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炜
摘要: 我国学前教育当前普遍存在着小学化的倾向,在课程设置、授课方式方法和授课时间上都或多或少存在小学化的倾向,本文就“幼儿教育小学化”的成因、危害及纠正措施进行了思考。
关键词: 早期教育“幼儿教育小学化”成因危害纠正措施
随着早期教育的深入人心,重视幼儿教育的观念更加得到强化,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是每一个幼儿家长和幼儿教师最关心的问题。幼儿园作为儿童迈出家庭以后,进入正式学校教育之前的一个集体组织,其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它是儿童早期经历中影响最大的教育环境之一,也是幼儿最早接触的社会文化环境,它要为一生的发展奠定基础。但是,近年来在幼儿园中出现的违背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的“小学化”现象正日趋严重,危害到幼儿的成长和幼儿教育的健康发展。
“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已成为教育界的一种屡见不鲜的现象,主要表现在以游戏为主导的地位的幼儿教育被学习所取代,幼儿教育中的识字、算数等教学的比重过大,课堂讲授结合作业练习的教学方式取代了生动活泼的游戏化教学方式等。专家学者们总结了以下两种具有典型的“小学化”倾向的幼儿教育模式:一种是从理论的层面出发,认为“幼儿教育小学化”主要是指幼儿园将小学的课程资源、管理模式、评价标准、教学观念、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等引入、渗透于幼儿教育实践中,使之常规化、教学化、状态化,进而普遍化和趋势化的一种功利性的教育现象和错误的教育倾向。另一种是从实践层面出发,认为“幼儿教育小学化”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在课程内容上的小学化,另一方面是对幼儿的行为要求及幼儿教育形式的小学化。我们认为,“幼儿教育小学化”是指幼儿园在违背幼儿身心发展水平的情形下,过早地教授幼儿读、写、算等应试知识的一种错误教育方式。
一、“幼儿教育小学化”的成因
1.受人们对幼儿教育片面认识的影响。
著名的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曾形象地指出,如人十七岁的智力水平为100%,则一至四岁发展了60%,四至八岁发展了30%,八至十七岁发展了20%。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根据儿童脑电活动的研究,指出四至八岁是在脑皮层细胞新陈代谢最旺盛的时期,也是大脑可塑性最高的时期,从而这个时期也是进行教育的黄金时期,因此,20世纪说到幼儿教育更多的是开发智力的问题。这种对幼儿教育的片面认识导致在幼儿教育实践中,人们只重视智力教育和训练。
2.幼儿教育市场混乱,功利性强。
近年来,我国幼儿园的办园主体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1989年,国家颁布的《幼儿园管理条例》提出:国家鼓励支持公民成立幼儿园。公民成立幼儿园是目前形势下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由于我国幼教管理力量不足,管理不规范,没有注册的非法个体幼儿园屡禁不止,数目也非常可观。有些私立幼儿园为了夺取生源,就在幼儿园采取能够让家长迅速看到成果的“小学化”课程内容。公立幼儿园则更加注重对孩子兴趣的激发及潜能的开发,弊端是收效慢。同时,公立幼儿园陷入了一种尴尬的境地,有的公立幼儿园抵制不了舆论及家长的呼声,悄悄地安排了“小学化”的课程。
3.社会舆论和家长对幼儿发展的错误评价。
由于各种媒体和某些“专家”、机构对早期教育作用的宣传不当,许多家长接受了“早期教育决定论”的观念。他们认为送小孩到幼儿园是学习的,不是去玩的,而且以幼儿在幼儿园认识多少字,会数到多少数来判断幼儿园的办园质量。另外,一些家长还存在着让孩子一入学便“鹤立鸡群”的心理。一些幼儿园为了迎合家长的心理,视幼儿教育规律的本源不顾,开办大量的特长班、兴趣班,忽视幼儿的兴趣,忽视游戏的作用,从而使“小学化”情形更加严重。
二、“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危害
1.不利于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
科学实验证明,对幼儿进行小学化教育只能事倍功半。如果幼儿教育采用教授和作业相结合的方式,机械背诵和习惯化的思维就将严重地阻断孩子本来应该被激发的智慧和想象力及创造力。同时,不利于儿童的身体健康。在幼儿期,没有什么比健康更加重要了。
2.不利于儿童个性的形成。
儿童的个性往往会遭到成人的漠视。在幼儿园,教师们喜欢的是听话的孩子,但那些不听话的孩子,却往往是很有想象力的。在教师的整齐划一之下,苹果就应该是圆的,太阳就应该是红色的。对于幼儿提出的一些非常规的问题,教师通常采取的回应态度比较冷淡,长此以往,孩子问问题的欲望也就消失了。
3.抗挫折的能力差。
假如我们采用“小学化”的幼儿教育方式,那么,待幼儿真正进入到小学的学习生活中就可能会出现以下的问题:一方面,幼儿由于已经习得这方面的经验,常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另一方面,幼儿在幼儿园缺乏与同伴交往的机会及自我服务的能力。研究发现,这些过早接受小学化教育的儿童会在后续的学习中缺乏后劲。同时,幼儿周边的人群对他评价的落差会给孩子造成巨大的挫败感,使之无从调试。
三、纠正“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措施
1.树立正确的社会舆论,引导家长转变观念。
转变家长观念、逆转社会舆论是消除“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关键。建议家长不要只看到“小学化”给孩子的一时聪明与知识,更要考虑幼儿发展的自身规律。美国心理学家丽莲·凯茨将这种现象命名为“儿童习得性愚蠢”。国内专家将此现象称为“三年级塌腰”。所以,评价一个孩子的标准应该是他的想象力、创造力、表现力及和谐人格的发展。
2.加大对幼儿园教育的督导,培养正确的入学准备理念。
首先,要健全幼教监督机制,加强幼教督导机构的作用,每年对幼儿园的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幼儿发展状况进行抽查。其次,全面提高办园质量,各级管理部门严格办园标准,提高个体幼儿园的整体水平。对申请办园且符合办园条件者经审批合格后发给准办证。对不具备办园条件的,坚决不能审批;对已非法设立的幼儿园要进行评估清理,防止因个体园不规范的“小学化”教育而导致生源方面的恶性竞争。另外,还要努力改善幼儿园的硬件设施,为提高保教质量创造更好的条件。最后,树立正确的入学准备,入学准备不只限于知识上的准备。当前国际流行的入学准备教育包括五个大的领域:身体健康和动作技能、语言发展、认知和一般知识、情绪和社会性、学习方式。应当通过培训端正幼儿园的入学准备态度,摆脱单纯开展知识准备竞赛的现状。
3.转变教师观念,建立新评价体系。
正如教育家杜威所说,教师是各种教育理念的执行者,教师的素质和观念对任何教育改革都起着关键的作用。教师具备各种艺术技能固然重要,但是正确的“儿童观”才是教师最闪光的基础素质。幼儿园的管理者也要顺应时代,顺应儿童的实际发展水平,建立适当、灵活的评价体系,一起创造宽松的工作环境,营造健康的竞争机制。
总而言之,从各方面来看,幼儿教育小学化都是错误的、不可取的。幼儿教育绝不是让幼儿写几个字算几道题那么简单,而是要从尊重幼儿的认知发展水平,循序渐进,让幼儿在有趣的游戏和实际的操作中获得本领和知识。幼儿园应给幼儿培养出其人生发展所需要的诚心、礼貌、爱心、乐观、坚强、自信、宽容等品质,为幼儿今后的成功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陈艳容.浅析“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1,27(1):253-254.
[2]许晓萍.浅谈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弊端及解决对策[J].现代阅读,2012,5: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