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雨
前不久发生的一件事一直在持续发酵,即南京市的一个代表团访问日本名古屋时,该市市长当着中国代表团的面,公开否认南京大屠杀的事实,而我方代表团竟然未能予以应有的驳斥。消息传来,举国哗然,一方面为日方否认侵略罪行的言论义愤填膺,一方面也对南京代表团在这种原则问题上表现出的懦弱胆怯、进退失据,感到难以接受,难以理解,难以释怀。
说来也巧,在此期间又看到国内一家知名媒体刊发的一则短信息:近期一夜成名的美职篮华裔球星林书豪,在纽约尼克斯队战胜森林狼后的新闻发布会上,用流利的汉语回答完一位日本记者的问题后说:“麻烦你跟你的同胞说一声,钓鱼岛是中国的。”日本记者说:“至少在地理上,钓鱼岛离日本更近。”而林书豪谈谈地说:“在地理上,日本四岛离中国也很近。”日本记者冷汗满面。全场肃静了一会儿,继而掌声雷动。
把这两件本无关联之事放在一起来审视,使人产生很多感慨。
假如对现实能够有一个比较准确的认识与了解,我们就会对南京官员在日本的表现,不但不感到奇怪,还会表示深深的“理解”。可以想见,在那样一个中日双方进行交流的外交场合,突然出现“意想不到”的情况,对于我们的不少官员而言,不知所措、处置失当,应是十分正常的。因为在既没有“上级领导”事先定好的调子,又没有秘书准备好的稿子,更无法及时请示汇报的情况下,该说什么、不该说什么和怎么说,实在是一个很大的难题。
一个不容否认的事实是,我们的官员大多习惯于照本宣科,热衷于讲大而无当的官话、套话、空话甚至假话,能讲有自己独特个性和独到见解的“新话”、讲实实在在的真话的十分鲜见。积久成习,当遇到一些特殊场合需要有针对性地随机讲语、表明自己的观点时,就会出现不敢说、不会说、不能说的现象。
是我们的官场生态造就了这种现象,即大家都说“标准”话,表“统一”态,操“规范”腔,这样才安全、保险、稳妥,万不得已的时候,哪怕打哈哈、答非所问,或“顾左右而言他”,也不敢自以为是、逾越规矩,免得乌纱不保,上进受阻。尤其是在对上和对外时,在精神和人格上始终处于一种被奴化、被阉割的状态,很难站直了说话。这次南京的官员正好撞上了这档子事,他们只是做出了一种习惯性的选择,即宁曲不直,宁庸勿错,在原则问题上表现出了可耻的懦弱和可怜的算计,希冀将事端化解于无形,以便在“亲善和协”的氛围中“圆满”完成访日使命。他们从自己的“小我”出发,自以为这样的处置是适当的,合理的,在名古屋市长河村隆之对公理、正叉和良知的公然挑衅面前,把维护国格、人格放在了一边,把捍卫真理和尊严放在了一边,任其胡言乱语,大放厥词,自然为国人所不耻,成为众矢之的,
古人讲“言为心声”,而现实中许多冠冕堂皇的话,大多都是言不由衷、说非所想,以至于我们的学校也在应试的压迫和社会大环境的熏染之下,给下一代也打上了类似的烙印,在自觉与不自觉中培养了学生按标准说话、按要求说话、按统一口径说话的技能和习惯,并且用事实向他们证明,你想什么和怎么想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得到认可,获得实惠。因为考试的时候不按标准答案作答就要丢分,特定场合不按有关要求说话就要受到批评,惹来麻烦。所以我们的孩子从小就明白。说实话、说真话、说自己的话有时候是要吃亏的。写作文时为了能得高分,往往是假话连篇;在公开场合和镜头面前说话时也是假、大、空成份俱全,一派成人腔调。他们中的许多人从小就形成了某种程度的人格扭曲与分裂。
“皇帝的新装”是我们大家所熟悉的,这个故事的最大亮点,在于那个孩子用他的天真无邪,揭示了由利益和私欲编织的成人世界的可笑与可悲:在于看到并说出真相的,其实并不是孩子的眼睛与嘴巴,而是他未曾蒙尘的心灵。如今我们的孩子还会在那样的环境中毫无顾忌地说出“皇帝没有穿衣服”的话吗?不能不忧虑的是,他们当中的一些人将来也会成为各个层级的官员,也要在各种各样的场合对人讲话,与人交流,还可能遭遇南京代表团出访名古屋时的情景,届时他们能够做到心无杂念地敢说、会说、能说吗?能够面对河村隆之之流的无耻之论拍案而起、严厉驳斥,然后愤然离席、拂袖而去吗?
林书豪只是一个刚走出校园不久的大学生,他的球技固然让不少人疯狂追捧、赞叹不已,然而我们更欣赏其作为一名华裔青年的人格与气节,他与日本记者的交锋,会使所有中国人肃然起敬,刮目相看。林书豪的所作所为,应该与他所接受的教育有关。也许,就像那个童话故事中的小男孩一样,林书豪只是把自己认为的真相公开说出来而已,但这不是任何人都能够做到的,需要不计个人利害得失的勇气与担当。倘若不信,南京代表团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