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秋娅
关键词:文化创新原则机制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发出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进军令,体现了中央的高度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高校是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载体和源泉,如何推进文化创新,增强文化软实力,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全面提高,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推动整个社会的先进文化建设,是高校必须要面对和破解的难题。
高校文化创新的思想源泉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思想精神上的旗帜,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全民族精神力量的充分发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就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推进文化创新,增强文化发展活力。在时代的高起点上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是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
高校的文化創新来自于广大师生员工高度的文化自觉,而文化自觉来自于对高校文化创新重要性的深刻认识,来自于对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目标的高度认同,来自于对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高度自信,来自于对创新文化的理念认同和历史责任的担当。文化是高校的灵魂和血脉,是实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文化传承创新的动力源泉和精神力量。—所大学在其成长过程中长期积淀形成了办学理念,大学师生共同的理想追求、价值观念、思维习惯和行为准则的总和,形成了大学文化。大学文化展现着大学自身的气质、品位与精神面貌。一所大学如果没有自己的文化,就无法形成共同的思想基础,更无法形成自身的特色。文化是一种价值导向、一种精神、一种氛围、一种载体,它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根深蒂固的。一所大学的文化底蕴决定着这所大学的定位和前景。要把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高校自身特色文化传承下去并发扬光大,就必须吸取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智慧和营养,以更丰富的内涵、更新颖的形式、更多元的载体呈现,这本身就是创新,离开了创新,文化就难以延续传承,更谈不上繁荣发展。创新一方面要对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另一方面还要学习借鉴国内外有益成果,兼收并蓄,博采众长,创造更符合时代特点和发展潮流的大学文化,增强文化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创新是大学文化保持生机活力的不竭动力,更是大学文化底蕴深厚特色彰显的力量源泉。
把握文化创新的建设原则
1.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的原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既是大学文化创新的理论根基,又是文化创新的动力源泉,只有明确方向、把握精髓,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渗透到高校文化创新的方方面面,文化创新建设才会沿着正确轨道深入开展,高校文化建设整体水平才能不断提高。
2.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发展的原则。高校文化创新要真正取得成效,就必须首先解决好“为什么”和“依靠谁”的问题。文化是高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创新归根结底是为了增强学校文化软实力,促进师生员工整体素质的提高,进而推动学校发展。因此,文化创新不能脱离学校实际,更不能脱离广大师生员工思想实际,要从学校发展和师生需要出发去谋划,要把师生员工是否认同、是否喜欢作为文化创新的标准之一,全面促进个体和学校发展。广大师生员工是文化创新的受益者,也是创新的承载者,文化创新离开广大师生员工的支持、参与和建设,将一事无成。
3.坚持创新与传承并进的原则。任何创新都是在传承的基础上进行的,传承是创新的基础,没有传承就没有创新。因此,在文化创新过程中,要坚持传承创新并进,不可偏废一方。只讲创新不讲传承,就没有积淀,创新就失去了根基;只讲传承不讲创新,就没有发展,传承就失去了动力。在创新中传承,在传承中创新,才能使大学文化底蕴深厚、生机盎然,引领高校健康发展。当然,就当下高校实际而言,整体的文化创新能力较弱,需要下大气力、花大工夫,重点突出创新。
4.坚持开放且渐进的原则。思想决定行为、思路决定出路。文化创新首先要思想解放,站在高校文化的制高点上,以世界的眼光、开放的心态、开阔的思路,在形式、内容、方式上吸收一切对文化创新有益的东西,取其所长、激发灵感、推动创新。高校文化创新,既受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也受学校环境的制约,同时还受文化发展内在规律的制约,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循序渐进。
探索文化创新的路径
1.优化文化环境。环境的优化是文化创新的基础。首先要建立环境优化机制,逐步营造适合创新文化产生的校园环境和条件,才能实现文化创新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发展。例如,建立各种学习研讨交流展示机制,形成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学术氛围,在思想碰撞中、在文化交流中沉淀和积累创新的火花,培养更多善思考、敢创新、能创新的理论大师、文化名人、传播高手,让创新思想和理念在宽松、向上的文化创新环境和氛围中创造和丰富高校文化。
2.整合文化资源。文化资源是文化创新的摇篮。没有文化资源,文化创新思想便无法落地实施。尤其是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高科技的文化资源对文化创新灵感的激发、对文化创新技术的实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没有文化资源的整合,就不能形成合力;也就难以造就脱颖而出的创新文化,更不可能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目前,高校文化资源分属不同部门,没有统一管理,缺乏统一规划,效能发挥参差不齐。要建立文化资源整合机制,统一规划、统一管理,集中人、财、物优势打攻坚战,逐步实现创新研究目标,有力促进高校文化建设。
3.融合文化科技。科技发展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引擎,要以先进技术的发展支撑文化创新,依托高科技带动文化创新。科技创新和发展,为文化创新提供了手段、方式、载体等更先进、更现代、更富有魅力的可能,文化创新也为科技发展提供了动力支持,两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高校不仅是文化传承创新的重地,而且也是科学研究的重地。要建立文化科技融合机制,加强和推动高校科技成果在文化建设上的转化应用,推动文化建设水平的不断提高。
4.培育文化精英。文化精英是文化创新的领军人物,没有文化精英,就不可能有高水平的文化建设,更不可能有文化的创新。从某种意义上说,重视培育文化领军人物比重视文化本身更重要。要建立文化精英培育机制,抓紧培育高校中哲学社会科学理论研究的学术人才、善于开拓文化新领域的拔尖创新人才、掌握现代传媒技术的专门A3J-,为他们制订培养计划,搭建终身学习平台,扶植资助他们主持重大课题、领衔重点项目,鼓励他们脱颖而出,在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施展才干。
5.创建文化品牌。文化品牌是文化创新的标志,文化品牌的创建是提升文化水准、增强文化影响力的重要手段。要建立文化品牌创建机制,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以弘扬中华文化、大学文化为切入点,以满足高校师生精神文化需求为落脚点,充分利用各高校自身的特色和优势,打造更多品位高、内涵深,有思想内涵、有专业水准、师生喜闻乐见的大学文化品牌。
6.建立激励机制。文化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是文化创新的保证。弘扬什么,反对什么,鼓励什么,评价激励机制既是航标又是动力。要研究建立符合高校校情的文化评价体系,建立包括组织机构、物质条件在内的一系列制度,保证文化创新活动的良性开展。一则要建立文化建设的领导机构和日常协调的工作机构,为文化创新提供良好服务;二则每年要有一定专项经费用于文化创新;三则对于在文化创新中作出成绩、有突出贡献的师生要有具体奖励措施。
(作者单位:中国农业大学党委宣传部)
【责任编辑:蔡桂兰实习编辑:祖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