话语长期被遮盖、误解和扭曲,加之敏感、脆弱的心理,很容易造成与社会的对立以致暴力、自杀等失范行为,成为社会潜藏的危机。作为现代传媒的受众,他们应该有平等利用传媒的权利以实现自己的主张和话语陈述。因此,扭转弱势群体的话语弱势,使其拥有更多的话语权具有重要意义,需要政府、媒体以及弱势群体自身共同努力。
首先,政府应该发挥宏观调控的职能,引导媒体对弱势群体进行关注,必要时可用法律的形式对弱势群体的媒体话语权进行有效保护。其次,要提高弱势群体的个人素质和知识水平,培养弱势群体的媒介素养,主动充分地运用各种媒体传达利益诉求,同时,也要强化弱势群体的相关法律意识,维护自身的权益。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媒体要搞好对弱势群体的报道工作,弱势群体理应成为大众传媒关注乃至关爱的对象。作为全社会的守望者,大众传媒身负重任,其任务之一就是要积极改变弱势群体在信息拥有量与媒体资源使用上的弱势地位,为他们尽可能多地提供实际需要的有用的信息,努力帮助他们有效地使用媒介表达意见、诉求利益。
2、加强对弱势群体的人文关怀
人文关怀,简言之,就是关注人的生存与发展。主要表现为强调人的价值、人的尊严,关注人的生存状态和社会权益,把对人性的根本关怀作为最终要义。人文关怀,不仅是传媒应尽的社会责任,也是传媒进步与成熟的重要标志。媒体是公众舆论的代言人,是社会良知的守護者,新闻工作者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质和专业水准,提倡对人的生存状态的关注,尤其在对弱势群体的报道中更要加强人文关怀,提倡以平等对话的方式报道新闻,洋溢对人性的美好追求,努力地关爱他们、尊重他们、帮助他们。
参考文献
①郝雨,《传媒市场化对受众的威胁——从西方传播政治经济学得到的一些启示》,《新闻记者》,2004(10)
②李岩:《媒介批评:立场、范畴、命题、方式》,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52
③郑根成:《传媒载道——传媒伦理研究》,中央编译出版社,2009:127
④张和清、向荣、高万红:《弱势群体的声音与社会的介入》,中国经济出版社,2002:1
⑤郝雨:《媒介批评与理论原创》,上海三联出版社,2009:53
⑥王治河:《福柯》,湖南教育出版社,1999:159
(作者单位:浙江大学传播研究所)
责编:姚少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