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海艳
数学新课标强调,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不仅要考虑数学本身的特征,而且要考虑学生自身的全面健康发展. 因此,在开展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引入贴近学生现实生活的实际例子,而且更要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念,大力推行素质教育,为学生全面发展、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但是,因为受到一些学校和教师片面追求升学率的不良影响与制约,很多教师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仍然停留在应付考试的教育教学上. 此外,一些初中数学教师往往只注重单一的传授知识及训练学生解题技巧方面,却忽视了对学生创新思维、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培养锻炼. 这样一来,必然导致了学生在增长知识、创新思维和全面发展方面不够同步,也导致了普遍存在着高分低能等不良现象. 这不仅违背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和要求,也不能很好地培养数学专业人才. 因此,创新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已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又一重要课题. 实际上,课堂教学作为初中数学教学的重要阵地,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笔者认为,只有精心对课堂教学进行设计,尽量做到因材施教,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激励学生创新,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进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在此,笔者结合自己多年初中数学教学的实际,浅谈自己的一些粗浅认识和看法.
一、课前精心准备
全面开展素质教育以后,要求教师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并积极为学生的全面发展、终身发展打好基础. 对此,初中数学教师必须切实转变思想观念,牢固树立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努力学习、甘为人梯的博大胸襟,公平对待每名学生. 实际上,在开展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结合教材的内容,积极引入与学生实际生活紧密相关的例子,把数学教学同实际生活有机结合起来,不断提高初中数学教学的质量与效果. 这就要求初中数学教师不能摆资格、凭经验,而必须结合初中数学教材的内容,从零开始,刻苦钻研,把握尺度,严格按照教材结构,认真编写和设计教案,选择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但是,在编写和设计教案的过程中,不能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与约束,尽量做到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粗细有别,具有针对性、适用性和可操作性. 在具体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了解、掌握学生的基本特征,认真组织,精心设计,尽量把每名学生都吸引到课堂教学过程中来,并使其全力投入到学习过程中去.
二、教师因材施教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求教师必须做到因材施教,鼓励启发,积极引导学生加深理解和强化学习. 这是因为,初中学生的能力水平是存在个体差异的. 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结合他们的实际情况确定教学进度,设计梯度教学模式. 此外,要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因材施教,因生施教,积极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布置难度不同的作业练习,尽量使每名学生都感觉到不同程度的成功体验. 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多关心、多帮助、多鼓励、多辅导、多启发和多引导,让他们学有所得,学有所思,学有所用,不断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信心与力量. 比如在教学“勾股定理”一节时,笔者就设计了“在△ABC中,a为3,b为4,求c为多少”这样一个问题. 一些学生回答c为5,而有的学生则认为没有说明△ABC为直角三角形这一条件,所以c不为5. 这时,笔者接着说如果给它加上为直角三角形这一条件,结果会是多少. 此时,很多学生都回答c为5,几乎没有学生反对. 而笔者接着说△ABC并没有说明∠C为直角. 学生很快就明白了这个问题应当有两种情况,一是如果∠C为直角,则c为5;二是如果∠B为直角,则c不等于5. 最后,笔者又进一步提出了“为什么∠A不能为直角”这个问题,启发学生进行思考. 经过学生的一番交流讨论,终于得出了答案,即因∠A的对边为a,不能为最长的边,故∠A不能为直角. 通过这样的教学,不仅启发引导了学生积极思维,也加深了他们的理解.
三、学生自主学习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而教师则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与作用,才能使教学活动取得良好的效果. 因此,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那么,怎样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呢?这就需要教师必须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设备,结合学生的生活环境等实际情况,积极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不断激发其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促使他们积极进行自主探究与学习,逐步实现自身的价值. 比如在教学“直线”一节有关知识时,笔者就充分利用了多媒体教学课件,向学生展示手电筒、探照灯等的动画图像,不断引导学生列举自己生活中关于直线的例子,然后再向学生提出“直线知识可以应用到生活中的哪些地方”这样的问题. 这时候,学生都叽叽喳喳、激情飞扬,并畅所欲言. 有的学生还列举了线段、直线以及射线的联系与区别等. 教学目的已经达到了,但是笔者却趁热打铁,又对学生进行一些几何语言以及识图能力的学习锻炼,让学生逐步熟悉几何语言,进而准确地区别线段、直线和射线等图形,并通过让学生了解掌握线段、直线以及射线的概念、性质,使他们在理论联系实际的同时,也逐步形成了自主探究的良好行为和习惯.
四、激励学生创新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适当地激励学生进行创新,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因此,教师要在教学中积极鼓励学生进行创新,不断拓展其思维能力. 要给学生讲一些有关数学方面的名人,如华罗庚、陈景润等,不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般情况下,初中学生的好奇心比较强、表现欲望也极为浓厚. 只要教师认真把握,积极捕捉他们的闪光点,并及时进行激励与表扬,他们学习数学的激情就会很高. 比如在教学“三角形中位线”有关内容时,笔者就没有直接指出三角形中位线同第三边的关系,而是引导学生自己画出△ABC,在AB,AC上分别取其中点D,E,并沿DE剪开,把△ABC分成两部分,然后让他们进行讨论,思考三角形的中位线同第三边的关系. 这样,课堂氛围极为活跃,学生学习积极性比较高,并得出“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的结论. 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日积月累,可以不断地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