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崇德:创新人才培养不能怀有功利心理/韩潮:中学语文课堂应承担一定量的哲学教育功能

2012-04-29 01:14
中小学德育 2012年7期
关键词:功利创造性哲学

林崇德:创新人才培养不能怀有功利心理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林崇德在就高校与高中合作开展创新人才早期培养问题回答记者提问时指出,中小学阶段是学生探索内心世界、自我发现的阶段。这一阶段的探索不一定与日后从事学术创造性工作有直接联系,但却是个体创新素质形成的决定性阶段。没有基础教育阶段创新素质的奠基,任何创造性人才的成长都是一句空话。但基础教育阶段不宜提拔尖创新人才的概念,基础教育阶段应加强的是创新精神的培养。

创造性人才的核心素质包括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人格,创造性人格即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尤为重要。实现创造性人格培养目标,关键在于转变教育观念。在高校与高中开展创新人才早期培养合作中,创造力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既要营造有利于青少年创造力发展的育人环境,还要采取切实有效的培养措施;既要重视学校教育,还要重视家庭和社会的影响。在学校教育中,坚持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知识教学与创造性实践相结合,东西方教育方式、模式相结合。总之,创新人才培养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成才的影响因素有很多,不能以是否培养的每一名学生都实现教育者的设想而判断探索是否成功。推动者不能怀有功利心理,应避免跟风,因材施教。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2012年6月30日)

韩潮:中学语文课堂应承担一定量的哲学教育功能

每个高中生都会在高中政治课上接受一些基础的哲学教育,但在很多学者看来,高三一年政治课,实在难以承载哲学教育的重任。同济大学哲学系副教授韩潮指出:很多大学生和中学生的议论文通常都没有“议”和“论”的味道,更鲜有思想性可言。“在中学,作文从来都归语文老师批改。学生不会写议论文,不是语文没学好,而是哲学没学好。”韩潮认为,在中学,语文课堂理应承担起一定量的哲学教育功能。哲学虽然深奥,但从来不是高高在上,而是浸润于每一个人的生活中。这是因为哲学是一种终极关怀,关照生命本身。韩潮提议:现在的高考作文命题,基本由中学语文老师和大学中文系老师包办。以后高考命题是否可以邀请一些历史、哲学、社会学等其他大学文科的老师参加,让考题更有助于检测学生的思辨能力。

(来源:《文汇报》2012年7月2日)

猜你喜欢
功利创造性哲学
创造性结合启示的判断与公知常识的认定说理
《文心雕龙》中的作家创造性考辨
菱的哲学
新高考改革选科制下功利取向分析
大健康观的哲学思考
从古典到功利:“公民美德”的立法化拯救
儿童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
保持创造性的29个方法,每天看一遍
高校频繁改名既浮躁又功利
请不要将高尚行为蒙上功利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