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志远
[关键词]物理教学;“顺藤摸瓜”法:简介;环节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4-0463(2012)06-0082-01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中学物理实验不仅关系到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甚至还会影响到他们将来从事的科学研究和社会实践活动。但有些学生不重视实验,尤其是初步接触物理实验的初中生,做物理实验只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有的虽然进行了预习,但也只是死搬硬套地背下实验目的、器材、原理步骤等,这些死记硬背的东西只能使学生机械地接受知识,学生进了实验室往往会手忙脚乱。这严重影响了学生创造思维的发展。本文以初中物理中测量固体的密度为例,谈谈如何巧用“顺藤摸瓜”法预习实验。
一、“顺藤摸瓜”法简介
所谓“顺藤摸瓜”法,遵循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以给定的实验项目为线索去探索实验原理。再以实验原理为线索推究实验器材,然后根据器材的特点及实验原理设计实验步骤,最后实施实验步骤达到实验目的并添加辅助器材和注意事项的方法。
二、“顺藤摸瓜”预习实验的三个环节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在实验预习教学中,教师要有目的地把实验与学生熟知的生活实际或可行的社会实践相结合,使学生产生一种学有所用的自豪感,从而激发学生对实验的兴趣。我在指导学生预习“测量物质的密度”实验时,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学校化学老师在做实验时需要知道这块矿石(出示一块形状不规则的矿石)和这瓶盐水(出示盐水)的密度。让我帮他测出它们的密度,我把这个任务交给大家,请同学们想办法来完成这项任务。于是,同学们个个跃跃欲试。通过情境的创设,学生对要研究的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该实验高度重视起来。学生就自然而然地理顺了实验目的这个“藤”。
2学生自主设计实验,训练创造性思维。传统的实验预习教学,把学生禁锢在老师和书本规定的条条框框中,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我创设了实验情境后就指导学生把测矿石密度时所需的实验器材、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写下来。我在检查中发现A类学生列出了天平、烧杯、刻度尺、水等实验器材:B类学生写出了弹簧秤、烧杯,刻度尺、水等实验器材:C类学生还不知道从何人手。接着我让A、B类的学生代表把他们的想法讲给大家听,引起了热烈的讨论,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有位同学讲了他用的器材:一个装满水的小瓶子、一个空的大瓶子。他说:“把小瓶子装满水放在大瓶子中,再把矿石放进小瓶子中,水就会溢出来流到大瓶子里,再用刻度尺测出大瓶子中的体积就是矿石的体积,然后用天平测出矿石的质量,就能求出矿石的密度。”我及时表扬了这位同学,并鼓励全班同学学习他的创新精神,在学习中用新方法创造性地分析解决问题。学生的设计虽然欠完美,但自主设计实验在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创造思维方面起到了重大作用。
3引导学生用“顺藤摸瓜”法设计实验。(1)根据实验目的去“摸”实验原理。例如,要知道某一物质的密度需知道哪些物理量?该物质的体积和质量。依据是什么?P=m/v。这就是密度实验的原理。(2)根据实验原理去“摸”实验器材。设疑:如何测矿石的质量?用弹簧秤能测吗?矿石的体积能用直尺测量吗?借助测体积的液体为什么要选用水?逐步引出天平、砝码、水。然后出示量筒并介绍它的用途,用它代替三角板、直尺、烧杯来测液体体积。(3)根据实验原理和器材去“摸”实验步骤。设疑:该怎样利用器材来安排实验?先测质量还是先测体积?为什么?测体积时先读哪一个刻度值?为什么?分析归纳学生的回答和讨论,引导学生确定实验步骤。
“顺藤摸瓜”法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引导学生理解记忆实验原理、器材、步骤,从而避免了死记硬背、机械预习,盲目实验。自从引导学生使用“顺藤摸瓜”法预习实验以来,实验的准确性大大地提高了,实验效果的提高在多次考试成绩中也得到了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