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题过程中巧用“提取公因式法”

2012-04-29 06:16李秀菊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2年6期
关键词:质因数公因式解方程

李秀菊

对于初中生来说,多数人仅把因式分解当作独立的一部分内容,要求分解因式时,才会想到提公因式,否则很难想到还有其他用途.实际上在大量的代数计算中,特别是解方程(组)和勾股定理的应用过程中,如果能熟练地应用提公因式法,会减少繁琐的竖式计算,使运算变得简单明了,进而通过口算即可得出结果,既省功又省时,并且能够明显地提高计算的准确性.平时教学中有意识地进行这方面的训练,能增强学生对学以致用的认识,尤其对目前计算器不能进考场更是一种挑战.

例1 有一个边长为50 分米的正方形洞口,想用一个圆盖去盖住这个洞口,圆的直径至少多长?(结果保留整数)

解 一般解法:

由题意知,在Rt△ABC中,

AC ==≈ 71.

则圆的直径至少71分米. 此时,学生只能用计算器计算.

提公因式法:AC ===

50 ≈ 50 × 1.414 ≈ 71.

这里 ≈ 1.414学生是熟悉的.

练习巩固:

Rt△ABC中,∠C为直角,

(1)AC = 12,BC = 8,求AB;

(2)AC = 16,BC = ,求AB.

解 提公因式法:

(1)AB === 4.

(2)AB === .

提公因式法使得二次根式运算中不求近似值,只需化成最简根式的题目尤为简便.

运用提公因式法计算需要注意的是:

(1)对于数值计算,先不要急于求出数的乘积;

(2)对于较大的整数应分解质因数.

例2 不解方程,判别方程16y2 + 9 = 24y根的情况,求判断式的方法.

解 一般解法:Δ = (24)2 - 4 × 16 × 9 = 576 - 576 = 0.

提公因式法:Δ = (24)2 - 4 × 16 × 9= 24(24 - 24) = 0.

比较两种方法,后者口算即可.

例3 解方程: 30 × 16% = (30 + x) × 0.15%.

解 提公因式法:30 × 16 = (30 + x) × 0.15,

0.15x = 30 × 16 - 30 × 0.15,

0.15x = 30 × (16 - 0.15),

0.15x = 30 × 15.85,

x =3710.

例4 解方程: += 5.

解 提公因式法:19x + 21 × 101 - 21x =5 × 21 × 19,

2x =21 × 101 - 5 × 21 × 19,

2x =21(101 - 95),

x =63.

例5 求方程x2 + 12x - 864 = 0的判别式的值.

解 提公因式法:Δ = 122 - 4 × (-864)

= 122(1 + 24)

= 122 × 52

= 602.

也可以尝试逐步提取:

Δ = 122 - 4 × (-864)

= 12 × (12 + 288)

= 12 × 12(1 + 24)

= 122 × 52

= 602.

例6 解方程组:2(x - 150) = 5(3y + 50),10%x + 6%y = 85% × 800.

解 提公因式法:2x - 15y = 550,5x + 3y = 85 × 40.

27x = 550 + 85 × 40 × 5,(分解质因数)

27x = 50(11 + 340),(提公因式)

27x = 50 × 351,

x = 50 × 13,

x = 650.

代入求y,

15y = 650 × 2 - 550,

15y = 50(26 - 11),(提公因式)

15y = 50 × 15,

y = 50,

x = 650,y = 50.

总之,“提公因式法”这一解题技巧在计算过程中随处可用,学生若能熟练掌握,准确应用,可明显提高解题效率.

猜你喜欢
质因数公因式解方程
基于整体视角 强化核心概念
——以“质因数”贯通小学初等数论内容复习的思与行
解方程(组)的雷区
一定要解方程吗
解方程“三步曲”
把握两点解方程
k-重完全数的特性
分解质因数教学设计
质数与密码
数域F上多项式的最大公因式的讲解
关于一道多项式定理的注记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