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寻欢

2012-04-29 07:54张颖
黄河 2012年6期
关键词:上海滩张毅琉璃

张颖

尘世莲花

静安寺

在静安寺明堂里,隔着飞檐斗拱望出去,玻璃大厦凌空入云……有片刻的恍惚:谁是入世的,谁又是出世的?

喜欢“静安寺”这个名字,静安,静安,静以致安。

此时,正是二月初一,雨水时节,香客络绎不绝,烟和雨织成浓得散不开的朦胧光景。

这个世间最繁华的净地有着绝世的容颜。

不能忘记初见它时的惊艳:隆重、华美、艳丽、大胆、张扬、别具一格、不容分说。

即使撇去宗教性,静安寺依然体现了独特的建筑美学。

缅甸柚木为屋,房山白玉为栏,苏州金山石为墙,河北万年青为地,狼牙山花岗岩为柱,金箔五十万张贴宝塔……

与其说是世间的寺庙,不如说是极乐世界的样板。

记得,有人问那个叫星云的和尚,为什么你一个出家人会口口声声,祝愿大家想升官的都升官、想发财的都发财、有情人都成眷属?

星云笑呵呵地说:“是呀,所有美好的愿望,我都希望大家能够实现。”

如果,所有的欲望都被实现,人人得了大圆满,是不是这世间就没有贪、嗔、痴了?

我最倾心这家寺院超豪华阵容的柚木柱子。

六十五根粗大柚木从缅甸运来,每一根都吸收了几百年天地精华,生生把一大片古老温润树林浓缩成人潮车海中的一角静安。

它们是在呼吸的,这让这座寺院有了生命力。

每次来,都会去看望大殿最左侧的那根柱子,它还保持着前世为树的模样,枝节还在,杈上雕了什么图腾,难道不是鸟巢吗?我总疑心那个断枝上会长出新芽绿叶。

会心一笑,暗暗称赞建筑师的童心和智趣。

寸土寸金之地,这个江南名刹的大殿非常小。

香客们自动排成殿门宽的行列,等待跪拜,人贴着人,层层叠叠几十道,安静而耐心……

这就是上海秩序。

我从偏门入,静立大殿一角,面向释迦牟尼佛银像,专心合十。

印度瑜伽大师斯瓦米韦达问:“你会合十吗?试试看,把眼睛闭上,轻松放下,换成圣洁的自己,让双手像待放的花朵,感觉一下自己的呼吸。现在,进入自己的心窝,你会看到一朵莲花,对着那朵莲花呼吸,把生气注入,让莲长生长开放,对着你的双手呼吸,让莲花落在双手中……睁开眼,把莲花奉上。”

合十礼敬,带着意念的礼敬。

心中无所甚求,真正十分敬仰这位出现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伟大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理想家……多少世世代代了,至今释迦牟尼依然是这片涣散零乱尘世中最卓越的领导人,众心所向,众望所归。

也算是“庙小菩萨大”,静安寺里三座大佛坐镇,尊尊不同凡响。

大殿的释迦牟尼佛像,十五吨白银铸造,高八米八。

因为整体打造,通体银光闪闪,佛主形体和面部廊括流畅,没有周折暗角,两支斗大的射灯从左右角照来,佛像一团耀眼光芒,令人不敢过久仰视,表现的大概就是释迦牟尼成佛时光芒万丈的震慑力。

白花花的银子确实很震撼,惹了世人多少诟病。

右殿的释迦牟尼佛像,整块的缅甸白玉刻造,重十一吨,高三米八七。因为佛像太大殿太小,所以走廊采用了二屋楼台结构。

极喜欢这个二层回廊,经常突然就看到了佛的脸,而且近在眼前,仿佛触手可及。绝大多数时候,我们仰视佛像,很少去关心过佛的脸孔和表情。

猛一看到这座玉佛的脸,会有那样的感觉:咦,好熟呀。

玉佛的面容是凡人的脸谱,真实的、朴素的、温和的、易感的、带着淡淡的忧愁,仿佛悲伤着你的悲伤,心动着你的心动。

相比银佛释迦牟尼的神格化,玉佛释迦牟尼是人格化的。

那厢,左殿,站立着观世音菩萨,整根千年香樟树雕刻而成,高七米,重五吨,一身晶莹剔透的黄色树脂。

身后,珍妮低低惊呼:“好美!”

都不是第一次看到了,可每次都会感慨,这位莲花部的菩萨一直那么美不胜收。

很多人都是因为观音而亲近佛门。如果观音不是那么美,我们还会这么爱她吗?

美和爱,是这位菩萨竭力表达的力量,一如你我低头,在心窝里看到的那朵莲花。

站在静安寺的门楼上,当街是交通要道,车来人往。

隔壁,久光百货,巨大的名牌广告,洋美女洋帅哥倚在寺院墙头,好奇而警惕地张望这边。

对面是高大梧桐树掩映的下沉式广场;一边是光影声效俱佳的喷水池,这是模拟曾为“静安八景”之一的涌泉。

边上,有对六十岁上下的夫妻静静地看着街景,两人有着互成一体的气场,面目温和、气质沉静。

先生指着久光百货对太太说:“喏,阿拉屋里原先就在这里头,那个辰光叫庙弄,阿拉天天来勒寺院门口白相,那个辰光涌泉还来勒嗨。”

太太软语问:“涌泉哪会得没了?”

先生轻声讲:“文革辰光,当作妖孽,想尽办法还是掏不断、填不掉,后头来,拿块大铁板盖了,缝缝隙隙焊牢,再拿水泥浆封死……”

“后来呢?”我在一边忍不住问。

“后来,伊就走了。”

“伊?走了?”

“嗯。”再没下文了。

太太在一边附和着轻轻点头。

我还是想问:“哪里是涌泉的位置?”

那位先生侧过身来,低头指给我看:“就在地铁口这边,现在下面已是地铁站了。”

地铁口,时不时地涌出一波一波的人群,各色各样、五湖四海、川流不息、夜以继日……原来如此。

微笑,涌泉它还在的,只是换过了样子。

百乐门

静安寺的屋檐下,一抬头,撞见“百乐门”。

昔日的“远东第一乐府”,已是风霜凋零,破旧的楼层、潦倒的门面、灰败的色彩,关于它前世的风华绝代,已成为传说。

白先勇在《金大班的最后一夜》里,写到“妈妈桑”金大班置身台北一家名为“夜巴黎”的舞厅里时,不由感慨道:好个没见过世面的赤佬,左一个夜巴黎,右一个夜巴黎,说起来有点不好听,百乐门里那间厕所只怕比夜巴黎的舞池还要宽敞些呢!

百乐门是那个乱世关于“色和欲”的顶峰之作。

“印度手鼓的节拍,爵士乐队的音乐,曳步而舞,身体摇摆——那就是欢乐,就是生活。”这是上个世纪三十年代,某家外国杂志写的百乐门舞厅。

去过百乐门的舞客,最津津乐道的大概算是那里的“弹簧地板”,百乐门二楼五百平方米的大舞池,地板上下用汽车防震钢板作为支撑,在跳舞时地板会颤动摇晃,仿佛酒后的失真感;三楼是玻璃地板舞池,下面是几万个彩色灯光,有红、紫、蓝、黄、白几种颜色,灯光跟着节奏变化,快节奏舞曲用红灯,慢节奏舞曲用蓝灯,或按不同节奏交替,交织出一片流光溢彩的梦幻世界。

曾经多少人,身置百乐门,如痴如醉,不知身在何乡,不知今夕是何年。

百乐门和静安寺仅仅隔了一条马路。

大千世界,各有千秋。

这边是晨鼓暮钟,那边是靡靡之音,这边是清心寡欲,那边是纸醉金迷,此起彼伏,声息相闻。

那时,多少商贾名士,前门焚香叩拜声声“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转身跑去后门百乐门寻欢作乐。

现在,百乐门遗骸犹存,好似佛经故事的现世版,殿堂变荒冢,美女成白骨,现世易逝,人生如梦,沧海桑田。

我只记得一件事,那年,一位叫陈曼丽的红舞女,因拒绝为日本人伴舞,被日本人派人枪杀在舞厅内。

尘世处处有莲花。

常德公寓

雨渐渐下大,两人寻找咖啡馆。

咖啡馆是个好地方,可以随时随地放进去,而且不管它以何式样显现,你总是对它了如指掌。绕静安寺一周至少有超过十家的沿街咖啡馆。

突然想到一个地方,扯着珍妮:我去看一个楼,看一眼就走,就在边上。

就在久光百货边上,很旧一栋楼,宽长的阳台,五线谱式的线条,墙面抹着暗粉真石灰。

常德路195号。

对的,你知道的,张爱玲的旧居,常德公寓。

这座闹市中的公寓,张爱玲称之为“最合理想的逃世的地方”,她讲:厌倦了大都会的人们往往记挂着和平幽静的乡下,心心念念盼望着有一天能够告老归田,养蜂种田,享点清福,殊不知乡下多买半斤腊肉便要引起许多闲言闲话,而在公寓房子的最上层你就是站在窗前换衣服也不妨事。

就在那个不妨事的六楼,那些关于爱情的贴己刻骨私话,已为世人所流传。

楼下的大门闭得紧紧的,这里的住户一直饱受慕名而来的读者打扰,现在连余秋雨题词的那块“张爱玲故居”牌子也拿掉了,因为住户们说:这房子是我们的,又不是她的。这栋楼原是意大利房产,现在几经易主,应该是百姓楼了。

我一直没来看一眼,是怕落俗。

其实,俗和雅最是泾渭难分的,比如特意去探访张爱玲旧居,是俗?是雅?

楼下,就是那家以张爱玲为招牌的咖啡馆,主要卖的是咖啡蛋糕,却很聪明地标榜为书坊。

推门进去,欧式风格,碎花墙纸,满壁的书,客人们低头看书或上网,一个很好看的年轻服务生站立门后。

珍妮说:这个地方我喜欢。

并不是因为张爱玲,但有张爱玲作背景,这个下午够风情。

张爱玲在《双声》中说到和炎樱逛街买鞋:两人在一起,不论出发去做什么事,结局总是吃。吃什么呢?炎樱照例要问。最后还是在咖啡馆,每人一块奶油蛋糕,另外要一份奶油;一杯热巧克力加奶油,另外要一份奶油。接下来,两个开始八卦,八卦永远的三角恋,八卦老了以后会穿什么衣服,八卦女人的妒忌,炎樱问“如果有一天我发现我的丈夫在吻你,我怎么办——口吐白沫大闹一场呢,还是像那英国人似的非常窘,悄悄躲出去……”回家,已是星月当空,一个往东一个往西,炎樱坚持要人送回家,张爱玲一边抱怨一边冒着寒风步行送她回家,再让炎樱出一半钱自己坐三轮车回家。

原来女人和女人的友情中总是点缀着这些无厘头的话题和行为。

MENU上有“双声”,无非是两份热巧克力加双份奶油吧,依然点了四平八稳的现磨咖啡,珍妮同样要了现磨咖啡,每人一块奶油蛋糕,不过一块是放水果的,别一块是放核桃的,可以一起吃。

靠窗的这边,也就四个小桌,其余的桌子在那一墙壁书的后面,天气暖的时候,里厢庭院一样坐满人。

我们之外,一桌操粤语,一桌操日语,另一桌三个在探讨一个剧本……

据说,这就是张爱玲经常坐的那家咖啡馆的原址,里面还专门留有张爱玲爱坐的位置,这应该纯属卖感觉吧,反正谁也不能证明张爱玲没在那里坐过。

转去书柜后面,空间一下子暗下来,人三三二二淹进黑暗的座位里,好几个独自低头看书,有一半是男士,这真出乎意料。

一个戴贝雷帽的高瘦女人摇曳着迎面走来,五官冷冽眼眉妩媚地跟我打招呼“侬好呀——”,用的是林志玲牌音腔,略反应了一下,应该是老板娘吧?

果然,那面“拍立得”墙上,大多是这位排骨美人的照片,与世界各地慕名而来的张粉合照,削肩、侧仰、斜睨,穿高领旗袍,居然有六七分张爱玲的样子。

珍妮说,那个是当然的,一旦你认为你是谁,就真会慢慢变成谁的样子。

“玲”走至角落坐下,那里有个很朴素的女孩在虔诚地等她,电脑上已写了一大片,大概在写关于张爱玲的文章,一张纸上写满了求解的问题,“玲”拿着笔耐心地边答题边补充,她已然是专家。

身边书柜里,大半是写张爱玲的书籍,厚的、薄的、传纪的、小说的……很多种。

因为经营张爱玲,熟记张爱玲的来龙去脉,收集张爱玲的点点滴滴,熟悉张爱玲写过的每一篇文章,背诵张爱玲的句子,阅读张爱玲喜欢的作家,穿张爱玲风格的衣服,像张爱玲那样侧仰着头拍照……

到底是谁经营了谁?

色香新天地

那个时候,“逸飞之家”还在,和“上海滩”强手并立,在“新天地”这片崭新世界里站成中流砥柱的样子。

第一次来,在“逸飞之家”买了一件落叶黄针织风衣,开襟、轻薄、长至脚踝,走在秋天街头,衣摆迎风卷动,就像一片飘飘荡荡的落叶。那时,喜欢作孤魂状。

同一次,在“上海滩”买了一件斜襟羊毛旗袍,无袖、立领、盘扣、削肩、短摆、高开叉、素黑,配流光低髻开边黑发,遗世独立。

为什么挑了全黑的?因为“上海滩”里的颜色太绚烂,每一个都好看,选了哪件都是错过另一件,最后,买回家去只是一件黑色。

极喜欢中国文字里对颜色的描述,秋香绿,孔雀蓝,石榴红,鹅仔黄,丁香紫,象牙白……只是念着,已唇齿噙香;苔绿,嫣粉,冰蓝,雪青,绯红,姜黄,茄紫,烟灰……心驰神往,望字兴叹;蟹肉色,香粉色,芙蓉色,银杏色,豆沙色,珍珠色……这类,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小时候,家住乡下青石板墙门,贴阁壁是一位十分精致的外婆,花甲之年依然气质如兰,夏日午后,摇着芭蕉扇,给我讲她年轻时在上海当闺秀时的装扮:头发用钳子烫出小横卷,鬓角用刨花水贴出发圈,画眉是用烧出炭粉的柳枝,指甲是凤仙花染过几道,唇是朱砂膏抿的,葱绿宽袖富绸单袄檀香色镶边,藕色绣花西式百褶裙……

忍不住问:外婆,你穿介好看作啥去呀?

外婆含笑:坐黄包车,去大马路(南京西路)的“沈大成”买枣泥绿豆糕。

暑气顿消,只是小孩,已觉风月无边。

那个时候,还没到一九八零年,以为那种不可思议的日子一去不复返,没想到“上海滩”的回暖之风来得那么快,快得几乎不需要过渡。

这个重整腔势的城市,只需要把压箱底老东西翻出来整烫一下,已足够撑得起一场盛宴了。

“上海滩”,也不知是谁打造出来的牌子,一出手就走高端小众路线,奢侈到醉生梦死,香艳到暧昧无尽,炫亮到灿烂无边,十分惊艳。

在上海滩上,打“上海滩”牌子,没有出色手笔怎么混?

如今,“逸飞之家”已随着主人黄鹤西去彩云间,“上海滩”却被全球第二大奢侈品集团——瑞士历峰集团收购,成为第一个真正意义上发源于中国的奢侈类时尚品牌。

当季,新天地“上海滩”门口印着林志玲拍的大幅广告,蓝花旗袍,卡其色风衣,撑着青花油纸伞,拿着驼鸟皮手包,站在烟雨江南里,云发低垂,风姿绰约,神情旖旎……“上海滩”的软香中,加入了书卷气和时尚感,那种感觉丝丝入扣。

原来不觉得林志玲有多美,这一次真的很美!

有一年,去长乐路弄堂里做旗袍,是七十来岁的上海老师傅,戴着老花镜颈上挂着皮带尺,用划粉片画纸样,绸缎边刷上浆糊烫平,一针一线地缝出来。那时刚放映完《花样年华》,满大街都是旗袍,老师傅鄙夷地哼哼:那也算旗袍?旗袍,哪有谁都穿得起的?男人眼里的旗袍女人,是需要仰望的美,是可遇不可求的……

不知何时起,“上海滩”在“新天地”边上竖起了一栋三屋小楼,青砖墙白阳台秋香绿的木门窗,犹抱琵琶半遮面地掩映在茂密树丛中。

黑底绿色的店标,上面是黄铜路牌:黄坡南路333号。

依然,走绝色路线,颜色大豁大开,风情大张大鼓。

一楼,是奢华怀旧路线的服饰用品,各式华丽衣衫:丝绸的、绫罗的、刺绣的、织锦的;精致家居用品:粉彩烧法的杯盘,漆木的首饰收纳箱,嵌贝的妆台镜盒。

二楼,是“上海滩”概念餐厅。顶是杨梅红,黑木桌椅点缀着浓得化不开的中国红、孔雀蓝、翡翠绿,是餐巾、是靠垫、是椅背,还有灯笼、鸟笼、蒸笼里摆放的中式点心。

餐厅菜单由新加坡名厨梁子庚设计,主打“新式中国菜”,中式餐点融合西式口味,比如带有花生酱的口水鸡、龟苓膏雪糕、山楂鹅肝冻、麻辣酸辣汤、放入火龙果的冰淇淋甜点、山楂跳跳糖冰沙等,是上海这座城市的缩影,擅长融会贯通,别具一格。

只是促狭地想起,张爱玲写沦陷时香港女学生的打扮:把女学生打扮得像赛金花模样,那也是香港当局取悦于欧美游客的种种设施之一。

三楼,是咖啡厅兼酒吧,有下午茶。

顶是景蓝色,里红外黑的剪纸漏空铁艺挂灯,挂得高高低低,在蓝色墙上印得斑驳陆离,璀璨的大块撞色沙发组合,红漆小鼓凳,麻将牌镶拼的墙嵌……连火柴都是量身定作的,黑壳绿盒长柄绿头。

午后的阳光,从黑框的落地玻璃窗外照进来,色彩生香,是暖香。

两个高瘦白净的服务生,摩丝头,黑衣黑裤,转身,背后四个粉字,一个是:风花雪月;另一个是:对酒当歌。

如果应景而喝,和这个地方和谐共鸣的,应该是鸡尾酒。

对鸡尾酒没有太多心得,凑趣点了“玛格丽特”。

“玛格丽特”相当于咖啡中的“卡布其诺”,走的是“偶象派”路线,杯口咸咸的细盐滚边,涩涩的青橄榄,浓烈的龙舌兰,还有伤感的背景故事。

跟珍妮说,我某一次晚上来新天地酒吧听歌,不打算喝酒,特意点了“长岛冰茶”,上来是普通柠檬红茶的模样,色泽通透红润,斜插着一支吸管,轻啜入口,很温润,有点甜、有微酸、还有丝丝的苦,只是比普通红茶多了一点辛辣……

结果,大半杯下去,开始脸红心跳,原来这“长岛冰茶”是毋庸置疑的烈酒,酒精成分相当高,由至少六种超过40℃的基酒混合而成的。它一脸无辜的外表下是狂野的骨子,可以不动声色,渐渐地渗透,让人在浑然不觉中已彻底沉沦。

可见,江湖传说是真的——低调是个极厉害的局,是温柔的陷阱,是披着羊皮的狼。

“上海滩”虽好,但在“琉璃工房”面前还是黯然失色的。“上海滩”让人惊艳,却还是俗物,而“琉璃工房”是空灵出尘的,是非凡之物。

“琉璃工房”的主人是杨惠姗,二度拿到金马奖影后,三十二岁时主演白先勇的《玉卿嫂》达到演艺颠峰。

林青霞在《什么样的女子》一文中,写杨惠姗:第一次见到她,她很静,不太说话,有一个镜头拍她的背影,她依附着一个男人,从码头的甲板走向等着他们的小船。我吓倒了!连背影都演得这么好。那时候我知道我碰到了对手……

那个时候,她们都风华艳代,有一张照片,是年轻的林青霞、杨惠姗、胡慧中、林凤娇,直到今天,看客们还在为谁更美一些争得声嘶力竭。

另一张照片里,杨惠姗换成了胡因梦,是二林二胡四大美女组合。

杨惠姗和胡因梦,只差了一岁,好像没有合作过,但她们两个有很多共同之处,她们是台湾演艺界里转身转得最漂亮的两个美女,杨惠姗现在是如假包换的艺术家,胡因梦是哲学领域的高产作家翻译家。

而且,这两个大美女爱上的都是才子。胡因梦和李敖婚姻只有安安静静的两个月,却沸沸沸扬扬闹了很多年;杨惠姗和张毅沸沸扬扬地开始,却安安静静地过了二十多年。

当年,张毅是著名导演,妻子萧飒是编剧,杨惠姗是女主角,这个组合是铁三角,一个构建,一个叙述,一个演绎;结果,不能免俗,顺势变成了两女一男的故事,才女妻子落败,美女演员胜出;身为作家的萧飒在报上刊登了《给前夫的一封信》,哀怨之余暗示了“那个女人”的种种不堪,舆论哄动,张毅和杨惠姗形象受到重创,两人双双退出演艺圈。

如今,二十五年过去了,杨惠姗红颜已老,握着张毅的手,缓缓地说:三十五岁那年,对我来说很重要……

很多事,回头看,才知意义何在。

上海有好几家“琉璃工房”,新天地这家“TMSK”是全手工打造的透明思考餐厅,是这世上独一无二的琉璃主题餐厅,也是喝咖啡喝茶的绝好去处。

下午茶很慷慨,三层的各式小茶点,数了一下有十六块,附两杯咖啡或茶,才八十八元,实在是友情价。

人家本不是有心赚这个钱的,只是为了开放琉璃世界,营造梦想气场。

黑粗瓷的直筒杯,杯耳上嵌着两粒黄色琉璃,像猫眼。

琉璃的门廊、琉璃的把手、琉璃的壁灯、琉璃的窗饰……琉璃,真是个好看的东西,晶莹通透,性空灵。

我最喜欢二楼的窗饰,中间大块温润的黄琉璃,用小圆圈透明琉璃链接着,普通的窗户立刻如梦如幻,透过二楼的琉璃望出去,新天地里人来人往,循回往返,恍若玻璃球里旋转木马的世界。

林青霞写杨惠姗带她参观琉璃工房的吹制工作室:惠姗见我兴致很高,说要示范给我看。不一会儿她已经加了件藏青色棉制防火短外套,从工作人员手上接过刚从熔炉里拿出来棍头连着滚烫琉璃的大棒子,一面下达口令,声音洪亮利落,几个大汉迅速地跟随她的指令配合着。那一千四百度熔炉的炉门打开,一股强烈的热气往外冲,她撩起大长棍,就往炉里伸,马步十分稳健,又仿佛孔武有力,就像置身沙场指挥若定的女将军,工作人员透过那支大长棍把琉璃吹制成花瓶。惠姗搬了张椅子坐下:“青霞,我镀金给你看。”话音一落,那琉璃火球已伸到了她面前,她淡定自如地拿着一张张金箔纸片,纤纤玉手往花瓶上一挥,空中即刻燃起一团轻火,那金箔就贴在几百度的花瓶上,看得我目眩神迷……

曹可凡问张毅:琉璃和玻璃有什么区别?

张毅答:玻璃是工业化用品,琉璃是一种人情世故的载体,是创作者和欣赏者之间的沟通方式,文化人的成功经营一定是人情世故的经营。

张毅有非常强的语言表达能力,他淡定儒雅,语速和缓,言必称“您”,出口成章,字字珠玑。杨惠姗却不善言辞,一直非常崇敬地看着张毅言谈,据说她所有的公开访谈,都是张毅事先拟好的,她依然是个好演员,擅长背台词和演绎,她发言的时候,张毅总用鼓励的目光紧盯着她。

两人,同进共退,从不分开。

所有的风风雨雨都已过去,所有的努力都已慢慢成定局。

也许,才女才子虽能相濡以沫,却失之知晓太多,平起平坐相看两厌;美女才子虽雾里看花,但各有所长各取所需,才能相得益彰。况且,才子甘于当幕后推手,美女一味提命配合,在那一刻交换了彼此灵魂。

曹可凡问杨惠姗:这些年有什么心得?无论是感情还是事业。

杨惠姗答:无我,把自己放下。

因为不可知,也就不可怕。

那一年,两人决定涉足琉璃业,开始尝试“水晶玻璃脱蜡铸造法”,在当时,全世界只有法国一个工作室,能够成熟地运用这个技法,但秘不示外。两人对此一无所知,却敏锐地感知这是个值得开发的市场,杨惠姗在没有任何专业背景的情况下一头栽入。

“琉璃脱腊铸造法”的工序十分复杂,需经过十二道工序方能完成一件作品,每道工序都不能有任何失误,否则作品碎裂、或产生不规则气泡和杂质。

最困难的时候,两人卖了三套房子,抵押了六套房子,举债七千多万台币,换来一地破碎的琉璃。张毅说,那个时候半夜做梦都在被逼债,他负责营运,让杨惠姗全心投入琉璃工艺的摸索和开发。

琉璃工房的理论和概念都是张毅的,而杨惠姗只知道心无旁骛地去实施实行。

演员杨惠姗和艺术家杨惠姗之间的区别是看得出来的,看手就可以,无论是杨惠姗无论是胡因梦,她们都有一双有力的手,手骨宽大,指结粗大,青筋绽放。一个用手制作,一个用手写作,力用在哪里都看得清清楚楚。

二十多年过去了,杨惠姗作品等身,作品被多座国际知名博物馆典藏,北京故宫博物馆,台北故宫博物馆,上海美术馆,美国纽约艺术与设计博物馆,英国维多利亚艾伯特博物馆等等。

业内人士说杨惠姗塑的琉璃观音是最漂亮的,因为本身是大美人,里应外合。

而杨惠姗认为,雕塑观音是一种反省与修行。

二十多年来,不包括修坏和不小心打破的,杨惠姗共雕塑出三百八十四尊观音。三百八十四尊观音像,静静笑看红尘二十载有余。她的代表作“千手观音”,在几近完成时,碰上了“9·21”大地震,工作室里的琉璃碎裂一地,四个月不眠不休的心血在数秒之内全毁。她没掉一滴眼泪,“这是上天觉得我做不够好,要我重来。”

投身琉璃,是因为“好玩”,一旦沉沦,几乎“卖命”,杨惠姗累到左耳失聪,张毅耐心地在一边当助听器,两人更加形影不离。

《药师琉璃如来本愿功德经》说: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身如琉璃,内外明彻,净无瑕秽。

琉璃工房,有一款粉色桃花为主题的琉璃镶银首饰,宁静而豁达,说明词是张毅写的:

一朵一朵,桃花开。

你来,为你开。

你不来,自己开。

开,有开的快乐,不开,有不开的欢喜。

这一朵不开,那一朵开。

春天来了, 躲不开。

这一刻不开,下一刻开。

春天来了, 不躲开。

猜你喜欢
上海滩张毅琉璃
法门寺里的琉璃
《秋水共长天一色》
《花样年华》里23套旗袍没有夸张,三十年代的上海滩就是这样
大山深处是琉璃
Noether Symmetry and Conserved Quantities of Fractional Birkhoffian System in Terms of Herglotz Variational Problem∗
Potential aspect of rice husk biomass in Australia for nanocrystalline cellulose production
中医药堂传奇 第二十一回 雷大升建业雷允上 雷子纯转战上海滩
八角琉璃井
上海滩风俗图说 新上海角落头(二)
Perturbation to Noether Symmetries and Adiabatic Invariants for Generalized Birkhoff Systems Based on El-Nabulsi Dynamical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